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治理大学校园贫困、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理念.针对当前贫困生存在的思想心理问题,高校应走出误区,加强对贫困生的经济关怀、精神关怀以及能力关怀,建构起贫困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肖键钊  焦守伟 《文教资料》2011,(26):215-217
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高校在解决贫困生问题时除了应从经济物质保障方面落实经济救助措施等关怀外,还应认真研究贫困生的思想问题、心理状态和内心世界,加强沟通,提高其自我调控能力。本文分析了贫困生目前的心理问题表现,并提出了相关教育对策:满足贫困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他们的精神和心理不再贫困,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外部经济救济和内在人文精神关怀兼备的高校济困助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关怀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内在的伦理意蕴和价值尺度。在实际工作中,施助者的实用功利思想和工具理性价值取向明显,往往重视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重视共性问题忽视个体差异,重视经济资助忽视精神抚慰,重视制度规范忽视情感需求,导致贫困生资助功能窄化、人文关怀缺失。高校及有关部门应将人文关怀作为贫困生资助的核心理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文关怀与制度规范、资助形式与资助内容、资助过程与思想教育等的关系,加强对贫困生的经济关怀、精神关怀、学业关怀和能力关怀,努力构建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收费制度的发展,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与经济窘迫相伴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表现尤为明显,主要存在自卑、孤独、焦虑、冷漠等心理问题。高校应重视贫因生的“心理脱贫”工作,加强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实现资助机制的多渠道化,避免贫困循环;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和消费观,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实现政府、社会、高校和贫困生四者联动,增强贫困生就业竞争力;不断渗透感恩教育。培养贫困生的感恩心态和习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安徽省十所高校贫困生的家庭、资助、心理情况、人际交往、情感沟通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针对社会、高校、家庭、贫困生自身四个层面反映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应通过搭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社会平台、健全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教育机制、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高校贫困生自我教育能力等综合措施促进高校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其成长和发展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精神关怀是对生命的关注和尊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精神关怀切实关注高校贫困生的精神世界,正确引导贫困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能有效促进贫困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生心理弹性的结构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成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心理弹性作为个体自我保护的本能,可以帮助贫困生积极应对压力和成功克服逆境.贫困生心理弹性的高低,取决于自我认知、归因方式、情绪管理能力及心理防御机制等结构特征.通过提供经济帮助、加强人文关怀、重视情感支持和关注心理教育等多种途径,能够不断提升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弹性,从而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作为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资助育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成效。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不科学、助学贷款体制不完善、勤工助学机制不健全、贫困生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突出等。针对这些问题,高校辅导员应强化的资助育人能力有资助管理能力、资助监督能力、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就业问题也日渐凸现.由于贫困生在经济方面、心理方面和成长的家庭背景方面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就业工作中应当特别关注,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努力做好贫困生的就业工作,把党对贫困生的关怀和温暖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贫困生关怀工作存在重视经济资助,忽视精神关怀等问题,导致高校贫困生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精神关怀,要全面把握关怀的具体内容,探索实施关怀的具体途径,实现贫困生健康、自由、和谐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