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报复心理是行为人的利益受到侵犯或挫伤后,为了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而产生的反击性对抗心理倾向。因报复心理而产生的偷窃行为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某某同学得罪了盗窃者,在报复心理的驱使下,盗窃者产生"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的想法,于是就去偷这个同学的东西,一次不成,两次,小东西不行,就偷贵重的。当看到被偷同学焦急、沮丧、失落的表情时,他心理上便得到平衡和满足。当然,有时候,这个报复的对象也许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2.
2002年3月27日上午,山东省济宁市某县一中学的几位老师正在办公室聚精会神地备课,突然闯进一名手拿斧头的学生,对着其中一位老师劈头就砍。幸亏其他几位老师及时制止,才避免了一场惨剧的发生。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学生报复家长、老师、同学的事件屡有发生,甚至有些报复行为酿成了惨剧。那么,中学生的报复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呢?作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该怎样做才能预防中学生报复心理的产生呢?  相似文献   

3.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些人会因为某些小事情而控制不住地产生报复心理。这种心理严重阻碍了其人际关系的发展。这些人可能自己会给这种报复心理以一种貌似合理的解释,然而,事实上,他们往往并不真正了解自己为何会产生这种心理。本文通过对一例有报复心理的求助者的成长经历进行分析,结合内在小孩理论探讨了其报复心理产生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以降低这种报复心理的产生,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燕子姐姐:每当我跟别人发生矛盾或有人使我难堪时,过后我总会耿耿于怀,老想找机会“报复”,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怎样才能消除这种不好的念头呢?困惑男孩摇摇摇李剑李剑同学:你这种对他人产生报复的念头,是指在与人交往中想以攻击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不愉快的人发泄怨恨及不满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潜藏着危险性。据一项调查显示,具有一般报复心的人并不少,但大多数不一定有公开的报复行为,仅存在一定的报复心理。你大概也属于这种情况。报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这种心理的人,神经经常处于亢奋状态,容易…  相似文献   

5.
报复社会心理是在个体遭受打击、挫折、痛苦后,试图对社会无辜群体或生命体进行伤害或破坏以发泄私愤的一种综合性的、失谐的变态心理。报复社会心理的形成既有诸如社会大环境、个体所处的小环境以及个体的现实处境等客观的原因;也有诸如人格障碍、挫折所产生的的攻击驱力等主观原因,是主客观交互作用的结果。构建和谐社会是防范报复社会心理的根本之策;完善社区心理服务和教育是防范报复社会心理的中流砥柱;建立和谐家庭是防范报复社会心理的基础工程;提升人格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是防范报复社会心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谈心小屋”的主持老师: 您好! 我讨厌嫉妒,通过文学作品,我了解到嫉妒者的阴暗心理。有一次,班上一个同学的考试成绩很突出,我心里突然有了一种酸溜溜的感觉,很不平衡.这时,我想,我的心理状态可能就是嫉妒吧。这么一想,我就认为我可能是一个有嫉妒心的人.结果,再遇到周围的人比我突出时,嫉妒就会爬出来。而我以前,从来不会去嫉妒别人。  相似文献   

7.
大凡读过《呼啸山庄》的人们还清晰记得希刺克利夫这个主人翁是个报复狂,遗撼到目前为止尚无专文就“报复”方面作深入的探讨。读者们或许还没忘记希刺克夫行将就木之际一段痉挛而微妙的心理状态:我(希刺克利夫)的报复为的是向世界夺回我早先被剥夺的财物,为什么等我做了两家庄园的主人时居然发觉它们并非我欲望的对象?我的报复为的是夺回我真挚圣洁的爱情,为什么我深爱的凯瑟琳在我重见天日之际又化作虚幻撒手归去?既然“死者长已矣”,为什么整个世界充满着她可怕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2008,(9):17-17
开心果姐姐:你好!我的烦恼很多,现在就有一个。现在,每个班里都在选拔运动员,我班有很多同学参加过很多次,但老师一次都没让我去参加。我想去,又怕老师不让我去,我该怎么办呢?伤心水晶  相似文献   

9.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最忌“牛不喝水强按头”的办法,应该选择最佳的教育时机,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相对心理平衡被打破的时侯,是最容易接受教育的时候。举例如下:1.“坏习气”的心理平衡失去之后1989年我接教了初三〈4〉班,该班同学对自己这个班的上进失去了信心,破罐破摔。一开始,有的学生就冲着我说:“你这个四只眼,真厉害”!犯有小偷小摸行为的同学说:“我再偷两次你看,你能对我怎样?”还有的说:“上课看小说也是学习嘛!”这是逆反心理在作怪。这种不正常的“心理平衡”使班主任难于开展工作,致使班上课堂纪律混乱,小偷小摸之风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10.
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件中,有不少是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对他人进行报复所造成的。例如,女工孙某在早点店排队买油炸糕,正当她排到油锅前,女服务员张某有事要出去一趟。孙某因急于上班,就拉住张某不让她走,于是发生了争吵。张某争吵时挥动手中的油铲,无意中把油滴到了孙某身上。孙某顿时火冒三丈,决心狠狠报复对  相似文献   

11.
祥子在生命的三起三落中经历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他从希望买到一辆自己的车,到最后成为一个为人诟病的变态之人,这期间一方面归咎于自己的性格上的懦弱,而最主要的则是他被社会逼上了绝境,在绝境中他选择了一种最无能但也是最解心头只恨的报复方式,绝境中的反抗使人泯灭了心智,才导致了一场场的恶剧。  相似文献   

12.
星期五晨会,中队长宣布本周的好人好事:“表扬:宁强同学捡到两元钱交公。”听到“宁强”这个名字,我的思绪像展开了双翼,一下子又飞回到了两年前。我是从这个班二年级时担任班主任的。原班主任向我介绍,宁强同学有小偷小摸行为。我经过调查了解,证实他确属屡犯。他连自己家里的钱也偷,他妈妈只要发现他偷了东西就狠揍他,但仅仅好一阵子,时隔不久就又会重犯。班上经常丢这丢那,引起同学们的猜疑,影响了团结。果然,我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不久就出了事。一位家长向我反映,说他发现他口袋里的钱丢失过两次,第一次贰元,第二次伍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是用倾向性来设计的大学生失恋心理与调适方法调查。调查表明:失恋后,有39.8%的同学想掩饰失恋后内心的无助,27.1%的同学深感挫折,14.3%的同学不能正确归因而存有嫉俗厌世、敌视及报复心理,3.4%的同学失恋后有自杀倾向。从各个维度学生善于使用的调适方法上比较,依次为激励调节、情感积极宣泄、转移调节、理智调节、消除心理固着、寻求社会支持,最后是情感消极宣泄法。调查显示大约8.1%的同学会向对方施以报复和自我伤害。  相似文献   

14.
同伴关系(这里指同学问)是由于共同的兴趣、需要、态度等,而自发形成的彼此在心理上的相互关系。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发生一定的变化,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也会产生影响。(这个阶段心理学称之为第二次断乳期)这当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同伴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我听了一所重点中学高一年级的心理辅导课,老师让学生描述自己上了高中以后的心情。有位同学说:“我在初中的时候考试成绩都是第一名,到这所学校后,别的同学比我的成绩好,感到有压力。”另一位同学说:“我在初中的时候是少先队大队长,但现在连小组长都不是,心里有失落感。”这个现象说明这些孩子心理上都有一些问题,需要调节。而学校的心理辅导课就是为了调节学生心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我上完晚课回宿舍,刚端上一杯茶就听到“砰”的一声,接着几乎同时就是玻璃碎地的哗啦声。“谁。”我一把拉开门去追,只见一个熟悉的背影向楼梯口溜去。我心里就有了底,砸我窗玻璃的肯定是他———是他在报复我。“愣着干啥?还不去向保卫科报案。”妻愤愤不平地说。“不去报案。一是都已下班,二是我自己会破案的。”我平静地回答。原来是当天我去上晚课时,见得意门生、数学课代表强强正在啃一本厚书。我悄悄地从他身后把书夺走。“别抢。我还没看完呢!”强强以为是同学开玩笑,抬头见是我才感到尴尬。我一看封面,竟是琼瑶写的《庭院深深》。我…  相似文献   

17.
小兵同学的举动是报复老师的心理使然,以此来发泄对老师管束的不满。怎样处理呢?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心理矛盾是指个体现有心理发展水平不能顺利应对各种内外刺激时,内心形成的对立或冲突状态。当心理矛盾向积极的方向转化或者冲突双方维持合理平衡时,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就能得到提高,在这个意义上,心理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反过来,当心理矛盾向消极的方向转化或者冲突双方应有的平衡被打破时,心理矛盾就能演变成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这样,心理矛盾就成了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的内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人的心理在正常情况下都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而且具有调控功能。在遇到不幸时会焦虑和忧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境会逐渐恢复;在可怕的情况下会恐惧,但时过境迁就会消失;但是如果一个人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产生了某种负性情绪,而刺激撤除后很长时间内仍不能使心理平衡,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有了心理障碍或是不良心理。学生的不良心理能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中学生中的早恋、偷窃、出走、暴力等事件的星增长趋势已经向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学生的不良心理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由于异常心理得不到矫正和平衡所致,这样,矫正学生异常心理。预防不良心理的产生就摆在了全体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面前。本文就怎样矫正中学生异常心理、预防不良心理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些是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做法,与各位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20.
《良师》2004,(19)
知心姐姐:我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有一个最要好的同学,她平时就爱花钱,这段时间几次偷拿父母的钱买玩具。这次,她把一个25元钱的游戏机放到我家,让我替她保管,我劝告她说这样做不好,她不听,还让我保密。我想告诉老师和她的家长管管她,可又怕同学说我是“告密分子”而不理我了,从此失去这个朋友。知心姐姐快告诉我吧,我该怎么办?小琳(黑龙江齐齐哈尔)小琳:听说过这样的事吗?一个孩子偷拿父母的钱,以为拿自己家的钱不算偷,家里人也不太在意。后来,他开始偷拿别人的东西、别人的钱……直到长大后“偷”掉自己健康的人生,含泪入狱。人对小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