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湖是全国城市中面积最大的湖泊,未来几年内,武汉将投入 20亿元人民币,建设五大游览区,使其成为中国最大的市内花园。 日前,国家、湖北省及武汉市有关专家评审通过了《东湖风景区旅游业总体规划》。这一规划将东湖风景区的未来建设定位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具有城市山水生态特色的花园式风景旅游区”。 按照规划,未来的五大风景区为:以湖面宽广和屈原文化为特色的听涛水上游览区,拥有众多楚文化人文景观和13个植物专业园的磨山游览区,以原汁原味的生态休闲和民俗风情为特色的落雁游览区,偏重山林野趣和田园风光…  相似文献   

2.
针对湖北省楚文化旅游开发的薄弱现状和难点问题,提出应重点建设楚文化主题公园的构想,建议在武汉东湖风景区及附近兴建春秋战国主题文化园、复原郢城布局建筑、建云梦泽园、建章华台仿古建筑等,以全面彰显楚文化魅力。促进和发展湖北特色文化旅游业。  相似文献   

3.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古往今来,有许多对联就是描写东湖的景色或风土人情的,例如有描写行吟阁和屈原的,有描写九女墩的,有描写磨山和楚天台的,还有描写东湖美景的。这些对联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东湖的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其中以描写屈原及楚文化的对联居多,楚文化是东湖文化的核心和特色。我们要弘扬和宣传东湖文化,就应多撰写反映东湖中的楚文化的对联,用这种传统文学的手法,帮助和引导游人欣赏东湖山水文化。  相似文献   

4.
1.武汉东湖海洋世界 武汉东湖海洋世界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坐落在著名的国家风景区武汉东湖,展示千余种万余尾海洋珍稀鱼类。  相似文献   

5.
武汉东湖风景区文化建设的特色定位和基本任务,应该是以中华文化为背景,以荆楚文化为腹地,以武汉城市文化为依托,构建融生态文化、人文文化、科技文化、城市文化和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具有旅游、休闲、娱乐、教育等多功能的,烘托东湖、磨山、武汉植物园等山水园林景色的环东湖大学文化圈、沿东湖文化产业走廊和傍东湖科技开发区,把武汉东湖风景区建设成为激励人、鼓舞人、引导人和完善人的人文、历史景观。  相似文献   

6.
远航  丰波 《中学生英语》2007,(5):F0002-F0002
近日,由《中学生英语》杂志社与武汉东湖海洋世界联合举办的“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海洋梦想”活动开幕式暨“《中学生英语》学生记者团实践活动基地”挂牌成立仪式在东湖风景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4,(2):F003-F00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座落在武汉东湖风景区南望山下,占地面积1800亩,现有教职工2781人,在校学生规模2万余人,现任党委书记郝翔教授,校长张锦高教授。  相似文献   

8.
东湖是优美的风景区,同时它也是人文荟萃之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诗歌。这些在东湖边留下的佳作,语言优美,意境高远,丰富了东湖的文化内涵。中国历代诗歌中的东湖文化,可以概括为四大类,一是屈原文化,二是楚城文化,三是太平女军文化,四是风物文化,其中,屈原文化和楚城文化是东湖文化的特色,是我们宣传和弘扬东湖文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座落在美丽的东湖之滨、磨山脚下,位于落雁岛风景区中部;东邻即将兴建的武汉火车站,西连烟波浩渺的东湖,南倚婀娜多姿的磨山,北望车水马龙的友谊大道;环境优雅、风光秀丽,是莘莘学子治学深造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片充满诗意的土地。这里洋溢着浓郁的楚风汉韵,一年四季风情万种。春来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秋来枫叶满山,桂花十里飘香。这就是著名的武汉东湖风景区。武汉大学就座落在东湖之滨,百余年来武汉大学与东湖携手相依。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  相似文献   

11.
湘楚文化是湖南人民精神财富的宝库。它具有深邃修远的历史渊源,丰 赡厚实的精神内涵和广阔恒久的流播影响等特点。我们应当大力提倡“湘楚文化”,不应当因为楚文化的发祥地不在湖南,或仅仅囿于湖南的地称谓而一味地提倡“湖湘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是由多民族、多区域文化汇聚而成的一体多元的大文化。黄河流域的周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是构成华夏文化的两大源头。楚文化曾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其精神内核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湘楚文化是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曾经深刻影响20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要培育和构建新时代民族精神.就必须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倡符合民情、富有特色的人文精神.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的精神成果,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简述长江流域的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特征 ,分析郭沫若对巴楚文化个性的感悟、认同及对现实文化思想的扬弃和升华 ,揭示郭沫若浪漫主义创作和审美取向对巴楚文化的隐性传承  相似文献   

14.
《离骚》有楚文化的外部特征和中原文化的内在实质。楚地的山川风物、民俗民风,楚人原始神话思维及风味独特的楚声楚歌是其产生的沃土;中原文化的现实关怀和理性精神是其产生的催化剂。《离骚》抒情主人公是浪漫的神性和现实的人性的统一。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浪漫的神与理性的人相统一,才成就了《离骚》这篇千古奇文。  相似文献   

15.
楚文化资源与楚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能体现湖北地域文化特色的莫过于楚文化,而楚文化资源又极其丰富,因此,楚文化应该能够在湖北旅游商品开发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在分析楚文化旅游商品的现状和问题之后,紧紧结合楚文化资源,在如何利用楚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旅游商品和政府决策方面提出了新的有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古代楚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从屈原的诗词里来窥视、分析古代楚国的历史、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习俗,有利于了解楚文化、弘扬楚文化的丰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7.
巴楚文化是巴文化与楚文化交汇融合而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巴楚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影响着刘禹锡的民歌体诗创作.这些诗歌不但体现了巴楚文化的山水、风俗特征,而且传扬了巴楚文化的民族精神,继承了巴楚文化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与中国人休闲游观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出游者的旅游动机、游现心态、旅游目的地选择和旅游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研究传统文化对旅游者的影响,能帮助我们更准确、更细致地理解、把握中国国内旅游这个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9.
王平 《丹东师专学报》2001,23(3):22-23,11
“屈赋”是中国北方文化与处于南方楚地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当时楚国人采取了谦虚、广纳博采的文化精神,使文化交融发生在楚国地区,文化交隔所在地往往是新文化成果产生的地区,“屈赋”作者屈原正是及时地把握了这个时机,结合楚地民歌特色,吸纳中国北方文化精神,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巨制-“屈赋”。  相似文献   

20.
位于洞庭湖平原北部边缘的鄂南桃花山地区,素有"荆楚桃花源"、"荆楚第一竹乡"和"鄂南茶乡"之称。其历史悠久而异彩纷呈的"桃文化"、"竹文化"和"茶文化",构筑了当地特有的人文风情。笔者从乡土文化视角,对此类地域文化现象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