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PP-环的扩张     
:文章证明了斜幂级数环、罗朗级数环R[[x,x-1]]、斜多项式环、罗朗多项式环R[[x;α]]R[x;α]、罗朗多项式环]R[x,x-1]及R上的多项式扩张环是PP-环的一些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动名组合序列的定中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定中句法形式,是汉语句法结构的显著特点之一。定中式[V+N]结构的词汇化程度在音节方面的表现可以归结为一个连续统,即双音节的定中式[V+N]结构词汇化程度最高,随着音节的增加,该结构的词汇化程度渐弱,而短语化程度则增强。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史上,一些句法结构由于其中的语法性成分功能的衰退而变成了词。现代汉语中的一部分N+V状中复合词有些就是古代汉语中名词做状语的短语的词汇化结果。而句法中状语的顺序又影响到N+V状中复合词不同类型的词汇化进程和数量。  相似文献   

4.
童晓峰 《学语文》2014,(3):62-63
一、述补结构 在N1+V1+(N2)+V2+(N3)这个格式中,有一些句子是以V2P为目的补语的,即在句法上,目的补语V2P内部是由一个表示目的的功能范畴Purp扩展的,在汉语中,功能范畴Purp常常可以语音实现为“来∕去”,  相似文献   

5.
汤景鑫 《现代语文》2009,(10):46-48
本文从配价语法、语义指向和语音特征等角度对“N1+V1V2+N2”句式进行了分析,讨论能使其产生“致使”意义的制约条件,并分情况讨论了V1V2可能有的配价组合方式,得出了“N1+V1V2+N2”结构只有在V2是一价动词时才能够产生“致使”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的“(N)+V得+NP+VP”句在语义平面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文章将从“(N)+V得+NP+VP”句的基本语义结构、“(N)+V得+VP+VP”句各部分的语义关系、“(N)+V得+NT+VP”句的语义结构模式对这类句式作一语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强调句[It be XP S’]和[是[...XP...]]的生成都是焦点算子(focus operator)的wh-移动的结果,是对C的强[+F]算子特征核查驱动所致。T的[+D]和C的[+wh]特征在英汉语中的强弱产生了不同句法表征。  相似文献   

8.
汉语属词根语,句法构词是最重要的构词方法,偏正型又是其主要类型之一,然而偏正型复合词的语素组合形式很复杂,有的同其他类型的复合词的组合形式相同,但组合关系往往并不一样,容易混淆,需要研究区别。例如动语素(V)与名语素(N)组合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有一些"动+名"动词性结构复合词,动素和名素之间没有直接的动宾关系,但通过动宾关系有间接联系,学界多认为意合、支配,视动素后的名素为旁格宾语。文章立足复合词结构的句法逻辑,从古代汉语状语后置状中式的发展和现代汉语非常规宾语的界定等方面,将之确定为状语后置状中式复合词,还原复合词及相对应的句法结构的逻辑真实。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汉语N+N复合词结构里的中心语时,传统语法侧重从结构分析的角度进行客观描写,从而忽略了人类的主观认知能力,对于很多语言事实,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利用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认知理论认和语音变化对汉语N+N复合词里的中心词进行了分析,提出从语体色彩方面确定N+N复合词里中心语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汉语的“名+了”结构的句法语义特点表明它是一个意为“由非N变成N了”的构式。构式“名+了”中名词是构式所表示的事件的结果,名词与构式义之间是一个结果代事件的转喻过程。与构式相连的名词的语义限制是有无“实现过程”。同时,能进入“名+了”构式的名词,通过隐喻的方式,从时间域向年龄域、客观事物域、经验/资历域、社交域、等级域扩展。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混合显色剂同时测定时酸度范围的简便计算公式为:(mq-np)lg[R]>(mlgβNLn-nlgβMLm)+(nlgβMRp-mlgβNRq)+2(m+n),(mq-np)lg[L]>(plgβNLn-qlgβMLm)+(qlgβMRp-plgβNRq)+2(p+q).lg[R]>2-lgKNRq,lg[L]>2-lgKMLm,其中M、N为被测金属离子,R、L为显色剂,β、K分别为各配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和稳定常数.根据系数mq和np的相对大小,前两式均可分为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变换分析法,通过对述结式在把字句与其他相关句式之间变换合理性的分析和各自独特的表达功能的描写,揭示了必须结合结构义和句式义来把握组配成分对于句子生成的限制,从而概括总结述结式进入句式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来"在句法层面上主要作谓语和补语,在语用层面上常用来标记自然焦点。谓语"来"分布于"NP+来"、"NP+来+VP"句式中;补语"来"常分布于"NP+VP+来"结构中,补语"来"在句中常用来表示动作趋向义和完成结果义,"来(趋)"主要出现于"N施+V来、(N处所)+V来+(NUM)+N施、(N施)+V来+(NUM)+N受、N受+V来"这几种句法格式中,"来(结)"主要出现于"N施+V来、N1+‘跟/和’+N2+V+得/不+‘来’、N受+N施+V+不+‘来’"这几种句法格式中;"来"用来标记焦点时常分布于"VP1+来+VP2"、"PP+来+VP"、"S1,来+S2"。  相似文献   

15.
汉语之所以产生动量词,是汉语由弱分析性语言逐步向强分析性语言演变的结果。动量词是在先秦时期的"动+名+(数+X名量)"这一格式中孕育并产生的,到了汉代,"动+名+(数+X)"这个句子形式没有变,但在类推的作用下,其中的"数+X"所表达的语义范畴扩大了,即在补充说明动作结果的基础上,又拓展出新的计量动作反复次数的语义范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构式语法的相关理论多角度地探究了现代汉语中常见构式“NP+好+V”的构式语义.“NP+好+V”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构式语义,体现了构式的多义性.但这两个构式义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是紧密联系,一个构式义是对另一构式义的继承,二者属于次部分连接.“NP+好+V”的构式意义家族中存在着构式义的典型成员.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为复合词的内部构建提供了新研究视角,使其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的语法和形态分析中.分类(type-of)以及部分一整体(part-whole)的范畴化关系为此提供了理论基础,Ungerer & Schmid以此对英语复合词的内部构建展开了认知研究.基于此,文章按照词性和组成成分,对汉语N+N复合词进行范畴化研究,探究内部不同的认知图式关系,构筑不同的认知模型公式,以说明汉语复合词作为短语/句子结构压缩的产物,意合程度强,象似程度高.  相似文献   

18.
最迟在晚唐时期,述宾短语“依旧”发生了词汇化,固化为动词,意义是“跟原来一样”。“依旧”词汇化的动因是韵律制约、“组块”心理、高频使用等。动词“依旧”在连动结构“依旧VP”中又发生了语法化。在“依旧VP”中“依旧”动作义弱化,[+不变性]语义特征凸显,语义重心后移,连动关系重新分析为状中关系,逐渐演变为一个表时间义副词。  相似文献   

19.
从生成语法的角度探讨了中心语移位现象.认为汉语“动词+起+宾语+来”的结构用中心语移位来解释比宾语插入解释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王平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3):77-80,89
作为一类特定的手机产品,山寨机与旧时的山寨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在认知上将它们联系起来,把谈论山寨的一系列词语用于该类手机,使其获得了生动的表达形式,“山寨”也因此衍生出了新的含义。这便是“山寨”一词在手机领域的投射。之后,“山寨文化”向其他许多领域蔓延,“山寨”也投射到其他多个领域。在此过程中,人们不断使用“山寨+N”形式造出新词来指称相应的新事物,“山寨+N”便不断衍生,“山寨”随之越发流行,同时语义也有了进一步的延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