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许雅健 《江西教育》2012,(Z5):12-13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好一个安塞腰鼓!"5月11日上午9时,在南昌市青山湖区青新小学多媒体教  相似文献   

2.
高海珊 《学语文》2014,(6):64-64
让我们先看散文《安塞腰鼓》(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一段文字: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相似文献   

3.
让我们先看《安塞腰鼓》(人教版、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一段文字: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  相似文献   

4.
安塞腰鼓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声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  相似文献   

5.
安塞腰鼓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声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  相似文献   

6.
课前播放录像,学生欣赏安塞腰鼓的表演片段。(腰鼓声响起,场面热烈。渲染了气氛,学生沉浸其中。)上课铃响,师:同学们刚才欣赏的是安塞腰鼓的表演,现在请同学们谈一下看后的感受。生:感受到了一种力量。生:高兴,热烈。生:有节日的气氛。生:充满活力和激情。(学生七嘴八舌。)师: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老师觉得这片段的表演远不能表现安塞腰鼓壮阔的场景、恢弘的气势,不信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陕北作家刘成章去领略安塞腰鼓的魅力,去感受力量的磅礴和生命的激荡。师:这一节课,我们抓住三个字来学习这篇课文:读、品、悟。读课文,品语言,悟真…  相似文献   

7.
<正>一、整体感知,了解文本"写了什么"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好一个安塞腰鼓"句式在文中出现几次?作者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安塞腰鼓表演的?(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在文中圈、画、批、注)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句式分别出现在课文的第8、11、14、16自然段。  相似文献   

8.
<正>《安塞腰鼓》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赞美了黄土高原人民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文章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2.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和内涵,感受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9.
【课文新解】《安塞腰鼓》的层次美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通过描绘一群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舞  相似文献   

10.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热情颂歌。作者通过一群陕北朴实得像红高梁一样的茂滕滕的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舞场面的描写,展示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热情赞颂了中国人民“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  相似文献   

11.
【课文新解】《安塞腰鼓》的层次美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通过描绘一群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舞  相似文献   

12.
《安赛腰鼓》是在描摹声音、舞姿的基础上激情满怀地赞颂表演者的气质和伟力,赞颂黄土高原世世代代人民群众不屈追求和奋力拼搏的精神。这种艺术审美和人格审美的交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运思的层进美。文章结构严谨,逐层深入。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12),安塞腰鼓的特写镜头,总写其壮阔、豪放、火烈  相似文献   

13.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通过一群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舞的场面,展示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赞颂了改革开放近十年来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  相似文献   

14.
董琼 《湖北教育》2007,(10):21-25
教学实录一、导入"安塞"师(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生:安塞腰鼓。师:"塞"是个多音字。读得很准!师(出示地形图):大家看,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安塞就在这里。它地处黄土高原,自古以来是兵家要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安塞腰鼓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被誉为"天下第一鼓"。(学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5.
《安塞腰鼓》课文旨在通过对安塞腰鼓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在学习中感受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为今后学生阅读、审美鉴赏打下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语文积累,教学中注重对文本的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品味赏析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音乐美、人物美和情感美。同时通过体会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精妙,理解其对文章表达的作用,并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安塞腰鼓”是热情奔放的歌;“安塞腰鼓”是激情洋溢的诗。它以对安塞腰鼓这种艺术形式的赞美为线索,用“好一个安塞腰鼓”贯穿了全篇。这句话中的每一个“好”字都有其独特的内涵。而这句话文字上的变化又避免了形式上的重复、单调。一好:紧张热烈的气氛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艺术,鼓随人舞,人伴鼓跃,以激烈的节奏宣泄生命,以飞跃的舞步表达激情,以紧张的气氛诉说追求。为了表现紧张热烈的舞蹈气氛,文章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先描写了鼓“: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后描写了人,按照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描写了最引人注…  相似文献   

17.
师: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样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是那样带“劲”,这“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带来的?生:排比。师:请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根据所在的位置看它们可以分为几个类别。每一类中挑出你最喜欢的语句仔细品味,准备读给大家听。生:“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是句内排比型。师:三个“了”之间层层递进,要读出越来越“狠”的语气。(指导生再读)生:“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是句间排比型。师:排比中又含有比喻,句式整齐,…  相似文献   

18.
读完《安塞腰鼓》。那“隆隆隆隆”的安塞腰鼓声犹在耳边,隐约可闻:那宏大壮阔的场面即在眼前,清晰可见;而此后,总感觉那鼓声时时萦绕于耳边,那场面刻刻浮现于眼前,不曾消逝。一直疑惑着,为什么会这样?一次一次地读。一遍一遍地品.一幅图景在脑海中越来越明晰:  相似文献   

19.
[课文品读] 《安塞腰鼓》奇妙的抒情艺术 凡是读过《安塞腰鼓》的人,就一定能感受到文中激扬的情感。这篇美文与其说是在描叙“安塞腰鼓”的气壮山河。还不如说是作者在借安塞腰鼓抒发心中不可遏止的激情。作者奇妙的抒情艺术,值得我们体味、欣赏。  相似文献   

20.
正又是一个星期五,久违的冬日阳光暖暖地铺洒着,无锡市玉祁中心小学的校园内热火朝天,洋溢着春天般的生机与活力。这边,三五成群地比赛着,一个个花色斑斓的空竹快速地转动着,发出"呼呼"的声音,好像在炫耀着同学们的得心应手;那边一群活力四射的少年,踏着鼓点,欢快地跳跃着,一声哨响,一场壮阔、豪放、火烈的腰鼓表演;而玉芽儿印社的同学们,则对喧闹的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