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2007年各省高考的数学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高考试题源于课本,有的考查就是教材中习题的变形.高考仍是注重基础和能力的考查,有众多的专家老师建议要回归课本,依纲固本,  相似文献   

2.
常常听到有的学生说:语文课本越来越没学头,高考又不考书上的,听不听讲、复习不复习无所谓。有的教师说:语文高考试题距离中学课本越来越远,语文课越来越难教。甚至有人主张丢掉课本,另搞一套。笔者认为,语文课是难学、难教,但是“难”并不能归咎于高考试题与课本的脱钩。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近年来高考试题,就不难发现:试题虽出自课外,但其知识考点、答案却在课内。  相似文献   

3.
评高考试题谈高考复习──1995年高考取材于课本的物理试题评析民勤县一中李万忠1995年高考物理试卷中直接取材于课本(高中新教材必修、选惨课本)内容的题目计有12道,现作以简要评析,并对高考复习谈几点认识。一、试题在课本中的位置二、试题特点1.试题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由课本习题改造的一组高考试题的分析,指出高考试题很多是课本习题的再现、引申、改造,告诫我们在教学中既要重视课本知识,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把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夯实,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5.
吴建洪 《中学教研》2004,(10):19-21
高考中许多富有新意的试题其实质都来源于课本,无论是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还是方法,其实质都来源于课本.突出方法永远是高考试题的特点,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十分重视“蕴涵在课本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考试大纲),注意借鉴和利用,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使用高中新教材(必修、选修课本,以下简称课本)教学以来,有些师生担心课本对高考没什么直接作用。而对照课本分析1994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可以发现高考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全是课本上的,试题所涉及到的物理现象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课本上出现过的。1994年高考物理试题直接来源于课本的就有74分,占试题总分的49.3%,下面就此谈谈个人的见解,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原则,从近年各类高考试题中都可以看到课本中例题、习题的影子。  相似文献   

8.
王芝平 《中国考试》2007,(10):21-24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高考试题的真实写照,高考万变不离其宗,依纲扣本,其中的“宗”和“本”指的都是课本,每年高考结束,我们都会发现:“题在书外,根在书内”,即很多高考题都源自课本中的定理或定理中的思想方法,或是例题、习题的重新组合,课本题大多都蕴涵着丰富、深刻的背景,实践证明。以课本为素材组织高考复习不仅不会影响高考成绩,而且是提高成绩的非常有效的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现在高考实行“一纲多本”,高考命题不与教材直接挂钩,因而有人对“本”的作用产生怀疑,表现在复习中抛开课本,热衷于复习资料或社会上流行的种种试题。这样费时费力,其效果也不一定好。   笔者认为,尽管考题不考虑“直接”从课文中选材,但“离本不离纲”,“本”总要体现“纲”的需求。所以,题目虽然是课外,而实际上又差不多都可以从课文中找到根据,这一点尤以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最为明显。因此,复习时,还是应从课本出发,要以课本为基础,而决不可抛开课本热衷于复习资料或社会流行的种种试题。   复习时使用课本,不要只限…  相似文献   

10.
高考语试题自1992年以来,已完全与语课本脱钩了。也就是说从那一年起,高考语试题完全回避语课本内的知识点和基本内容。这在当年,对于避免“考什么教什么”的弊端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也对培养学生的语应用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然而,时至今日,这个“高考与语课本脱钩”的指导思想,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异化、偏离现象。  相似文献   

11.
课本是高考试题的“策源地”,也是高考试题的基本来源和主要依据,大多数试题的产生都是在课本题的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结果.课本是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生长地”,学生的数学学习,始于数学课本,数学课本是数学知识的载体,高考复习要立足于课本,回归课本.如何回归课本呢?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由课本习题改造的一组高考试题的分析 ,指出高考试题很多是课本习题的再现、引申、改造 ,告诫我们在教学中既要重视课本知识 ,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把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夯实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中数学课本是数学知识最集中、最基本的载体,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生长点,是高考试题的发源地.挖掘课本中概念、定义、公式、例习题的隐含条件是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的趋势,也是教者、学者们共同学习和研究的“基点”.课本中的概念、定义、公式是数学课本的“灵魂”,只有通过对其隐含条件的挖掘,才能使对课本知识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活”,才能从中挖掘出亮点,提炼出精品.下面笔者举例谈谈对课本中概念、定义、公式中隐含条件挖掘的一点实践.  相似文献   

14.
仔细分析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命题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命题原则表现得淋漓尽致,许多考题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它的原型,下面以立体几何为例寻找这些题目的踪影.  相似文献   

15.
课本中的例题具有示范性、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通过对课本中一道例题的探究,简洁明了地解决了一类高考试题和竞赛试题,实现课本与高考对接,与竞赛对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为学生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课本中的例题具有示范性、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通过对课本中一道例题的探究,简洁明了地解决了一类高考试题和竞赛试题,实现课本与高考对接,与竞赛对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为学生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均沿袭“在丰富背景下立意,在贴近教材中设计”的命题风格,很多高考试题就来源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以教材中的素材为依据,经过组合加工、改造整合和延拓提高而成,这为高考复习提供“依靠课本”的导向.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梳理教材,在课本的例习题中寻根探源,发掘更多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考试题,是命题专家精心创作的智慧成果,一如既往的“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具有很高的探究意义。仔细分析近年来的全国高考试题,都能在课本中寻找到高考试题的“影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立足课本“本身”,充分挖掘课本习题的价值,探寻其内在的规律和联系,面临考试时,才能在考场中“身正不怕影子斜”。  相似文献   

19.
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新课标高考试卷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内容和方法不仅都来自于教材,而且高考题型也越来越趋向于课本例题或习题的变形和拓展,其中有不少高考试题是由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改编而成的;下面略举数例加以分析说明,供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0.
课本是知识与方法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考题的主要来源,相当数量的基本题、创新题源于课本,即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题的组合加工发展.离开了课本的复习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纵观近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卷,除了高考更加注重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外,由课本生发出来的研究性试题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