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重视其保护和开发。以漳州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指出漳州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绩,也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提出开发与建设的三点建议,强调在保护中开发,使历史文化街区魅力长存。  相似文献   

2.
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章对城市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研究及历史街区状况实地的调查,以济南老城区保护为例,从社区旅游理论角度出发,对济南老城区的开发提出了开发思路及相关建议,对其他历史文化街区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历史街区是旅游城市的特色载体,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积淀。针对武夷山市南门历史街区展开调研,以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余庆桥为链接,从设计开发的定位、地域特色的表达、防灾景观的结合、公共设施的建设四个方面对南门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作出规划设想,试图总结出保护城市历史街区的景观改造方法,从而实现武夷山市南门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城市历史脉络的延续和发展的反映,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阐述和剖析了世界城市历史街区的基本概念、分类、保护与更新再利用的关系和相关的开发模式与原则。  相似文献   

5.
史琦 《考试周刊》2010,(36):57-58
历史街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历史风貌,保存有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反映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风貌。实施对历史街区的有效保护,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传递历史信息,展现历史风貌,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改善街区居民的生活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安北院门回民街改造为例,研究历史街区在保护与更新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与更新的可行性措施,力求在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结合回民特性,解决该住区中的整体环境质量问题,恢复历史街区的生命力,最终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史琦 《考试周刊》2010,(35):37-38
历史街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历史风貌,保存有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反映出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风貌。实施对历史街区的有效保护,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传递历史信息、展现历史风貌、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改善街区居民的生活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安北院门回民街改造为例,通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历史街区在保护与更新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与更新的可行性措施。力求在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结合回民特性,解决该住区中的整体环境质量问题,恢复历史街区的生命力,最终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理论,以时间为轴线梳理了都江堰市西街历史街区空间变迁历程,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对旅游影响都江堰西街历史街区空间再生产的全部过程与再生产动力进行了解读。研究发现,都江堰西街街区空间的再生产既反映出权力、资本与日常生活语境下居民的抵抗,也形成了旅游影响下历史街区历史变迁与空间再生产的动力。揭示这种空间再生产的内生动力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对我国其他城市历史街区在复兴与旅游发展过程中传承好历史文化记忆、协调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历史街区是指保存有真实历史信息的遗存,其体现着鲜活的生活状态,具有一定规模、能较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时期、某一民族或某一地方的鲜明特色,反映某一历史时期风貌特色的区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于历史街区的研究主要是从概念着手的,进入21世纪,"历史街区"的研究开始突破文物保护、城市改造等领域,向着多元化视角展开,研究数量大幅增加、研究角度步步细化,研究学科不断多样,理论转化实践不断涌现,成为多学科关注的焦点。基于文物保护视角提出的历史街区,实践领域主要是从保护之上、抵制时尚,空间置换、商业地产,功能单一、忽视居民,古街仿建、混淆历史等模式角度进行开发。然而,历史街区只有创意旅游开发,才能将街区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才能"活化"历史街区,才能实现城市的更新升级。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文化造产、文化造场、文化造市旅游开发路径,最终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结合,打造融文化、休闲、商业和旅游于一体的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然而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在进行旅游开发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未能达到其开发预期。文章以南京梅园新村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对街区内居民的深度访谈,对梅园新村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及其相关旅游开发规划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制约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社会生态环境因素包括政策的多变性、历史街区蕴含文化的隐晦性、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易被忽视的地理环境,以及政府过度的“物质保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漳州历史文化街区整治保护规划偏重于外在物质形态的保护,对非物质遗产的挖掘和保护不力;整治保护规划缺少开发繁荣历史文化街区的总体设想;对历史建筑的原真性有所忽视.建议历史文化街区整治保护规划要有各类专家和市民的广泛参与;实行历史文化街区动态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南京城的历史发展和历史地段现状 ,探讨了南京近年实施的夫子庙街区和明城墙台城段历史地段保护性城市设计案例 ,分析了该实践的经验教训和完善建议 ,同时提出一种结合旅游业发展的历史地段更新改造思路 .  相似文献   

12.
古城黄州,具有浓郁的人文特色,历代名贤纷至沓来,遗址遗迹众多。然而,唐宋元明清时代的50多处遗址、遗迹或景物无存,或被高楼大厦、民居宿舍占据。保护历史文物,修复名贤胜迹,传承历史文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古城黄州,具有浓郁的人文特色,历代名贤纷至沓来,遗址遗迹众多。然而,唐宋元明清时代的50多处遗址、遗迹或景物无存,或被高楼大厦、民居宿舍占据。保护历史文物,修复名贤胜迹,传承历史文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泉州市中心城区住宅小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对泉州市鲤城和丰泽两个中心城区1990—2007年建成的24个住宅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与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泉州市中心城区居民住宅小区体育场地设施人均总体面积严重不足,种类单一;泉州市中心城区住宅小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城市空间结构、住宅小区开发时期、住宅小区规模、住宅小区体育场地设施立法与执法、住宅小区类型等.  相似文献   

15.
经济实力是城市发展的支柱,历史文脉则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精神动力。从襄樊"南城北市"的传统格局来看,发展明显不平衡。代表经济繁荣、现代化水平的"北市"——樊城的发展成就卓著、日新月异,而体现襄樊悠久历史文化、深厚人文底蕴的"南城"——襄阳,发展却相对缓慢,这与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魅力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用人文景观的形式保存襄樊城市的部分文化记忆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紧迫的。襄樊在人文景观设计中应对城市历史文化信息进行再认识,人文景观设计的布局应以襄阳古城为中心,分三个景观带展开,以再现、重构和使用标识的方式予以表达。  相似文献   

16.
喀什城市历史街区改造的定位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向大型化、现代化、经济化方向发展,历史文化街区赖以生存的环境正日益遭到侵蚀。如何确定一个城市的改造宗旨、原则和方向,既是学术界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各级政府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喀什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与其他城市改造不同,笔者结合现代化建设中其他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中的成功经验,对喀什城市历史街区改造的定位问题进行了思考,以期能够为喀什历史街区改造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论西安城市文化选择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城市之魂,正确的城市文化选择可以更好地挖掘西安的人文历史资源,把它变为西安文化发展中的现实优势。在西安城市文化选择中,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立足西安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保护好城市文化生态;二要面向世界,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打造西安城市文化的个性品质;三要打造具有历史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20年中,宁波传统历史街区经历了快速转型.新的城市形态取代了传统城市形态,传统城市格局遭到了破坏.本文通过对一些特殊历史街区的分析研究来阐明城市中的保护与更新.以宁波月湖西部地区为例,提出了规划设计的方法,阐述了其中的一些限制性因素及矛盾与冲突,并以此为例来阐述在此大背景下再现城市活力的重要性.文中运用了2种学习方法:一是通过对资料的学习来获取理论来源,二是通过现场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试图通过对传统历史街区在更新过程中的冲突与结果的分析来阐明传统历史街区更新和再现活力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中国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还存在诸多弊端.本文从历史街区人文氛围的危机、保护与更新的力度和保护与更新的政策三个层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彰显地域特色是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魅力所在。文章以云南省普洱市北部新城区规划建设为例,从四个方面对新城区规划建设进行了分析:保留自然元素,彰显景观特征;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文化印记;融入科学理念,彰显空间特质;塑造城市品牌,实现规划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