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如果有一天,资源碎片式传播方式被界定为数字出版,百度文库、百度词条这样的平台都纳入出版发行机构中,碎片式出版之树将长青。不同的是,其形式将从一本本图书演绎为一篇篇文章、一段段文字、一个个文件、一幅幅图表等。在这样一个开放的传播环境下,人人是读者,人人也都是作者。  相似文献   

2.
郑莞雨 《中国广播》2011,(11):67-70
媒体社会化赋予每个人发布信息并传播的权利,这使得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向内容碎片化、传播时空碎片化、受众碎片化、人们心智和生活方式碎片化的模式发展。然而,个体在不断接触片段信息和世界时却感觉自己被切断了与整体感之间的联系,这种现象被称为“碎片症”。传媒和人类沟通的未来前景因为碎片式的传播而产生危机,在这样的情形中我们应更理性地处理好丰富的信息与不断增长的浮躁情绪之间的联系,回归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李耀光 《大观周刊》2012,(12):21-21
微博作为网络传播的新兴媒介,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因任何人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布任何事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与流行。在微博中,信息的产生与传播几乎是在同时进行的,信息通过碎片式的转发,以点对面的进行传播,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与承载者,提升了传播的时效性与准确性。这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多元化发展也带动了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不断转型升级,从过去单一单向的传播方式到现在交互性、分众化,广播电台传播碎片化的传播特征越来越突出.本文以新媒体电台为例,对碎片式的传播在新媒体电台中的应用的探究,以及传统电台对此如何应对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李强 《新闻知识》2012,(9):50-51,42
公共关系、文化消费、媒介传播的碎片化,构成了现代社会"碎片化"的显性表征;在诵读传播中,"碎片化"的指向则是必须有一个能满足相对狭窄传播的媒体碎片微观承接,从而具有不可再分性、具体指向性、自由选择性等特征的"诵读传播载具"。传统诵读创作具有了"碎片化"基本元素,进而使阅听人接收诵读传播更具"碎片化"导向性。同时,以阅听人为导向,进而对碎片化受众进行微观承接、对应传播,则需有效地对阅听人诵读体验心理进行研究,有效建立"诵读文化体验中心"。  相似文献   

6.
李颖 《记者摇篮》2010,(7):35-36
一、“传播碎片”时期我们面临的困惑 这是一个通讯和传播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仿佛眨眼间就告别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垄断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传播碎片”时期的来临。  相似文献   

7.
曹进  靳琰 《东南传播》2012,(7):65-67
本文主要从网络语言成因的逻辑脉络出发,以社会心理逻辑、存在逻辑、碎片式传播逻辑、语言简化与语言交融的内在逻辑为视角,更加深刻地挖掘了网络语言形成的种种原因。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又一层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3G时代的到来,为碎片式阅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人们利用手机,在忙碌的工作、紧张的生活之余,利用边边角角的时间进行“碎片式阅读”。  相似文献   

9.
在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传播过程中,由于受标签式舆论作用机制影响,导致受众对"武汉"、"武汉人"及"武汉政府"形成负面刻板印象。本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过程中"武汉"标签式舆论的盛行,探讨如何规避标签式舆论带来的刻板印象及负面效应,进而在构建良好传播环境的同时提升受众社会共识度。  相似文献   

10.
病毒式传播被营销学者推崇为"零成本"的营销手段,广泛应用于网络媒体,但营销者经济上的"零成本"却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本文从案例入手,运用理论分析,指出病毒式传播及其网络广告的病毒式传播带来社会诚信危机、媒介公信力下降、网络社会秩序安全隐患、社会资源浪费等现实问题。本文旨在强调从理论上重新认识病毒式传播,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建立规范的网络广告传播模式,运用法律监管等手段,严格限制网络广告病毒式传播,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1.
其一,微博“碎片化”的“症候学”与正面价值之争。彭兰在《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中提出,建立在碎片化社会基础上的微博信息碎片化代表着传播模式的变革,其正面价值的发挥通过‘全民投票”的信息碎片筛选机制、“自组织”内的信息碎片优化机制、专业媒体的碎片整合机制三种途径得以实现。这为客观、全面看待微博的碎片化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杨铮  刘麟霄 《出版广角》2019,(12):40-42
在大数据平台与移动互联网作用下,公共图书馆形成了以数字技术提升服务品质、以多维传播方式拓宽信息渠道的传播优势。公共图书馆与受众既是信息的传受双方,又是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从受众行为视角来看,受众自发阅读行为受限、知识转化行为缺失以及主动传播行为不足是当前公共图书馆传播影响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以采用社交化媒介形式增强受众互动性体验,以差异化内容突出智能化传播机制,以碎片式阅读服务完善多元化受众策略是公共图书馆智能化,可视化转型发展过程中提高传播影响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微时代"由此应运而生。作为"微时代"发挥力量的主要平台,微博上的公开舆论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微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微博成为政府发布决策、信息公开的最新渠道。本文通过分析"微时代"下时政新闻互动、碎片信息共享、交联传播等传播特性,指出了"微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不足和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措施,希望"微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能够进入良性循环,今后能有更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李云芳 《新闻战线》2023,(13):31-34
澎湃新闻客户端不断转型升级、扩容增效,努力连接用户、留住用户,并在此基础上成风化人:破解“真相摇摆”,以“长深准”式报道平衡“短平快”式碎片传播;打碎“信息茧房”,推出“澎湃算法”,精准使用人工严选推荐;关注重大议题,不畏“流量冷感”,与用户建立更深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钟莉 《新闻窗》2014,(2):62-62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快节奏的生活,由此衍生出来的问题是,受众已很少有时间耐心阅读大篇幅的文章,“随时随地的碎片式阅读”成为主流。这就要求信息传播者必须提供传播方式简便、有冲击力、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引起受众感兴趣的信息。微博、微信、微社区、微观点、微媒体等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都市报文化新闻逐渐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宠儿"。在这样的盛况下,避开碎片文化的传播,呈现更丰富更耐读的新面貌成为它继续发展前进的必经之路。本文就题材选择、布局谋篇和写作手法三个方面,以都市报为例,浅析文化新闻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7.
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历时不长,但迅速成为大众进行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的重要工具.微博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传播网络的巨大性、内容的简洁性,使之成为一种新颖的传播渠道.传统的以门户网站为主体的"中心式"传播模式,正在各种新技术的影响下逐渐转型,代之以"分裂式"的信息消费模式.探讨微博传播力,把握这种新传播机制,进而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8.
汪平 《今传媒》2011,(9):98-100
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历时不长,但迅速成为大众进行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的重要工具。微博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传播网络的巨大性、内容的简洁性,使之成为一种新颖的传播渠道。传统的以门户网站为主体的"中心式"传播模式,正在各种新技术的影响下逐渐转型,代之以"分裂式"的信息消费模式。探讨微博传播力,把握这种新传播机制,进而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9.
吴瑶  何志武 《出版广角》2015,(10):20-22
媒介进化论认为,媒介的发展史是媒介本质属性不断得到补充与创新,从而无限接近人性化需求的进化史.数字化阅读以其"全感官"式阅读、"认识流"式阅读、交互式阅读三大本质属性,对传统纸质阅读进行了补充与创新.而"数字化阅读是传统文本的电子化""数字化阅读是浅阅读、碎片式阅读、娱乐化与功利化的阅读"之类的认识是对媒介表层属性的误解,我们应回归数字化阅读的本质属性对其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20.
刘涛 《当代传播》2013,(3):13-16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是当代社会批判思潮"空间转向"的标志性起点。社会化媒体的碎片化传播特征吻合了现代社会本身的碎片化趋势及其空间实践,空间生产呈现出一种新的生产逻辑和空间体验,本质上体现为对碎片化的缝隙空间的社会化生产。缝隙空间中的社会意义和资本意义之所以能被发现和激活,不能不提到社会化媒体语境下碎片空间所"承受"的普遍而深刻的规训实践。与其它现代性碎片不同的是,空间碎片不仅诠释了现代性所呈现的文化特征,同时还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结构特征,这无疑成为现代性批评的又一个起点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