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毅 《北京档案》2000,(12):36-37
毛岸英同志牺牲近50年了,年轻时我有幸与他相识,又与他在一起工作过,战斗过,在抗美援朝50周年到来之际,写此短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2.
我已有一群很好的穷朋友,其中一位忘年交50多岁了。他曾阔过,做过大老板,后来在生意场上跌了一大跤,至今已穷了近6年,就在这期间,我认识了他。那是一个秋雨微凉的黄昏,心  相似文献   

3.
冯雪峰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他在冷落与冤屈中溘然长逝后,我不断地读到怀念并描述他的文章,从而使我对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位德高望重的首任社长更加深了理解和尊敬.上世纪50年代我在他手下工作过,“文革”期间又在“牛棚”共过3年患难.那以后还在咸宁干校一道劳动了两年.其间,尤其令我难忘的是,在向阳湖我还同这位半生坎坷、备受折磨的老人同台讲用过一次.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大会上作报告之前我不得不申明:我只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兼任过延安中山图书馆(它是公共图书馆性质)主任和在40年代后期兼任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图书馆主任,并在5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短期兼任教授,在这之后的35年中没有再做过图书馆工作,也没有再做过图书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长者苏远     
80高龄的苏远是我的老上级、老前辈,我和他相识已50年,从未称过他一次官衔,我对他的称呼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6.
诞生于1916年的甘惜分老师今年迎来了他的百岁之年,作为他的学生,我在衷心祝福他健康长寿的同时,自然会回顾起与他的交往和友谊,感念他所给予的关爱和帮助。我从196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为甘老师的学生,迄今已整整50年了。特别是后来我又在1978年成为他首批招收的两个研究生之一(另一个是童兵),2003年我又作为引进人才回母校任教从而成了他的同事,可以说在他教过的学生中,我是同  相似文献   

7.
我做了50多年的新闻工作,跑过社会新闻,战地新闻;编过报纸杂志;也写过不少文章;评论、通讯、散文、杂文,什么都问津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出了六本书,有人要我讲讲经验,却一下把我问住了,因为从感性的知识一下升华到理论,我从来不曾去想过。想了很久,如果也可以说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8.
杨东城 《今传媒》2010,(3):88-89
过耳的长头发,白衬衫,牛仔裤,耐克休闲鞋,一个50岁的艺术男人拉着冯曼伦的手出现在沈阳桃仙机场,这个人就是朱德庸。2009年8月5日中午,在桃仙机场,我迎来了朱德庸及其夫人和儿子一行。  相似文献   

9.
我是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因为出书的关系,从50年代末开始,我就同科学出版社的编辑有过交往,196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我们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新时期以来,我们又同上海文艺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10.
逼上书山     
16岁的时候,我说过一句关于书的“狂”话。 那一年,参加军区的业余创作学习班,管事的干事讲起上世纪50年代本部队的“业余作者”徐怀中和他的处女作《我们播种爱情》。知道那是他24岁时的作品,我居然脱口而出:“喔,我还有8年!”当时在侧的一个女兵记住了这句话,从此没少为这奚落我。多少年以后,她成了我的夫人。  相似文献   

11.
曹慧民  周凤桥 《传媒》1999,(4):32-33,37
农家女定格历史瞬间 这幅陈列在南京渡江战役纪念馆里的一张历史照片《我送亲人过大江》,既没有枪林弹雨、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没有惊天动地、叱咤风云的人物,一切都那样欢乐、祥和、平常,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是一个记录50年前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精彩瞬间:1949年4月22日傍晚,一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春节前后,人们与一种来势凶猛的被称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疫魔展开了搏斗。此刻,这场博斗进入白热化。这令人不禁回忆起上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与血吸虫病进行的另一场生死角逐。经过恶战,中国人民击败了"千年瘟神",许多原先的重点疫区,病患就此绝迹。1958年6月,江西医学院程崇圯教授对《人民日报》记者说:"我在旧社会从事医务工作十六年,从来没有听说过,更没有看见过哪里曾经根除了血吸虫病,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文献里,根本找不到血吸虫病可以消灭这一条。如今我不仅听到了,而且亲眼看到了。"  相似文献   

13.
5月的大同,阳光明媚。5月5日,我应邀参加了《大同日报》创刊50周年庆祝大会,我同与会者一样以喜悦的心情热烈祝贺《大同日报》50华诞,赞扬《大同日报》在50年创造的辉煌成就。《大同日报》已走过的50年,是历经艰难坎坷,不断发展的50年,是艰苦创业,不断改革进取走向辉煌的50年。我同《大同日报》的相处,是1983年我在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14.
在提高编辑队伍素质方面,编辑室主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从事科普编辑工作40多年,从50年代初的助理编辑干起,到80年代晋升编审,回忆自己几十年的成长历程,深感得益于当初指导过我的编辑室主任贾祖璋先生和王幼于先生。  相似文献   

15.
2020年4月8日,这日子对我很平常,不是本命年,不是整年大寿;但今年这日子对我又确实有些不平常:1970年的今天,我卷入上山下乡洪流,成为一名读了一年初中但没学到任何中学知识的“知识青年”。如果下乡务农算参加工作(现在知青工龄的确从下乡开始算),到这个月正式退休,我参加“工作”正好满50年。1970-1977年,我在湘西山区一个名为槐枧的小山村务农,虚度了17岁到24岁这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为生存经历了太多苦难,也因幼稚的“扎根农村”立志获得过一些荣誉(当然,后来成为耻辱)。因槐枧的经历过于刻骨铭心,我的网名一直用“老槐”。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月,是解放军报创刊50周年。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无不感到兴奋,因为我从一个小学生,到军报工作了50年。50年来,我就是在军报的老领导、老编辑、老记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欣逢《图书情报工作》创刊50周年,作为图书情报领域的一名中青年人,我首先向贵刊表示衷心的祝贺!50年来贵刊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发展上的贡献和对图书情报实际工作的推动作用自不待言,也许许多“过来人”有比我更深的感受,比我更有发言权。在此,我想借贵刊一角,以中青年人的身份并代表我所教过的上百名学生,向贵刊对我和我的学生们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深深的谢意。  相似文献   

18.
逼上书山     
16岁的时候,我说过一句关于书的"狂"话. 那一年,参加军区的业余创作学习班,管事的干事讲起上世纪50年代本部队的"业余作者"徐怀中和他的处女作<我们播种爱情>.知道那是他24岁时的作品,我居然脱口而出:"喔,我还有8年!"当时在侧的一个女兵记住了这句话,从此没少为这奚落我.多少年以后,她成了我的夫人.  相似文献   

19.
笔者是一个大学毕业刚进报社工作不久的新兵。春节前,报社编辑部新闻中心主任安排我一个任务,回家过春节采写一篇反映抗灾的春节见闻。我家在湖北随州市,今年遭遇了5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属于受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20.
1988年5至10月,我给军内外报刊投稿50余篇,其中仅省以上报刊就见稿11篇。这对别人来说不足为奇,但对我这个刚起步的新闻业余爱好者来说,是未曾料到过的事。我开始写作时可算是个“快手”,在不到两个月时间竟然拿出了62篇“作品”,可全都被编辑判了“死刑”。正在我决定搁笔改行的当儿,政治处一位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