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多年担任小学高段班主任,我发现如今的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年龄越来越小,身心发展不平衡,给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 每接手一个班级,到了五六年级,班上就会出现"谁喜欢谁""谁和谁谈对象"的议论;办公室里同事们也会开玩笑说:"我们班出现了一对儿."面对这种现象,家长则如临大敌:"某某经常给我们家孩子打电话,这是不是早恋呀?"正是因为对青春期孩子不了解,让教师和父母给小学生贴上了"早恋"的标签.  相似文献   

2.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此话用来形容孩子的变化恐怕是最贴切的。因为他们这一年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量上,而且经历了质的飞跃。他们已经由一个"小聋子"、"小哑巴"、"小傻子"、"小残疾"慢慢变得会听、会说、会想、会拿、会抓、会走、会跳了。那么,明年呢,后年呢,屏幕上孩子的照片随着鼠标的点击一张张地翻动着,心底有股淡淡的忧伤不可抑制地涌上来,仿佛明天自己的孩子就会远走他乡,再也不需要妈妈的怀抱。真的到那时,这些儿时的照片将是他留给我的全部回忆。 也许,该想个法子好好整理一下这些照片,这样,这些珍贵的时刻就不会轻易地被记忆的浪花冲淡了。快来看看我们能做些什么吧。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的成与败往往会与一些极其小的细节有关系,正所谓细节决定家庭教育的成败。现在,就把这些年来认为关于家庭教育成败,但又经常不被家长重视的几个细节分享给诸位家长朋友:细节一:提前学习下个学期的知识真的利大于弊吗?在一个新的学期开始以前,如果家长过分地让孩子接受新的学期的知识,往往孩子在新学期就会形成上课走神的坏毛病,因为孩子感觉到有"老本"可以吃,而当学习到一些"老本"辐射不到的知识的时候,孩子的学习就开始吃力了。  相似文献   

4.
<正>每一个正常的儿童都是"十万个为什么"一个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孩子,其思维是灵敏的,一个爱提问的孩子,必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5—6岁的孩子随着知识量和信息量的逐步扩大,他们对生活、游戏和知识的获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经常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在这一阶段,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敢问、善问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大班下学期主题活动《小问号》,在班级掀起了一股"小问号"热,但有的孩子只求问的问题多,却不关注问题是否会得到满意的答复。孩子们最想做的事  相似文献   

5.
10年前要是种下一棵树苗,现在会长成一棵小树。而10年前出生的孩子,现在很有可能已经做了一个少先队小干部。其实《少先队小干部》杂志也就像一棵树苗,像一个孩子,10年来默默地成长着。当然自从有了少先队,就有了少先队小干部,这个名称对于世人并不陌生,多少年来,"一道杠""两道杠""三道杠"的叫法几乎尽人皆知。但是人们对小干部的真正看法却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6.
青岛市一位家长来信说:平时教育孩子,为使孩子听话,就会使用许诺的办法,有时管用,有时不管用,还有时不能兑现。这时就麻烦了,孩子会说你骗他。究竟怎么许诺对教育孩子有效?答:许诺有导向作用,许什么样的诺,有着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何处的问题。许诺时注意以下几点。1.要以精神鼓励为主,以物质奖励为辅。比如,答应给孩子讲故事、买好吃的、给孩子买课外书、带孩子外出等,如果过多地采用物质刺激的办法,时间长了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会使他成为一个“小财迷”或者“小馋猫”,说不定会变成一个格调低下的人。2.把握许诺的度。比如“如果你能…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的我,是一个碰到问题就爱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小缠人".每当家里来了客人,我总会缠着他们问个不停.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把爱思考的行为理解成有深度的表现.初学说话的孩子遇到问题就会问"为什么",可见寻根究底是人类的本能.我很担心人类会把这种本能遗弃,可妈妈说什么样的萝卜落什么样的坑,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因此这个问题我暂时不去想.  相似文献   

8.
亦淇 《幼儿教育》2021,(1):9-12
现象1 孩子不爱打招呼 "胆子怎么这么小呀,要胆大一些." 分析 生活中,能够见面就主动打招呼的孩子并不多.而那些见面不愿意打招呼,会躲在妈妈身后的孩子,也不意味着就是没礼貌.  相似文献   

9.
小浩、小辉和小航"关我什么事"的互相推诿,似乎形成了一个循环,使"保温桶事件"成为一桩"无头案".类似"打翻保温桶"的事例,几乎所有老师都曾遇到过,可谓头疼不已.我以为,这不是"狠狠批评孩子只会减轻孩子对自己所犯错误的内疚感,从而原谅自己.当孩子原谅自己时,他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不会进行深刻反省,以后就还会犯类似的错误"这么一个简单的结论可以解释,而是一个关乎儿童道德发展的、有教育追问价值的大问题. 关于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从来就不是简单的问题,需要理性的追问.皮亚杰与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给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几乎每个犹太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具备理性的思维方式。每个孩子都要回答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  相似文献   

11.
一朵小花缺少了阳光的沐浴,就会失去美丽的色彩;一个人离开了应有的关爱,又怎会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好多班级上课或听课,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景:在教室最后面的一个角落里,漠然坐着一个落落寡合的小身影,眼神或自卑或胆怯,一副"事不关己"的神态。很明显,他们肯定是老师和同学里眼里的"问题"学生。看到这些早早被贴上"问题"标签的孩子,我心里总有一种酸酸的滋味。我们也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了学校,交给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提出"上了初中,孩子的语文成绩为什么不如小学好了"、"为什么孩子进入初中就不听话了"、"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大幅度下降,久而久之不但语文学不好,而且对民族语言、民族文化丧失兴趣,还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高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过程在初中,根子在小学"……  相似文献   

13.
《家教世界》2016,(4):32
孩子总是很敏感,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你不经意间从嘴里冒出来的口头禅,有些会让孩子受到伤害,请你尽量不要说。1.哎呀,你怎么又……这样的责备无异于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对于孩子改正行为问题有害无益。当孩子的行为不合适,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就好了。例如孩子随处涂鸦,索性给他一个自由涂鸦的小角落。  相似文献   

14.
正一位妈妈问我":我是一个俩孩子的妈妈,大女儿已经5岁了,小儿子8个月。因为照顾小儿子,女儿由婆婆照顾。但是,女儿最近变得非常不爱说话,行为上特别叛逆。有时候说得不当就会对弟弟产生攻击行为,比如趁我不注意时,打弟弟,使劲捏弟弟的脸等,我应该怎么办呢?"自从我升级为俩孩子妈后,经常听到其他俩孩子妈的一些育儿困  相似文献   

15.
<正>孩子在生活中本能地选择了游戏,他们借助游戏开始了自己的成长。成人不太明了其中的意义,就会斥责孩子:"不好好学习,就知道玩儿!"于是,孩子被绑在凳子上,开始学习,学他们不知道为何物的知识,只管记着,去参加考试。在我们的文化中,游戏等同于"玩",而古训"玩物丧志",一不小心你就会被贴上一个"贪玩之人"的标签。孩子们玩一玩  相似文献   

16.
潘多拉效应:单纯的禁止,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潘多拉效应".意思就是,很多时候越是禁止别人做一件事情,就越能引起别人的好奇心.就像孩子小的时候,总想用东西戳一戳插座上黑色的孔.尽管父母会急急忙忙跑去阻止,但孩子还是经常趁父母不注意的时候,想方设法拿东西往里面塞.这是因为,父母对一件事不说明原因,只是...  相似文献   

17.
<正>冰心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爱心具有教育效应,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需要更多的爱。一、树立信心,爱藏心间幼儿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进入幼儿园后,人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对刚入园的孩子来说,会产生陌生和恐惧的心理,从而哭的哭、闹的闹、跑的跑,这就需要教师扮演起孩子父母的角色,把孩子依恋父母的任务担当起来,喜欢和热爱每一位孩子。要知道,热爱孩子  相似文献   

18.
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贝儿能变聪明,不希望孩子变"笨",如果希望孩子聪明,首先要知道孩子是如何变"笨"的,这样才能趋利避害,让孩子向聪明的方向前进. 孩子变笨三大原因 永远也赢不了的游戏 如果我们让孩子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难度超出孩子现有的理解能力,但我们又不向他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总是不知道该怎么玩,每次尝试都失败,那么孩子的感觉会越来越糟糕,不用别人说,他也会觉得自己很笨.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小浩、小辉和小航"关我什么事"的互相推诿,似乎形成了一个循环,使"保温桶事件"成为一桩"无头案"。类似"打翻保温桶"的事例,几乎所有老师都曾遇到过,可谓头疼不已。我以为,这不是"狠狠批评孩子只会减轻孩子对自己所犯错误的内疚感,从而原谅自己。当孩子原谅自己时,他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不会进行深刻反省,以后就还会犯类似  相似文献   

20.
亲子间出现的所有问题都与"关系"二字分不开。有的时候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太疏远了,于是孩子感受不到关爱;有的时候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太紧密了,孩子会觉得失去了自我,会想要逃离。有的时候母亲与孩子太近了,父亲会失去在孩子成长中应有的位置,夫妻关系也会变得不太顺畅,等等。很多情况下,关系理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会变得和谐,孩子及家庭成长中的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