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再论“何以……为”句式李春玲关于古汉语中的“何以……为”句式,历来争议颇多,对于这种句式末尾“为”字的词性,主要有两种意见:1.语气词.以杨树达(《词诠》)、刘淇(《助宇辨略》)、王引之(《经传释词》)、杨伯峻(《市汉语虚词》)等为代表。这种观点影响...  相似文献   

2.
杜康——传说酒是杜康发明的,故以“杜康”指代酒。曹操《短歌行》诗中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句。流霞、霞液——传说项曼都好仙学道,后随仙人上天,饮流霞一杯,数日不饥。事见王充《论衡·道虚》。后人以“流霞”“霞液”指美酒。庾信《卫王赠桑落酒答奉》  相似文献   

3.
词的平仄句式、拗句、衬逗和对仗余怀亭一、词的平仄句式和拗句词的平仄句式与诗的平仄句式颇多相似,词句最短的为一字句,最长的为十一字句。(一)一字句一字句词调只有《十六字令》一调。如蔡伸的《十六字令》:“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蝉娟。”上词开始...  相似文献   

4.
马建忠在区分转词和止词时,使用了形式和语义两个标准。同属于双宾语的句式“子哙不得与人燕”和“后稷教民稼穑”在《马氏文通》里,“人”和“民”分别被看作“转词”和“止词”。本文分析了这两种句式的差异,同时解释马氏这种分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监利中学流霞文学社 ,成立于新千年之际。在仅一年多的时间里 ,在《作文通讯》、《学习方法报》、《监利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近百篇 ,在 2 0 0 0年 7月全国中小学文学社团研究会三届二次年会暨素质教育大检阅夏令营活动中 ,社刊《翠柏》荣获 2 0 0 0年全国中学文学社刊一等奖 ,文学社也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学社团”。文学社名誉社长徐杨 (监利中学校长 ) ,指导教师蔡善荣。“流霞”这一社名源自“古容城八景”之一的“轩井流霞”。意在企盼文学社成为一道流丽的彩霞 ,一道亮丽的风景流霞文学社简介@刘霞…  相似文献   

6.
在甲骨文、金文中,唯、有二词具有某些特殊的词法、句法特点。由于这些特点在先秦早期传世文献中表现得不够显著,因而传世文献中某些唯、有辞例的词义和句式往往被人们按传世文献中常见的词义和句式所曲解。本文在拙作《先秦“唯”字的用法》和《先秦早期文献中“有”字的代词性》两文的基础上,对《诗经》和《周易》中若干唯、有辞例的词义和句式作一些新的训释尝试。  相似文献   

7.
李国强同学问“诗与词之不同处何在?”对于开始涉猎诗词的青年人来说,这是一个共同感到兴趣的问题。有人说诗的句式整齐,一般以五、七言为主;词则句子长短不一,故称“长短句”。然而仅仅从篇中句式之有长有短来区分诗词之不同,是不恰当的。因为有些古体诗中,也有长短不一的句式,如汉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武帝《瓠子歌》、《李夫人歌》、《落叶哀蝉曲》等均是。这种情况在古乐府中尤多。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二句是五言;后  相似文献   

8.
“为”是古汉语中广泛使用的一个词,因为其词义宽,词性活而在文言文中频繁出现。对于“为”的意义,仅《词诠》就归纳出十八项之多,兼及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类别。就“为”的语法功能而言,它即是某些普通文言句式的重要构件,又是组成某些特殊文言句式的媒介。正因为“为”这种灵活性的特点,随之带来了对其属性认定上的歧议,其中之一就是人们不肯承认“为”在上古汉语中是一个真正的判断词。  相似文献   

9.
“以”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是极高的,而关于“以”的结构也有很多。本文收集《论语》中所有关于“以”的凝固结构和习惯句式,并参考了一些相关工具书以及前人对《论语》的注释,系统地分析了关于“以”的结构和句式在使用上的特点及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明代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中的被动句式,主要有“被”字式、“吃”字式、“为”字式、“于”字式和“所”字式。在对《二拍》中的被动句式进行了穷尽性统计与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它们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到明代被动句式是中古时期被动句式过渡到现代汉语被动句式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由典籍记载和民俗遗存两方面,介绍元宵节俗的面貌和历史演变状况。在戏曲中,以元宵为背景或剧情的剧目,大致可分为“元宵闹剧”和“元宵爱情剧”两大类。“闹”剧几乎都是水浒剧,表现水浒英雄利用元宵节作掩护“闹”革命的故事;爱情剧则表现情人们元宵约会、失而复得、元宵重逢、破镜重圆等故事情节,体现了元宵节的情感主题和作为“情人节”的艳丽色彩。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弄清元宵节的由来,研究它的文化内涵,是保护和发扬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秀山兰桥新华村的[唢呐皮]不仅仅指一个曲牌名,而是由锣、鼓、唢呐等综合表演的打击乐。它的主要乐器有:面鼓一、班锣一、钵两副,钩锣一,唢呐一至五对,组成综合性的打击乐表演。这是秀山花灯重要流派之一新院子花灯音乐的重要特点。但新院子花灯传承现状出现危机,需要各方伸出援手。  相似文献   

13.
胡杭芳 《集宁师专学报》2012,34(1):75-79,86
以灯火为亮点和核心的元宵节,是春节狂欢的最后的高潮,其活动领域包含了饮宴、庭院、广场及宇宙。元宵节人神共舞、普天同庆的场面是其他任何节日都无法比拟的。元宵节有着深厚的传统渊源和漫长的演变历程,它受到宗教文化思想、人的生存心理以及天、地、神、人四个维度的作用和影响,整个节日体现了"闹"、"敬"、"禁"、"祈"的重要特征,折射出元宵节全民狂欢的民众心理和基本精神。该文以浙江为例,通过对元宵节民俗事象全面、立体的解读,从而阐发元宵节日的重大文化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重要节日元宵节和中秋节分别是农历正月十五、八月十五,而台州元宵节在正月十四,中秋节在八月十六,宁波、舟山中秋节也是八月十六,分别提前一日、延后一日。在台州、宁波流传着多种有关这两个节日起源的传说,考证地方历史,较为可信的是元宵节正月十四起源于初唐台州筑城,中秋节八月十六起源于元末方国珍起事占领甬台温,为纪念其母而改。  相似文献   

15.
重庆方言脱胎于古巴蜀语。自明末清初以来300余年间,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特殊且重要,重庆地区历经多次重大社会变迁和人口迁徙,受这些因素影响,重庆话逐渐形成了不同于西南官话区其他方言的特色。本文试简述社会变迁对现代重庆方言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秀山花灯作为民俗类项目当选。海洋花灯作为秀山花灯的重要花灯流派之一,倍受当地民众拥戴与喜爱。近两年多来,随着渝东南旅游事业的发展,海洋花灯的商业开发已势在必行。在商业开发规划中如何保护好海洋花灯的原生态文化环境,是海洋花灯在民间长期传承的基础。秀山花灯的海洋花灯商业开发需慎行。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传媒既给秀山花灯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又对传统的秀山花灯民俗传统和民间性传承带来严重冲击。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呈现了秀山花灯的部分现状,并就其民间性传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宋代元夕谀颂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夕,作为宋代最受重视的节庆日,为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直接导致了元夕谀颂词的繁盛。虽然该类词作内容狭隘、视角趋同、缺乏个性,但由于君王提倡,文臣附和,所以谀颂词的创作逐步发展成为元夕节庆不可或’缺的一项文学活动。本文对于元夕词的认识突破纯文学、纯艺术的范畴,将其放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考察,力求使其独特的社会价值得到全面的展现。  相似文献   

19.
清末以来,皖南圩区春节期间兴起玩灯习俗,主要有"龙灯"、"罗汉灯"和"马灯",并创造出一套独具地域特色的兴灯仪式,通行于不同灯种之间。兴灯包括"掺佐"、"圆场"、"开关"、"出灯"、"圆灯"先后五个部分,除具备封建性、音乐性、集体性和传承性等基本民俗特征外,还表现出民俗文化杂糅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变迁,皖南圩区春节兴灯仪式正面临着自然遗弃或自我丢失的状况,由此引发的传承危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游玩与观灯是其主要节目,而这些节目对于小说情节的展开意义重大。"三言二拍"作为市民性特征很强的短篇小说集,典型地体现了元宵节背景下的皇家气象和市井景象,小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表现元宵节的:第一,男女幽会的爱情主题;第二,以乐景衬哀情,流露时世之思;第三,狂欢下的混乱。在这些主题之外,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元宵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