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作为一种职业化的舆论监督,通过新闻传播者以新闻的形式将社会舆论在新闻媒介上代言出来,它构成了目前舆论监督的主体并且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今天,批评人民群众和社会生活中的假恶丑现象.揭露少数党政机关及个别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已成为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任务。那么,新闻舆论监督的目的就在于这种批评,这种揭露吗?就笔者看来.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更在于批评和揭露的同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引导是新闻舆论监督的起落点,起…  相似文献   

2.
监督是新闻舆论的基本功能之一。积极有效的舆论监督不仅能对国家政权和政府行为进行制约,还能对公众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明显地体现在新闻媒体的批评、揭露报道之中。正是因为批评、揭露报道具有明显的、强烈的监督特性,久而久之,业内人士便把舆论监督与批评、揭露报道画了等号,使舆论的监督功能狭义化了。笔者认为,舆论监督功能应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去认识。换句话说,舆论监督功能具有“显性”和  相似文献   

3.
监督多种多样.不同的标准会分出不同的种类.有法律监督、道德监督.纪律监督.而在媒体公开曝光、对社会不良言行进行的监督.是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宪法赋予的职责.也是党和国家民主监督制度的有机部分。由于这种监督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因而会较其他种类的监督更受到社会的重视。伴随着我国民主进程的推进.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公众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舆论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舆论监督得当.能够达到纠正错误、改进工作、推进事业发展、形成和谐氛围的目的。舆论监督出现偏差,则可能诱发不满情绪.滋生不安定因素.甚至会阻碍社会进步。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认真研究舆论监督的是非观和方法论,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所作的报告中指出:“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搞好舆论监督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舆论监督≠批评报道 舆论监督是民主政治的一大特征。有的人认为舆论监督就是批评报道,把舆论监督与批评报道画上等号,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但舆论监督并不是批评报道的同义词。舆论监督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政府、国家公务员的舆论监督,二是对社会生活进行舆论引导和监督,三是对报纸舆论本身进行自我引导和监督。 批评与自我批评,包括新闻批评,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之一,是我们党克服消极思想侵袭,保持健康肌体的有力武器。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重要职责,是党报增强权威性和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与正确地实行舆论监督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进行舆论监督,是新闻机构的重要职能,也是我国整个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监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督,其群众性、广泛性和影响性,是其它监督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但是,近些年来,我们的舆论监督还不尽如人意,这方面的文章和报道太少,批评报道也很少,舆论监督不痛不痒,流于形式。因此,群众对此很不满意,批评新  相似文献   

6.
4月23日,大河报记者在太康县高贤乡调查干部公款旅游时,被乡党委书记斥为"小野记者"。近年来,这类对记者的斥责并不少见。这些对媒体舆论监督的批评与质疑,不是真诚的专业交流,也非有诚意的对舆论监督的监督,而仅仅是为了泄愤、发泄不满,便完全将舆论监督一棍子打死,不仅公然排斥舆论监督,似乎要将舆论监督扼杀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7.
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批评报道,目的不是置人于死地,图一时之快,以此来追求轰动效应,而是通过舆论监督来促使问题的公正解决,让社会更加和谐。笔者认为,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时记者要三思而后行,不能不负责任地有闻必录,见风就是雨。新闻舆论监督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与人为善,力求达到正面的社会效果。一、新闻舆论监督见风就是雨现象新闻舆论监督既可以是媒体对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也可以是媒体对社会上一切不良现象的揭露和批评。  相似文献   

8.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主旋律报道的一种表现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舆论环境的改善,各级电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数量上呈现出加强的趋势。继中央电视台开办《焦点访谈》栏目以来,全国各地电视台舆论监督栏目已经遍地开花,推出的一大批社会影响很大的舆论监督报道,对社会上各种丑态和劣行进行了公开揭露批评,受到了群众欢迎。但如果认为新闻评论节目就是曝光、就是批评,那就不免有失偏颇了。正面题材也应是我们县级台电视节目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能之一,它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以至对整个社会的批评监督提供了一块阵地。由于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威性、群众性、公开性,使它成为其它批评形式不可替代的有力武器,越来越受到领导机关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曹仁义 《中国广播》2010,(10):83-84
运用新闻手段开展批评,叫新闻批评。在我国,舆论监督是和法制监督、组织监督、群众督促并行的社会监督机制。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就是新闻批评。关于新闻批评总的方针,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所追求的应当.是一种决策民主、施政高效、官员廉洁、政治开明、法制健全、社会稳定的政治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就其现实性和操作性而言。民主的意义就是人民对政府的有效监督和制约。而媒介的舆论监督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成为政府和公民之间联系和对话的纽带。  相似文献   

12.
林鑫 《记者摇篮》2009,(11):50-50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作为舆论载体的新闻传媒对社会生活施行的监督。电视舆论监督性报道的兴起,是新时期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必然要求,这就决定电视与舆论监督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电视媒体进行报道,都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批评揭露一个典型,警醒教育一大片,这正是电视舆论监督的真谛。近年来,各式各样的民生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其针砭时弊,倾听百姓心声的节日宗旨受到了普通百姓的关注和欢迎,可以说,电视报道是实现舆论监督较好的报道形式,而舆论监督是电视报道的一项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党和人民赋予新日寸期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舆论监督和把握正确导向初看起来是一对矛盾.因为.要监督.就要批评,就要曝光、反映的大多是社会的阴暗面和丑陋的东西.所谓针砭时弊。舆论监督与正面报道切入点和着眼点截然不同.可以说.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把握不好会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导火索、给政府添乱.但把握好了,是帮助政府工作、化解矛盾的一个非常而有效的工具,会是’党和人民之福”。  相似文献   

14.
同新闻中的批评报道一样,杂文的批评,也是舆论监督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往人们多关注杂文尖锐,泼辣,针针见血,在咽喉处下手干脆利索的品格,却没有很好总结它对新闻监督的延伸作用。杂文监督的延伸性,是针对新闻监督(特指批评报道)而言的。批评报道所披露的事件被受众了解之后,可以说,这个报道的使命也就归于完结。但报道的使命完成了,并不等于这个监督不需要继续进行了。一般而言,批评报道对象所指具体,主题意义上的涵盖面较窄,要在更广泛的范围监督,杂文无疑是最适合的文体。杂文可以…  相似文献   

15.
就新闻单位来讲,对于舆论监督重要性的认识,不存在什么问题。问题是在实施舆论监督上。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舆论监督,难!那么,难在哪里呢?难在地方长官舆论监督,包括批评报道,但也不完全等同于批评报道。既是监督,肯定说的不是奉承话。应当说,有些领导干部比较平庸,愿意听好话,不愿意听问题。可以肯定,在这样的长官手下,舆论监督,难!还有一种类型的长官,一见阴暗面就觉得否认了整个工作,否定了全部的成绩。任何地方,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  相似文献   

16.
北京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全国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认为“新闻媒介应当成为人民议政的讲坛”。在这个“讲坛”上,新闻舆论比较注意对党和政府机构工作方面的批评监督。舆论的这种关注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即决策监督。决策监督是通过“人民议政的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也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地市党报作为地方权威媒体.应牢记职责和使命,勇于和善于开展舆论监督。近年来,南通日报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促进和谐为出发点,在舆论监督方面既有执着的坚守,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较好地发挥了地市党报“连心桥”、“监督岗”的作用,受到领导和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8.
所谓“分寸”,就是“界限”、“尺度”、“深浅”。批评报道是大众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党和政府运用媒体在施政工作中进行新闻舆论监督不可缺少的重要依靠力量。但是,批评报道也是把“双刃剑”,做好了,有利于改进工作,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做不好。也会添乱,也会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如何消除批评报道所容易引发的负面效应,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正面效果,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实行新闻舆论监督是党报的重要使命,我们不但要敢于监督,而且要善于监督,讲究监督的策略和艺术,把握好分寸,使舆论监督产生最佳效果,这样才能做到批评的现象是消极的,所起的作用却是积极的。那么,怎样做好批评报道“分寸”的把握呢?  相似文献   

19.
王保国 《报刊之友》2010,(11):129-131
报纸的批评报道,是各新闻媒体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说报纸的批评报道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但在日常的新闻实践来中,报纸的批评报道却受到诸多的限制和打压。尤其是在监督政府行为、官员言行、司法审判、公众人物等方面,舆论监督还不能充分地发挥其特殊的作用。近年来,新闻诉讼、记者被殴打、被起诉,甚至被通缉等事件不断发生,这些不仅影响到报纸的批评报道作用的正常发挥,降低了报纸的批评报道本身的公信度,更暴露出新闻立法工作的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20.
莫以“无冕之王”自居──谈舆论监督中的媒介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新闻传媒对社会生活施行的监督,属于广义的社会舆论监督的一部分。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监督。 然而,毋庸讳言,现在,有少数新闻工作者却借用手中的权力,打着新闻舆论监督的旗号,为自己、为小团体谋私利,或者借用新闻舆论监督达到其它方面的目的,给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造成不良影响,以至于人民群众对某些以“无冕之王”自居的记者很是反感和不满,对某些媒体上刊登的“批评报道”也不屑一顾。综合起来看,目前不正常的新闻舆论监督有以下几种现象: 以舆论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