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亮程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自己的感情以及对村庄的热爱。虽然写的是一个人的村庄,但也包含了他所有的感情。与其说刘亮程写的是村庄,不如说是他用在村庄中的感受与视野,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刘亮程为我们展现了现代文明中精神的匮乏,告诉我们乡村文学也是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2.
爱和自然亲近的少年刘亮程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叫黄沙梁的小村庄里。那是一个让我们大多数人都感觉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就是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地方,刘亮程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时期。对于自己的年少时光,刘亮  相似文献   

3.
刘亮程,新疆诗人,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在新疆的黄沙梁精心地耕耘,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被林贤治称为“90年代的最后一位散文作家”和“乡村哲学家”。在而立之年,刘亮程用他那敏锐的感悟能力,道出了对生存和文学的独特理解。《一个人的村庄》是刘亮程的散文集,表述的是一种独特的、纯朴的生命存在方式。村庄上的劳作方式也是纯朴的,透露出一种原生态的美,犹如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畔”。在《一个人的村庄》里,在那牛哞马鸣驴嘶的交响乐中,刘亮程对动植物特别地友善,对农具特别地热爱,他总喜欢扛着“一把铁锨”走在“一条土路上”作…  相似文献   

4.
"村庄"是刘亮程散文中反复书写的关键词",村庄"在他的笔下是永远的生存和栖息家园,是他的生存基础,也是他的精神发源地,在作者的心中只存放着一个村庄——黄沙梁。在刘亮程的笔下,这个村庄完完整整,那些牲畜、人、草木、阳光雨水和脚印,连夕阳下弥漫的尘土都一粒不少。刘亮程对村庄的描写,更多地代表着他的生命与写作方式,是他内心深处不断构筑和丰富的一片灵魂领地。  相似文献   

5.
出人意料的,“我”所受的教育不是来自哪位德高望重的老师,而是来自村庄的一草一木,一只鸡或一头牛,一条黑狗或一声虫鸣。在喧嚣的尘世中,刘亮程保持着一颗单纯的心,用纯净的目光观察着这个世界。他体悟到的世界,常是别人忽略的世界,因为这些都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村庄坐落在两条大路的交叉处,每天都有许多人从这里经过,也有人把这里当做驿站,休息之后,继续向自己的目标进发。这个村庄的村长是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很多过客都会去拜访他。一天,来了一个年轻人,他觉得村庄的环境还可以,就想在此常住,于是他向村长说明了自己的意愿:尊敬的村长,我觉得你的村庄外在环境很好,那么这个村庄到底怎样呢?  相似文献   

7.
有论者指出,刘亮程是当下作家中对时间有着深刻而独特体验的一位①.他的<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库车>以及<虚土>和<凿空>,都是依附于时间之上的一个个存在.我以为这是值得关注的一种见解,刘亮程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作品<今生今世的证据>,亦正可以此作为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目前中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孩子对于一个班、对一个学校而言.他就是一个,然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他却是整个世界!由此说来,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不忽视、不歧视每一位学生,其意义有如天地。所以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就是“面向全体”.所以我们应当用这样一个口号时刻警醒自己: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相似文献   

9.
【点击名家】 刘亮程,作家,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库车》等。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曾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散文界的一个"异类人物",刘亮程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后工业化社会的乡村哲学家"。刘亮程的散文以其对"人畜共居"的乡村生活的独特思考,以及诗意化的艺术表达,给了读者全新的"陌生化"的审美体验。刘亮程散文创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生命的关注。刘亮程的散文描写的都是乡村中最普通的一些场景与事物,它们是作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在作者的笔下都具有感情与灵性。他的散文是体验式的,充满着一个生命对所有生命的感悟、理解和对话。第二,对家园的寻找。在刘亮程的笔下,许多事情都发生在一个叫黄沙梁的地方,这个村庄不是一个真实的村庄,而是作家内心艺术化的村庄,是作家的一种生存心境,或者说精神家园。他的写作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与捍卫。第三,风格上的卓然一家。刘亮程的散文与宏大、浮华、人工的"流行文本"保持着距离,标举了一种朴素的美学立场。他用感性、平易而优美的笔调,汲取日常琐碎的细节和情感体验,形成了一种朴素而隽永、平易而丰厚、诚挚而大气的个性风格。从艺术上看,刘亮程的散文缘事联想,缘事抒怀,于"随便"和"散漫"中营造着艺术美感,酝酿出自然丰厚的优美意境。他的作品大量巧用比拟、象征等艺术手法,融情感和哲思于物象之中。语言素淡、明澈,隐忍中藏着大气,朴素中蕴涵哲理,粗粝拙朴却又充满生机。刘亮程的散文为我们所熟悉的有《狗这一辈子》《人畜共居的村庄》《逃跑的马》《对一朵花微笑》《寒风吹彻》《城市牛哞》等。本期我们选载了他的《炊烟是村庄的根》,这篇作品通过对炊烟的深情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无限眷念和浪漫想象。  相似文献   

11.
王立辉 《现代语文》2014,(10):44-45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选了刘亮程的两篇散文,一篇是必修一里的《今生今世的证据》,一篇是《现代散文选读》中的《寒风吹彻》。这两篇文章都选自于其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在介绍刘亮程或做课外延伸阅读的时候,不少教师都认为刘亮程是乡村牧歌的吟咏者,他笔下的黄沙梁就是世外桃源,用以和城市文明对抗。往往有例为证:“住在村东头的人,被早晨的第一缕光照醒了,这是一天的头一茬阳光,鲜嫩、洁净、充满生机。做早饭的女人,收拾农具的男人,沐浴在一片曙光中,这顿鲜美的阳光早餐,不是哪个地方的人都能随意享受的。”(《村东头的人和村西头的人》)还有“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语,把一滩草惹笑了。”(《剩下的事情》)确实,这些句子里呈现出来的自然与人的轻松、自在、和谐的关系,就是《桃花源记》里的“良田美池桑竹”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剩下的事情》后面的文字:“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激动。”“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就在同一篇文字里,就已经体味出这乡村的荒凉和人生的苦痛。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位老同学,是我读师范时候的班长。由于表现出色,他整个学生时代几乎都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一片赞扬声中度过的。师范毕业以后,他被分配到了许多人羡慕的一所一流学校工作。本以为他日后一定会“春风得意”,可没想到,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学期起,他就四处“碰壁”、“屡屡受挫”,时常抱怨别人的“不我知”,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情绪波动很大。尽管朋友们对他百般开导,他却一直都不愿面对现实,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直到后来,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作为他的老同学、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当想起这一件事,我的内心就很不是…  相似文献   

13.
正中靶心     
一次,艾列嘉教士对他朋友扎蔻博说:“请告诉我,怎样才能发现和这个世界上每样东西都相称的比喻呢?”扎蔻博教士回答道:“我借用一个比喻来告诉你我运用比喻的方法吧。”有一回一位贵族送他的儿子去一所军事院校去学习射击。五年之后他的儿子掌握了全套的射击技术,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他获得了一个学位证书和一枚金质奖章。在他毕业返乡的途中,经过一个小村庄,便停下来在那儿歇息。在那里他发现许多粉笔画的靶子留在一面墙上,在每一个靶子正中都留下了一个子弹孔。这位年轻的贵族眼里充满了惊奇,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靶子,心想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  相似文献   

14.
林语堂说,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到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读书的真正益处.我庆幸自己找到了这样的作家,他就是刘亮程.翻开他的书,就像在跟一个智者促膝长谈,他所说的话就是我想说的话,他的喜怒哀乐就是我的喜怒哀乐:而且他给了我一些启示,叫我认识自己狭小天地以外的世界.这时,我常常可以获得如同交到知己朋友一般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中描绘了西部山村黄沙梁的荒凉与静谧,在村庄意象中隐喻出其对生命荒凉的恐惧。在“故土”空间结构中,作者为荒芜而焦虑,体现出对生命与精神的一种哲思,这种哲思的起点是村庄即将崩溃,人的精神又时刻处于“流浪”状态。刘亮程在想象中不断追寻心灵的栖息地,引发人们对生与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刘亮程对于自己的故乡有着狂热的眷恋,因此当曾经作为他浓浓乡愁寄托载体的黄沙梁、那曾令他无比怀念的乐园沦为荒野时,他感到无比的焦虑。在对生命与时间的不断思考中,在村庄的过往与如今的对比冲突中,他悲伤于家园的荒芜却对现实感到深深的无奈,渴望回到故乡却找不到容身之处。此次选择的两篇散文《留下这个村庄》和《今生今世的证据》均来自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相似文献   

17.
我很重要     
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位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作为随处可见的人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们不重要。当我在国外的一份刊物上看到“一个人的价值胜于整个世界”的口号时,曾大惑不解。我们——…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11,(17):11-13
[顶级亮相]"乡村哲学家"刘亮程刘亮程本是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的普通农民。那个村庄叫黄沙梁。刘亮程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几乎都是写黄沙梁,也是在黄沙梁写的。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刘亮程以精准而柔软的笔触,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  相似文献   

19.
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荒凉而真实的边地乡土世界中构建起一个独特的审美想象空间。他借助村庄里生存形态各式各样的生命体为自然人性唱响的赞歌传达出他对人性之真的推崇。同时,作为一个两栖人对边地农耕文明的留恋与向往表达了他对精神家园的迫切回归。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与奇想     
一个普通的中年汉子,有一天忽发奇想:要是天下的人都死光了,就剩下我一个人,那该多好啊!那时,我就拥有了整个天下!说来也怪,这个想法刚在他脑中一出现,只见周围的人竟像中了邪似的纷纷倒下!没多久,全天下的人果然都死光了,就只剩下他一个人活着。世界顿时陷入一片可怕的静寂之中。汉子虽然拥有了整个天下,但他很快就孤独得难以忍受。“不行!”汉子说,“我至少得有个老婆!”他的话已具备神奇的法力。于是,他的妻子眨眼间就活过来了。但是活过来的妻子马上哭着要儿子。“那就让儿子也活过来吧!”汉子说。可活过来的儿子却吵着要见自己的爷爷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