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光波二胡     
有一天上自然课学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徐老师让我们想办法,用哪些方法可以观察到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看谁方法好、有创意.  相似文献   

2.
主要器材:硬纸板一块(或圆柱形纸盒一个)、橡皮膜一块(废气球皮)、一块小镜片、胶水、细线。做法:将硬纸板做成一个纸筒,把橡皮膜蒙在筒的一端并用线扎好。将小镜片粘在橡皮膜上(图1)。嗓音振动显示器就做成了。手拿嗓音振动显示器,调整它的方向,使其上的小镜片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对着橡皮膜讲话时,慢慢移动纸筒的方向,使墙上产生嗓音振动的图像。男同学和女同学讲话时,嗓音振动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产生的图像也不同。小镜片橡皮膜纸筒图1嗓音振动显示器@王存英$河北省怀来县桑园中学!075441  相似文献   

3.
学生(下称生):我们学了第三章后,觉得声现象很有趣,但这些有趣的现象,心里明白,就是说不清楚道理.请老师为我们解答.老师(下称师):好!声现象这一章主要讲了这样几个知识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发生、通过介质振动传播的;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解决问题时,应围绕这些主要知识点思考.生:敲响音叉,当悬挂着的塑料小球接触发声的音叉股时,塑料小球为什么会被推开?师:因为敲响的音叉正在发声,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叉股振动时会来回运动,弹起塑料小球,从而使塑料小球弹开.生…  相似文献   

4.
孩子们正在走廊玩耍,我和班级李老师来到活动室门口,发现文博正聚精会神地趴在墙角,走近一看,他正拿着一支水彩笔在墙上画着什么。“别这样!”李老师不禁大声说。文博显然吓了一跳,他停下笔转过身,眼巴巴地看着老师。“不能在墙上乱画!你看墙上乱七八糟的样子!”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文博连忙用袖子在墙上来回地擦。  相似文献   

5.
墙上的彩虹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正当太阳光斜射的时候,把一张方凳子放在阳光下,把一个盛有清水的脸盆放在方凳上。然后拿一块长方形镜子,将镜子与水平面成30°角浸放在脸盆的水中。这时阳光透过水  相似文献   

6.
工具准备 一块镜片 一个空易拉罐 一把剪刀 一只气球 两根橡皮筋 一瓶胶水 过程 1.找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去掉易拉罐的两端(注意易拉罐开口的锐利边缘,避免被刮伤). 2.把气球剪破,平铺在易拉罐的一端开口处,用橡皮筋固定好. 3.在绷紧了的气球薄膜上粘一块正方形的镜片. 4.试着用这块镜片接住窗外的阳光,并且移动易拉罐,直到阳光被反射到墙上为止.  相似文献   

7.
正一、探声音的产生1.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声?答: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声,总结出的发声体的共同特征才更具普遍性。2.实验中如何观察发声体的振动?答:让正在发声的物体接触较小、较轻的物体,使其振动,将发声体的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3.在观察发声体振动时应用了什么方法?答:应用了转化法。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探究声音的传播1.在探究固体传声的实验中,为什么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徐瑞钦 《物理教师》2002,23(7):37-37
1 振动发声原理 :物体振动会发声 ,而通过镜面反射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实验方法 :我们在演示音叉振动发声时 ,只可听到声音 ,但在较远处根本看不到音叉的振动 .为此 ,我在音叉上粘上一小块平面镜 (可用VCD碟片代替 ) ,用激光小电筒发出一束很强的红光射到平面镜 ,再反射到黑板 (如图 1 ) .当音叉振动发声时 ,反射到黑板的红点也会随之上下明显晃动 ,且音叉的振幅越大 ,红点晃动幅度也越大 .图 1            图 2  2 光的折射原理 :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方法 :在演示“光的折射”现象时 ,我们一般用一束白色的平行光从空气射…  相似文献   

9.
敲击桌面,在听到敲击声的同时观察桌面上物体的表现;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放一段录音,用手触摸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盆等等.比较这些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从而找到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锣面或音叉,声音马上消失,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园中班时,我便开始接触二胡,但是与上其他兴趣班不同的是,我并不喜欢二胡。老师的严格要求,家长的拼命催促,自己没有时间练习,这些都成为了我讨厌二胡的原因。但尤其使我厌恶二胡的是——二胡的音色太难听了,它不像古筝那样旋律悠扬,也不像钢琴那样优雅动听。因此,我也不喜欢上二胡课。每次在老师家拉琴时,我都会望向窗外——老师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树,一棵枯树,一棵丑得不能再丑的桂花树。它没有一点朝气。白天,它在阳光的照耀下也打不起精神,一直垂着头,让人看了心情变得更差;晚上,它那交错纵横的枯枝和形似妖魔鬼怪一般的影子更是可怕,风一吹,树枝和树影仿佛群魔乱舞,使人心生寒意。  相似文献   

11.
一、音叉振动发声实验初中《物理》第一册 (人教社 2 0 0 1年第 1版、第 31面 )演示音叉振动发声的实验方法是 :通过敲响音叉后 ,用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 ,叉股将泡沫塑料球弹开 ,表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经课堂实践 ,感到泡沫塑料球弹开幅度小 ,后面的同学观察不到 .为此 ,特将实验做如下改进 :1.实验装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A是音叉 ,B是用图 1胶沾在叉股上的小平面镜 ,C是光屏 (或墙壁 ) ,D是玩具激光笔 .2 .演示方法(1)打开激光笔开关后 ,调节其角度 ,使光线通过叉股上的平面镜 ,在光屏 (或墙上 )上形成一个亮光…  相似文献   

12.
《十万个为什么》上说,蜜蜂嗡嗡的声音来自翅膀的振动。可是,有一次我发现蜜蜂的翅膀没有振动,也照样发出了声音。蜜蜂到底靠什么发声呢?我带着疑问请教老师,老师让我进一步观察,并设计实验进行研究。我多次观察,仍然是这样。于是,我设计实验加以验证。1.将蜜蜂的翅膀用强力胶粘在木板上,蜜蜂无法振动翅膀,过了一会儿,发出了声音。2.把蜜蜂的翅膀剪去,过了一会儿,也发出了声音。我用这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试验,结果都证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我找来放大镜进一步观察,发现在蜜蜂双翅的翅根旁各有一个小黑点儿,我用消了毒的大头针轻…  相似文献   

13.
氧生源     
有一天上自然“氧气”一课,我看到教师把双氧水倒入装有胡萝卜(切碎)的烧瓶时,只见烧瓶内立刻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当老师把带有火星的木棒放入烧瓶时,那快要熄灭的火星一下子又重新燃烧起来,这种现象太奇妙了。这时,我想,既然双氧水和胡萝卜能产生氧气,那么别的物体与双氧水放在一起会不会也能产生氧气呢?当我把想法告诉给老师后,他便热情鼓励我试一试。放学了,徐老师给了我一些双氧水。回家后,我便急不可待地做了起来。通过实验,我发现苹果、白菜、土壤、砂子等很多物体都能与双氧水产生氧气,不过有的产生的氧气多,有的少罢了。当徐老师知道…  相似文献   

14.
谁扶谁?     
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腼腆的小男孩在考场上尿湿了裤子,正当他不知所措时,监考老师悄悄走过来,等明白了一切后,老师不动声色地端起墙角的脸盆,一不小心,水溅了小男孩一身,老师连忙带小男孩到自己的宿舍,拿出一条干净的裤子让他换上。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巧  相似文献   

15.
敬爱的阳光喔作文班的老师:您好,我是阳光喔作文班的学员,我非常喜欢上你们的作文课。为什么呢?请看下面。老师有趣我喜欢这个作文班,因为班上的老师很有趣。开课第一天,陈老师就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他自我介绍时说:"我姓x,有左耳没有右耳,有东没有西,而且因为我长得帅,所以就叫‘xy’。"  相似文献   

16.
彩虹     
一场雨后,天空挂着一道美丽的彩虹。到了学校,我问老师,为什么雨后的天空会有彩虹呢?老师说:“星期天来我家给你做个有趣的实验。你一看就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了。”那天,我跑到老师家,他拿出一个三棱镜,让阳光照在镜面上,慢慢地转动。有趣的事出现了,阳光被三棱镜分成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观察物体在发声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括出物体发声时的规律。科学知识: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方法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学会尊重事实;学会通过观察搜集第一手的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具、学具准备:食品保鲜袋、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单、塑料直尺、军鼓、鼓槌、豆类、吉他、风哨玩具、琵琶、碰铃、水槽、水…  相似文献   

18.
例1:那天,上美术课,徐老师让学生画脸盆.顽皮的阿昌说:"老师,我想画枪."心情不好的老师冲着他斥责道:"画枪?你想当土匪啊?"全班学生大笑.  相似文献   

19.
期中考试过后,同事的孩子敏敏(上五年级)跑进办公室来玩,她看到我正在看试卷分析,连忙喊了起来:"陈叔叔,把我们语文老师写的试卷分析给我看看,行吗?"我笑着把那份试卷分析递给她。她认真地看了起来。看着看着,她撇撇嘴,自言自语地说:"哼,才不是呢。"我感到奇怪,连忙问她:"你们老师写得不好吗?""老师写得一点都不  相似文献   

20.
我的二胡     
我有一把红褐色的二胡,它常常歪着小脑袋,安静地睡在我小书房的墙上. 可是我有点不喜欢它,因为我拉的二胡一点都不好听.而且每天我都要到二胡老师那里去练,连我最喜欢的画画也丢在了一边.有的时候练累了,我就要打瞌睡.爸爸看见了,就瞪着大大的眼睛问我:"你在干吗?"吓得我赶紧打起精神继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