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在蜀汉政权的发展过程中,今罗江县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主要标志是:其一,庞统墓是四川省最早、最完整的蜀汉遗迹;其二,鹿头山是诸葛瞻抵御邓艾的古战场;其三,白马关古驿道是四川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古蜀道.可以说,罗江山水见证了蜀汉政权的兴亡.  相似文献   

2.
和抚怀柔是诸葛亮"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民族思想的核心思想,其民族政策思想集中体现在蜀汉民族政策当中。针对南中少数民族,诸葛亮坚持攻心为上、心战为上的指导思想:采取了调整郡县设置,以削弱地方大姓、夷王的势力;推行夷汉官吏交流制度,以加强蜀汉政权对南中的管理;重视先进经济文化传播,以推动南中经济社会发展;因俗而治,以笼络南中各少数民族等措施。而对西部、西北少数民族,也是怀柔和抚与军事镇压两手并用。诸葛亮开明的民族思想和切合实际的民族政策,对民族地区的稳定和蜀汉政权的巩固有着积极意义。诸葛亮"和抚怀柔"民族政策思想对当下处理民族和民族问题仍不乏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泉根 《寻根》2011,(6):115-118
大凡读过《后汉书》与《三国志》的人都知道东汉、三国时期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单名,东汉从光武帝刘秀到汉献帝刘协13帝全系单名;三国时的曹魏政权从曹操、曹丕到曹奂都是单名;蜀汉政权,刘备、刘禅也是单名;东吴政权从孙权到孙皓也全是单名。至于大家熟知的三国人物如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孙坚、孙策、周瑜、鲁肃、黄忠、马超、袁绍、...  相似文献   

4.
<正>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对远行者的临别赠言或将逝者的临终遗言总会掀起涟漪的,因为这些言语寄托了他们的嘱托和劝勉之意,潜含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悲情,是颇能动人心弦的。诸葛亮的《出师表》之所以传颂千古而不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被文中氤氲的悲情气氛所感动。在蜀汉政权"危急存亡之秋",诸  相似文献   

5.
关羽现象与儒、释、道三教蔡东洲"关羽现象"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以关羽信仰和关羽崇拜为内容特征的文化现象。关羽本为蜀汉政权一位功过参半的大将,自唐朝起关羽开始被神化,至元代已成为"宇祠遍九区"的尊神①,形成了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信仰和崇拜。明清时代...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对于蜀汉的爵制关注较少,本文以封侯为中心,对蜀汉封爵制度展开全面的讨论。笔者认为,蜀汉王爵人数较少,王爵分封均为虚封,受“科禁诸王”等政策的影响,诸王受到了严格限制;蜀汉县侯人数应为九人;蜀汉的侯爵分封应多是实授;关内侯的授予与列侯分封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分。  相似文献   

7.
宋炳龙 《大理文化》2011,(11):105-112
两爨与乌蛮白蛮公元223年,刘备死,"夷帅"们便以为蜀汉内忧无力南顾,于是,高定元杀了越郡将军焦黄"举郡称王以叛"(《见三国志·吕凯传》)。尤中《云南民族史》说":雍凯、孟获则把蜀汉派来的益州郡太守张裔绑架了送到孙吴去;朱褒也不再受蜀汉的指挥而在郡发动叛变。只有永昌郡‘大姓’吕凯‘与府丞蜀郡王伉,帅吏民闭境拒(雍)凯,仍然拥护蜀  相似文献   

8.
涪县(绵阳)位于成都东北,是成都北面最重要的屏障,又是成都至汉中的咽喉要地,水陆四通,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蜀汉晚期,涪县成为蜀汉北伐、抗魏的指挥中心。  相似文献   

9.
《三国志》记录了三国这个中国历史上非凡的时代,体现了史家实事求是的传统,用最小的篇幅塑造出给人印象极深的人物,不但表达了陈寿对蜀汉政权的感情,也展现了陈寿高超的写作技巧。陈寿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评价,关系到陈寿作为史学家的"史德"问题。除去加在陈寿身上的不实之词,客观地分析他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评价,可以发现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客观、公允的,并没有贬低诸葛亮。陈寿不仅有"史才",也不失"史德",不愧为班马之后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
谯周是蜀汉时期的硕学鸿儒。他承继家学,渊源深厚;师从秦宓、杜琼,远绍任安、杨厚,深得巴蜀学术传统。在其学术生涯中,又受同宦、乡贤的古学影响,成为蜀汉学术的集大成者。谯周对巴蜀文化的传承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韩涛 《寻根》2010,(4):123-125
中古时期世家大族历经许多朝代更迭和政权轮换,仍然保持着自身的大族地位,处于不败之地,原因何在?当与家学有关。家学的繁荣是世家大族得以长久保持尊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座独立的秀峰,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有过辉煌灿烂的时代,它曾独占过元以前的中国画画坛,它曾被誉为“丹青”.四万年前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图腾,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花卉鱼虫,四千年前青铜器上关于渔猎、战争的描绘,二千多年前楚墓中细腰合掌的女子祈祷神灵的晚周帛画,相传蜀汉时的刘褒所画使人觉热的《云汉》,使人觉凉的《北风》,都显现了工笔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对"木牛流马"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迪  冯立升 《寻根》2002,(4):10-14
在1700多年前,三国时蜀汉丞相、军师诸葛亮(181~234年)与曹魏作战时,需要从四川盆地向北边的汉中等地运送大量军粮,但要通过艰险的秦岭,一般畜挽车根本不能通行,于是他设计了“木牛流马”运输军粮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云南驿史话     
殷国 《大理文化》2011,(4):68-69
云南驿曾是云南县的郡治驻地。早在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就在这里设置了云南县;三国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又在此设置了云南郡,管辖整个滇西地区。大理国时期,云南驿是大理国云南节度和  相似文献   

15.
蜀汉章武三年(223)四月,刘备殒命白帝城,托孤于丞相诸葛亮。诸葛亮为实现匡扶汉室的初衷,于建兴五年(227)三月上表出师驻汉中,筹备北伐曹魏。在伐魏的进军路线上,诸葛亮主张兵出祁山,以关中为基地,进而夺取中原。魏延则建议诸葛亮统大军出祁山,他自己率...  相似文献   

16.
陈寿的《三国志》是中国史学界的鸿篇巨制,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列为“二十四史”之“前四史”,是现存的记载三国时期历史的原始资料之一。由于陈寿亲身经历了蜀汉和西晋的更迭,是三国时期的“过来人”,所以他撰写的《三国志》事件翔实,内容精准,  相似文献   

17.
徐明 《滇中文化》2000,(2):4-14
(25)南京“天”“地”由化石牵线,三国时曾是东吴都城的南京与蜀汉后方的澄江再度联姻。无论是从历史的眼光还是科技的角度来审视。南京都不愧是一座世界名城。南京地势优异,诸葛亮曾称赞其“钟山龙盘,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  相似文献   

18.
刘治立 《寻根》2005,(2):139-141
吐谷浑是中国古代西北很有影响的鲜卑族政权,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吐谷浑政权控制着青海大部及甘肃、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土地,曾经消灭了赫连氏建立的夏政权,对北魏、隋朝和唐朝统治构成一定的威胁。唐贞观九年,大将李靖等率数路大军西击吐谷浑,其国势逆衰。龙朔三年(663年),吐蕃发兵袭击并灭掉了立国三百多年的吐谷浑政权,吐谷浑王诺曷钵被迫率领部族数干帐投奔唐王朝,  相似文献   

19.
“枪杆子,笔杆子,夺取政权靠这两杆子,巩固政权也靠这两杆子”,是“文革”期间最著名的用语。当然,当时的枪杆子是林彪,笔杆子是中央文革。但我以为,笔杆子到底是什么,少有人研究;因为,大家更迷信枪杆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最高指示”。音乐学家田青先生在台湾讲学,有学生问他:“为什么共产党能打败国民党?”田青先生幽默地回答:“共产党有好歌。”  相似文献   

20.
北洋政府时期的县知事群体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 《华夏文化》2004,(2):22-24
县级政权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低一级的基层政权,是封建官僚机构的末梢。其行政首脑称县令或知县。虽然他们品级较低,但在地方行政中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真正的“治事之官”(意即负责实际事务的官)。故此,传统的县令或知县常被称为“亲民官”或“父母官”。北洋政府时期,地方行政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把以前凡有直辖地方的府、直隶厅、直隶州和厅、州等地方政权,一律改称为县。“县置知事,隶属道尹,为县行政长官”。因此,县知事就成为县级行政机构的行政首脑。纵观北洋政府时期的县知事群体,固然与传统的县官有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却有着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