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2014,(17)
《遐迩贯珍》是香港第一份铅印中文期刊,其新闻栏目《近日杂报》在编辑理念、新闻写作和编辑策略等方面的革新,对近代报业影响重大,是近代中文"报刊"分流归位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威廉·伍德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英文报刊《广州纪录报》的创办者和首任编辑,也是美国在华第一份报刊《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的创办者.通过介绍威廉·伍德创办《广州纪录报》及《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的过程,论证了威廉·伍德是中国英文新闻报刊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3.
李伯元自1896年离开家乡到上海之后,办报基本上就是他生命的全部,从《指南报》到《游戏报》到《世界繁华报》再到《诱像小说》,每一份都是娱乐性质的报刊,在他经手后都办得很出色。本文在简单梳理李伯元的办报过程之后,尝试总结了其娱乐办报思想,认为其并非是利用报纸来满足自己写作欲望的"近代报人作家",而是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用写作这种文学形式来发展壮大报纸的"近代作家报人"。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曾参与编辑或撰稿的报刊有《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国风报》、《晨报》、《时事新报》、《庸言》、《大中华》、《解放与改造》等,他的一生积累了大量的办报经验和新闻思想,可以说是他是我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我们研究他的思想,来对比当今报刊的现状,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北华捷报》是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商业性英文报纸,其作者及编辑群体与英国政界、商界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以《北华捷报》报刊史料为依据,结合英国下议院档案资料、关键人物书信往来等,分析该报舆论在近代英国对华贸易中的角色。研究发现,《北华捷报》通过社论和编辑文章批评《南京条约》对在华英商的诸多限制,意在为修约活动造势;修约舆论引起英国下议院的重视,成为武力侵华政策的论据和后盾;《天津条约》的签订则进一步表明该报舆论能够影响额尔金等人的贸易决策,英国政府新确立的贸易条例也基本回应了在华英商的舆论诉求。总体来看,《北华捷报》的倾向性舆论对于英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赵林云 《传媒》2006,(8):61-62
探索女性报纸的新闻之路 提出女性新闻概念,寻求理论指导到目前为止,《都市女报》是除了《中国妇女报》(周六报)之外唯一的一份女性日报类报纸,这种特殊的身份决定了她和全国其他几家女性周报的差别.与《今日女报》、《现代女报》、《新女报》、《当代女报》和刚刚创刊的吉林的《时尚女报》相比,表面上看,仅仅是出版周期的差别,但正是这种差别,决定了她几乎是迥异于这几家同类报纸的办报模式和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7.
1905年,第一份近代报纸《婴报》在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创办,标志着蒙古地区近代报业的开端。《婴报》现已无存,本文对《婴报》的创办者、办报模式、所用文字、内容与稿源、印刷发行情况及停办时间等问题进行了考辨,描述了内蒙古地区报业起步阶段的基本情况,探讨了民族地区报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8.
在专业报发展状况逐年衰颓之际,《河南能源报》作为能源化工行业的一份专业报,却如同一匹黑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对《河南能源报》的发展探索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国内专业报的整体发展,也能对国内报纸发展提供借鉴。《河南能源报》注重思想引领、抓牢专业定位、版面特色突出、新闻策划出色,这四点特色使《河南能源报》在专业报中露出了尖尖角。但是在典型报道和新媒体营销上,《河南能源报》做得还不够,需要在日后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9.
传媒名家     
舒宗侨,1913年出生,湖北赤壁市(原蒲折)人。193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35—1937年任上海《立报》记者,后担任重庆《中央日报》、《扫荡报》编辑和编辑主任。1942年在重庆创办《联合画报(周刊)》任主编,同时兼任复旦大学副  相似文献   

10.
8月23日,由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承办的社区传媒创新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宣柱锡,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晚报》总编辑丁时照,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中国记者》《法制晚报》、北京社区报、新民晚报社区报、广州日报社区报、哈尔滨报业集团新晚社区报等业界领导、学者、媒体代表出席论坛,就如何创新内容、经营好社区传媒等主题发表演讲、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11.
向正鹏 《新闻世界》2013,(9):207-208
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申报》、《大公报》、《新闻报》都以巨大的影响力成为了令人追捧的名报,他们在中国近代报业起步不久、经营管理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锐意创新,吸收西方办报理念,在采编、人事、运营、办报策略以及设备更新方面都进行了大胆改革,很多做法沿袭至今,对于当今报业经营管理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梦雅 《今传媒》2013,(1):72-73
晚清报人陈独秀在安徽芜湖创办的《安徽俗话报》,诞生于20世纪初白话报大发展时期,与此前的近代政论性报刊相比,出现了由救国向救民、由维新到革命的转型,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进行了改革,体现出近代报刊大众化的传播趋势。  相似文献   

13.
欧阳莉 《传媒》2023,(22):84-86
作为红军长征时期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办的党报,《红星》报对党的政治建设,宣传红军在长征期间的战斗和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在长征艰苦条件下战士的斗志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本文主要梳理和研究了《红星》报的内容版面,探索党报如何在革命艰难时期坚持编辑方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出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邓兴军 《新闻世界》2014,(7):124-125
2011年下发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基本规程》,行业报纸随之纷纷进行了转型模式探索与实践。本文以《现代教育报》为例分析行业报新闻采编转型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任重 《历史档案》2005,(2):133-135
《大江报》创刊于1910年,初名《汉口大江报》和《大江白话日报》,后改名为《大江报》,翌年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文学社的机关报,编辑是文学社重要成员詹大悲和何海鸣等人。在他们的主持之下,这张报纸成了文学社鼓吹反清革命的主要舆论阵地,其“日著论攻刺时政,鼓吹革命不稍讳”,影响甚广。诚如该报总理胡石庵诗云:“大江流日夜,鼓吹功不朽。”因此颇为清政府所仇视,湖广总督瑞潋“派探索捕党人甚急,于《大江报》尤忌视”。  相似文献   

16.
罗虹 《出版科学》2003,(1):62-63
熊希龄是湖南维新运动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作为《湘报》的真正主持人和创办者,虽然少有激烈的文字和言论,但是他以《湘报》为据点,与守旧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端,至1949年结束,长达109年的时间中,近代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不断在变迁,媒介制度也随着时代浪潮在悄然变化着。戈公振先生的著作《中国报学史》也忠实地记录了其中一段时期的变迁。本文将从《中国报学史》的内容出发研究近代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挖掘近代媒介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馆报具有重要价值,它是宣传图书馆服务的窗口,也是见证图书馆发展的历史档案.吕梁学院图书馆馆报《逸夫馆导读》创办以来,竭力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但在办报过程中也遭遇到了困境.文章结合作者在馆报从事的编辑工作,从增加办报经费、拓宽来稿渠道,立足读者需求、调整馆报栏目,重视馆报数字化工作、招集英才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高校图书馆馆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璇 《新闻世界》2010,(6):78-79
英国《金融时报》,面对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本文从该报网站的整体情境编辑策略、网站运营模式、新闻采编等方面入手,探索其如何成功做到"报网联动"的双赢,以及它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纸质媒体发展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理论思考的结晶。也是他新闻实践经验的总结。本书作者张安生先生长期担任《盐阜大众报》副总编辑,他在工作过程中善于进行理论思考,喜欢把自己经历过、看到过的东西经过思想的过滤记录下来,经年累月,便有了今天这本《守望新闻的本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