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德、识、才、学四个方面阐述了一个优秀科学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的素质。德是科普期刊编辑的灵魂;识是科普期刊编辑的"慧眼";才是科普期刊编辑的"双翅";学是科普期刊编辑的"后备军"。一个成功的科普期刊编辑要向德、识、才、学兼备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2.
今天,素质教育已汇成时代的潮流。历史学科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下面我从才、学、识三个方面谈谈对历史教师"前途"的看法。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必须具备才、学、识全方面知识。那么什么是才、学、识呢?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已在他的史学名著《史通》中提出治史要有三个长处:一是史才,二是史学,三是史识。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的核心素养是其在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促进个人职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系及其结构的确立,须从辅导员工作的使命、职责、对象、环境、队伍等方面探究其依据。辅导员的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德、才、学、识”四个维度,其中“德”对应职业品格,“才”对应核心能力,“学”对应职业知识,“识”对应职业思维。  相似文献   

4.
教师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其个人的素养非常重要。中学教师绝不是只会教加减乘除的教书匠,中学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德、才、学、识是一位合格中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具体说来,应包括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思维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杨静 《成才之路》2011,(17):57-57
今天,素质教育已汇成时代的潮流。历史学科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下面我从才、学、识三个方面谈谈对历史教师“前途”的看法。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必须具备才、学、识全方面知识。那么什么是才、学、识呢?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已在他的史学名著《史通》中提出治史要有三个长处:一是史才,二是史学,三是史识。所谓史才,是指搜集、鉴别和组织史料,并驾驭这些史料用以叙述历史事实和撰写文章的能力。史学,是指掌握丰富史料、历史知识和与历史有关的各种知识。尤其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育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才、学、识又必须符合时代要求,有更新的内容和科学标准。  相似文献   

6.
古人在整理古代文化时,分类为经、史、子、集。中国史学文化遗产的珍贵、丰富,在全世界首屈一指。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史学家,对“史学”的看法和要求是怎样的呢?以下试窥其一斑。一、史学批评中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也有政治标准、学术标准两个方面。刘知几的“才、学、识”,章学诚的“才、学、识、德”,就是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的统一。识、德,指封建政治、道德的修养。才、学指学术修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各个阶级社会中的各个阶级都  相似文献   

7.
房学纯 《辅导员》2011,(36):47-48
一个语文教师具备哪些素养才算优秀?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三步境界,即"语文教师成长的三境界":知识型一艺术型—思想型。一、首先要做一个有知识的人于漪老师认为生活的天地有多广,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宽。做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天文地理应该略有了解,三教九流应该略知一二;外国的历史应该知道其梗概,中国的历史应该烂熟于心。外  相似文献   

8.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文史之儒,竟言才、学、识而不知辩其心术以议史德,呜呼可哉?”按照章氏之说,史家只有具备了史才、史学、史识、史德四长.才算全面合格。然以现今之时代要求,即使具备了史德、史才、史学、史识、史观、史技、史法等.也只表明一个人具备了成为优秀历史教师的条件。是不是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还要看“史艺”.  相似文献   

9.
<正>"德才兼备"是对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德"比"才"更重要,没有"德"作保障,教师的"才"很难传递给学生。教师的"德"从哪儿来?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即"修身"。由此可见,"修身"是教师成长的基础。而今,有一种普遍而又片面的观念,将教师的成长及专业发展定位在"修业"上,即专注本学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才素质,人才学一般认为应包含德、识、才、学、体几个方面,那么高级管理作为一种特殊人才,其基本素质当然也是德、识、才、学、体。德:指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识:指见识,包括能看准时代的前进方向,善于驾驭各种环境;能抓准业务领域内关键的课题;有较高的审美能力、鉴赏力、辨别力。才:指  相似文献   

11.
台湾著名龙学研究家沈谦在其博士论文《文心雕龙之文学理论与批评》①指出"学"、"识"、"才"为批评家之必备批评素养。所谓"才"系指批评之文才,"学"为批评家应具备的学问与学识,"识"为眼光识见。沈谦阐释了三者相辅相成之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教育史研究者的素养是教育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领域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其应兼备史学的厚实学理修为和教育学的实践性智慧。教育史研究者五维素养的内涵为:由兴趣触发之"才"以撰教育史之文;勤于习练之"学"以练教育史之事;富有创新性思维之"识"以见人所不见;责任担当之"德"以求教育史之公;理解与觉悟并存之"道"以适天下育人之用。五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其次序为:才、学、识、德、道。探讨五维素养是为培养卓越的当代教育史研究者提供学理支持和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怎样才算具备数学素养?我认为,一个具备数学素养的人,不仅表现在数学考试中能解题,还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表现出是个学过数学的人,它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有教育家说过:在学校学的数学,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应用,一两年后很快就会忘掉。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记在心中的数学精神、数  相似文献   

14.
董狐精神     
唐朝史学评论家刘知几说:史学家应具备史才、史学和史识。清朝章学诚又说:“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其实,刘知几所说的史识就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史德,不过,经章学诚这么一补充和发挥,就更明确了。抚今追昔,深感刘、章之说是不朽名言。才、学、识、德四者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但是在具体史学家身上,这四者的表现又是不平衡的。历数古往今来的史学家,  相似文献   

15.
德、才、学、识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识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软指针,不易量化和显现,这就使得少数领导干部不注重提高识的素质。事实上,识在领导干部的各种素质中起着掌舵导航的作用,正如诗人袁牧所说:学如弓弩,才如箭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是全方位的,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应该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较高的语言素养,必须具备扎实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等。归结起来,教师提高自己的素养,必须在德、识、能上下功夫。一、要有高尚的道德素养众所周知,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总是对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17.
编辑人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有学术关怀和职业素养。学术关怀,不仅仅要求成为“专家型”的编辑,而同时也必须是通才博学型的。职业素养,从编辑工作基本知识方面,应该具备语文方面的知识,理论、政策、法律方面的知识,出版方面的知识;从编辑的独特眼光方面,应该具备识稿、识人、识势的眼光;从编辑的才能方面,应该具备组织才能、宣传才能和社交才能;从职业道德方面,应该具备不见利忘义、无私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李素会 《成才之路》2012,(10):72-72
正高中信息技术课通常应付学业水平测试,往往变成培训课、题海战术课,丢掉了课堂本应该具备的多姿多彩的本色。怎样才能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师要精通软件,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四识"和"四有"。教师"四识"常识:"爱、责任和智慧"是当好教师的常识。热爱学生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从内容上讲,在较低层次上,教师对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职业教师要从德、才、学、识四个方面不断加强自身的基本修养,才能胜任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历史重任。并将职业教育推向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