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经济中心城市的聚集和扩散效应理论出发,将唐山与省域经济中心城市的标准进行对比后找出差距;在将唐山与石家庄、大连、青岛、苏州、宁波进行全方位比较后,分析唐山目前面临的问题,得出当前唐山处于聚集阶段,尚不具备向周围地区扩散的能力的结论,并对唐山如何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作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唐山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居民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唐山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方案和相关保障体系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唐山人文精神是对现代语境中的唐山精神内涵的准确概括、深刻感悟和全面展示。它是丰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时代精神的凝聚,生动地表现了唐山这座城市的历史含量与时代精神,准确地表达了唐山人民的客观行为和精神境界,既是唐山人民能力、魄力和韧力的显示,信念、道德、心性的张扬,也是民族精神在特殊语境中的集中凸显,人类的人文精神在特定时期的伟大展现。新唐山人文精神作为唐山精神在现阶段的显现,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新的历史视点上对此进行观照和审视,大力弘扬新唐山人文精神,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大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打造城市的品牌,同时大力提升市民的精神素质。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唐山城市文化形成的因素与脉络,认为唐山文化源远流长,农业文化是其基础,近代工业文化塑造了这座城市的品格。唐山城市文化的特征有四点,一是中原文化与塞北文化的交融,二是服务北京的邻都文化,三是再生城市文化与唐山抗震精神,四是保守与城市自豪感。唐山城市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力,其中的消极因素则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约束作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应当树立文化强市的理念,用优秀的城市文化推动唐山城市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2016年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中国首次在地级城市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此项盛会离不开志愿者的奉献与参与,而志愿者精神与新唐山人文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脉相承的。通过提出唐山志愿者服务相关对策,以服务世园会为契机,努力推动唐山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发展,弘扬唐山城市人文精神,进而提高唐山市的城市影响力、竞争力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6.
实施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相对于其他资源型城市,唐山市经济转型具有较大优势。随着曹妃甸深水大港的加速建设以及临海经济的打造,更为唐山提供了进行调整生产力布局、推进城市经济转型的广阔舞台。唐山正面临着推进城市转型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7.
建设学习型城市是中共唐山市委为唐山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全面提升唐山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决策。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要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一、深刻认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意义首先,建设学习型城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知识的力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学习和掌握知识已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和生活需求。工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语境中,要全面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就要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精神的提升。即要大力弘扬新唐山人文精神,加快实现城市观念现代化、形态文明化和形象典型化;大力提升城市的文化素质和城市品牌价值,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力实施文化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市民的精神文化品位,以促使唐山实现全面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唐山环城水系的建设,对改善唐山市整体生态环境和推动城市改造、发展经济具有重大意义。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就唐山市环城水系建设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思路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对策展开探讨,以期为唐山环城水系的建设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制约唐山建设文化大市的主要因素,提出应该从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唐山文化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唐山文化;加强唐山文化研究,强化文化队伍和文化设施建设;建设高校,发挥高校在唐山科技、文化、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陈支那(2005)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大学生版)测量了596名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并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整体情况较好,在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兼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存在年级、城乡和文理专业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若干关系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涉及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本从改革主体的选择与不同主体间、改革的功能目标与结构目标、内隐权力结构改革与外显组织模式改革、体制构建的效率原则与弹性原则和学术系统与非学术系统的评价标准等几个关系问题,从哲学层面作了深度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in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ics, makes a discussion of three relations between modern univers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namely that between technicality and sociality, between service and criticism, and between temporal character and internationalism.  相似文献   

14.
浅析和谐社会视角下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凸显,地域之间、阶层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贫富差距现状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担忧。处理好我国贫富差距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和谐社会视角下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分别从自然与历史因素、经济方面因素以及政府职能因素着重分析,有助于防止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化,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人是世界的一个谜,要认识人,必须确立四个伦理维度,即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去把握,并在对这四种关系的解答过程中逐渐触摸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公务员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在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认知和善处与家庭、国家或政府、社会之间发生的八种伦理关系。即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长幼关系;上下级、同事关系;公务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邻里关系;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必须构建优良的创新环境 ,搞好校内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构建创新环境的必备条件 ,同时还要兼顾搞好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等校外关系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几组关系,即: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多样化”的关系;坚持最高理想与坚持共同理想的关系:坚持阶级性与适应普世性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土文化”与“洋文化”的关系;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核心”价值与“外围”价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教学文化的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文化是一种课堂的文化,它是师生教学实践赖以展开的前提、背景和氛围;教学文化是一种活动的文化,它激活和创造了师生之间分享资源、传递信息、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或生成新知识等方面的行动和变化;教学文化是一种关系的文化,它通过一定的活动建立课堂内外的师生、生生、家校之间的关系,营造了教学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教学情境中时代变迁与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关系;教学文化是一种显性与隐性交融的文化,它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传承、改造或创新了其特有的文化。因此,教学文化是一种持久成形的教学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类型或范式,是教学背景下师生的课堂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消费社会的悖论及其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社会作为一种生存状态,使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其自身发展也存在着一系列悖论,主要表现在使用价值与消费价值的悖论、客观性价值与主观性价值的悖论、目的和手段的悖论、物质丰盛与精神匮乏的悖论、真实与虚拟的悖论、节俭与奢侈的悖论等。由于上述悖论的存在,必然导致一系列的危机,认真的梳理及合理的批判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