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拥有丰富而优美的民间故事,它们是最为通俗生动的口头语言艺术,同时又是集中展现民族心灵的窗口,成为现代人文学科关注的重要对象。 对民间故事进行类型研究,是国际学界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我们进行民间故事研究的基础,它有利于我们较为全面地对故事进行分析,在追寻故事生活史的同时,又可以对民间故事进行跨  相似文献   

2.
随着藏传佛教及其佛经的传播,印藏民间故事传入蒙古高原对蒙古民间故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五卷书》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在《苏布喜地》和《育民甘露》的蒙译注疏以及蒙古民间故事中能找到与《五卷书》的主要母题或内容基本相同的故事,但至今对这些故事的来源尚未有定论。本文就以《苏布喜地》的注疏《如意钥匙》为例阐述《五卷书》在蒙古地区的流传,并兼论其特征。  相似文献   

3.
一 我的母亲是个有心人,她自己喜欢读书看报.这一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上学之前,我就认识了一些字,开始喜欢一切有字的纸张。在此之前也常听外婆讲民间故事,她的故事很多,大都是惩恶扬善的内容,最后是美好的结局。我们听了一遍又一遍,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故事专辑和读者见面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如何利用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在讲故事时给他们以有益的启示、美的享受及文学的熏陶,孙敬修等同志的文章从不同角度谈到了这些问题。幼儿故事(包括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生活故事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螺女型故事是一个富于思想和艺术光彩的民间故事,在汉族民间故事中经久不衰,同时在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中也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经历时空考验之后仍然代代相传。泸西县白彝人中流传的"龙背袋的故事",其文本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6.
不断尝试着写,也尝试着找寻。我爱着这个美丽却充满了遗憾的世界,所以我愿意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由衷地喜欢着自己笔下的那些男孩女孩,我可以给他们一段悲欢离合,抑或是一次擦肩而过。我笔下的故事,总有或多或少的遗憾。可是我相信,这一切最终都会教会他们如何去爱、去付出,引领他们走向华美。年复一年,也许人生本就应该在试探中前行。我一直都相信,青春岁月中的小幸福会根植于人的记忆中。而文字,就是让记忆延续的方式。最后要感谢每一个耐心地阅读完这些故事的人,也想要告诉每一个热爱着文字的人:相信吧,我们都会幸福。  相似文献   

7.
肖文 《师道》2003,(8):51-52
“365夜”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记忆能力,较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听故事,并且把听到的故事复述下来,再用录音机录下播放给他听。我们买来《365夜》上下集和录音带,每天晚上临睡前给女儿播放一集故事,她常常听着听着就进入了梦乡,睡得特别香甜。女儿最爱听的故事是《哪咤闹海》,我们就反复给她播放。她的问题也特别多:为什么乾坤圈能把龙宫搅得翻江倒海?为什么哪咤的爸爸同意把哪咤杀了?为什么……回答完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裕固族民间故事内容丰富多样,但是母题情节仍以族源民族文化传统为基础,匈牙利民间故事源远流长,早在匈牙利人来多瑙河定居之前,一些与东方文化有关的主题就已经出现在这些游牧部落的口传故事中,《白马之子》是其中的典型故事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相似母题。  相似文献   

9.
吴勇 《江苏教育》2012,(13):25-27
【教学现场】一、关于民间故事师:《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后来经过叶圣陶先生改编,而成为我们学习的课文。知道什么是民间故事吗?生:在老百姓当中流传的故事。师:是的,在老百姓当中,口口相传,一代一代地流  相似文献   

10.
作认为新疆维吾尔民间故事从内容方面可以分为魔法故事、讽刺事故、生活事故、幻想事故和动物故事几大类,这些故事体现了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渴望,对解放和征服自然力的向往。维吾尔民间故事的内容十分广泛,这些故事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结构形象创造、语言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特点。维吾尔民间故事反映了维族人民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内涵,具有强烈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高效课堂包括学生高效地学和教师高效地教两个方面。曾有幸听著名教育专家窦桂梅老师执教六年级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窦老师用自然朴素的语言和学生聊聊故事本身的故事,聊聊故事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在听评小学思想品德课时发现,相当一部分执教者在教故事性课文时,十分注重帮助学生记忆故事(有的虽不是故事体裁,本文也姑且称作故事)中的人物与内容,如让学生听录音、看录像或幻灯片、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等,可就是不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可以说,他们明显地忽视了思品课中“知”(道德认识等)的教学。如果仅有一部分教师教出如此一些“不得法”之课,我们也许不必小题大做,问题在于我们一些听评课的同志对此竟视而不见,甚至认为这种课上得很好,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相似文献   

13.
欧阳的故事     
这是真的。在每个故事前,欧阳都习惯地来上这么一句。我们起哄道,快说快说,谁在乎是不是真的,不就一个故事吗?我们都喜欢听故事。我们听故事的爱好是欧阳培养起来的。欧阳是我们班最喜欢讲故事也最会讲故事的一个。课上完了,闲着没事了,我们就说,欧阳,来一个。欧阳说,行。我们就围着欧阳坐一圈。欧阳先酝酿一下感情,眼睛一眯,然后说,这是真的。故事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刘丹 《今日教育》2007,(12):23-24
“很久很久以前……”,民间故事就这样开头了,世世代代的孩子听着这故事长大,陶醉在美好的意境里难忘怀,因为在民间故事里,一切勤劳、勇敢、机智、善良、诚实的人,他一定是美的,美得无与伦比,即使披上了青蛙皮、蛇皮、椰子壳,那也只是暂时的,终究会变成一个绝顶的美男子。而一切懒惰、怯懦、愚蠢、自私、虚伪的人,就一定是奇丑无比,甚至根本就是个不具人形的妖怪;无论他们怎样乔装打扮,故事的作者们也绝不让他们长得比正直善良的人更漂亮一些。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在听评小学思想品德课时发现,相当一部分执教者在教故事性课文时,十分注重帮助学生记忆故事(有的虽不是故事体裁,本文也姑且称作故事)中的人物与内容,如让学生听录音、看录像或幻灯片、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等,可就是不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可以说,他们明显地忽视了思品课中“知”(道德认识等)的教学。如果仅有一部分教师教出如此一些“不得法”之课,我们也许不必小题大做,问题在于我们一些听评课的同志对此竟视而不见,甚至认为这种课上得很好,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我们知道,小学思…  相似文献   

16.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象征体系在俗民个体的习俗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俗民个体多是在儿童期的听故事活动中接受道德规范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加以强化的。本文着重探求民间故事对“孝道”精神的塑造作用。发掘了民间故事中的“孝道”观念,并探讨了民间故事对“孝道”习俗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于老师:大家都喜欢故事,但在听和讲的过程中要注意的可多着呢!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近一个民间故事——《老鼠嫁女》,我们一起从看图开始,听故事,讲故事。课堂环节一:观察图画天晴:我发现课本上的图画一共有八幅,它们是按照右下角小点的数量多少排列的。一麟:图画上主要出现了老鼠和猫。有一只戴眼镜的老鼠反复出现,我想它就是故事的主角。  相似文献   

18.
课堂回放 一、竞猜故事。导入新课 师: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民间故事的图片,想看吗?你们如果知道,就大声喊出这些民间故事的名字。  相似文献   

19.
何谓新故事,这是在论述之前必须先解决的。新故事应该是新时代的民间故事,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当前被我们称为“新故事”的复杂性。这里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来自民间,具有民间故事的风格,以讲述民间故事的方法流传的新故事;二是根据生活素材创作或其他文艺样式改编,这种创作和改编是在继承民间故事艺术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又能流传的新故事;三是根据生活素材创作或其他文艺样式改编,带有明显的文人创作风格,只能用完成任  相似文献   

20.
熊开玉 《江苏教育》2012,(34):16-18
我和语文的快乐记忆小时候,喜欢听故事。爸爸在冬天的夜晚为我们讲《白毛女》,"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在与喜儿同悲共喜时,也在自己的贫困生活中找到了幸福感,毕竟比喜儿强多了。故事就像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着我们姐弟四人,晚上坐在床上听故事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于是,从《白毛女》到《牛郎织女》,再到《嫦娥奔月》《杨门女将》,爸爸总有的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