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对孟二冬教授崇高师德的内涵概括为“学识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思考新形势职高教师师德建设,其关键就在于职高教师应具备“兼容、宽容、从容”的综合素养。培育高尚的师德,海纳百川的“兼容”素养是的根本基础;胸襟开阔的“宽容”素养是必要条件;镇定自若的“从容”素养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如何才算成功的教师管理,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可以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通过校本研究,可以强化奖惩考核,可以实行民主化管理等。但我认为,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整体师德素养,其核心价值应该是能激发教师、学生的活力。自觉是一种管理境界,使“管”成为“不管”或“无须管”,热爱、宽容、理解成了我校老师们的一种生命自觉。  相似文献   

3.
唐昭华 《教师》2020,(7):4-6
师德养成教育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湖南省会同县凭借“师德养成教育示范县项目”,从新进教师的师德养成教育、日常师德的养成、探索诊断式师德教育模式入手,以达到全面提升师德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徐特立是中国20世纪的杰出教育家,被誉为“当今一圣人”。他认为,教师肩负着崇高的使命,必须具备精良的素质,其中首要者为师德。其基本表现有,政治水平比一般人高;具有敬业精神,终身热爱教育;专心致志,钻研业务。师德的核心是爱生。包含的内容很多:师生的关系是同志式的关系、热爱亲近学生、高度关怀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理解宽容学生、发展学生个性、欣赏学生超过老师。徐特立崇高的师德风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与体现了时代高峰的革命党人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凝结,并且已经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他永远是所有教师的表率和全体人民的模范。  相似文献   

5.
“爱为师德之本,无爱便无教育。爱可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爱可以开掘人的智能,爱可以开阔人的心怀。爱,利于德,利于智,利于体,也利于美。”这给教育者一个启迪:在实施教育时必须要以爱学生为本。也就是说必须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必须会激励他们,宽容他们,提醒他们。  相似文献   

6.
教育大计,师德为本。古人说:“医德如何,十日之内判生死;官德如何,百日之内判平乱;师德如何,百年之内判盛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我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师德建设是项系统工程,半点也偏废不得,根据当前师德现状,当以“建立规范”、“强化教育”、“推介典型”、“开展评议”为4条动力链,抓住市、县、校(含乡级联校)三个关键环节,形成整体联动,强化师德建设,有效克服“上热下冷”、“上紧下松”的不良现象。这当中最为重要的是建立规范,它对师德建设具有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师德新解     
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三个核心师德规范作了个人的理解,提出教师应该以全面的人参与教育活动,既包括知识素质,也包括情意素质和人格素质;对为人师表也要作全面的理解,为人师表的德性应该是内在的、灵活的和适度的;不推崇那种充满悲壮色彩的爱岗敬业,认为爱岗敬业的师德修养不只是为了束缚教师,更是为了发展教师,不只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教师自己。  相似文献   

8.
光阴似箭,转眼间在教师这条工作战线上我已快度过五个春秋。回首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酸甜苦辣各显其问,也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提高,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现代师德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好一名教师呢?裴认为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张粉桃 《小学生》2011,(1):11-11
关于师德,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春秋末期,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唐代韩愈,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老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并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明确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周济部长在全国师德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责任.将师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0.
今年,南京将在8万余名教师中开展“六个一”活动,推进爱的教育。“六个一”活动,即坚持每周一次的师德学习培训制度;开展一次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宣传一批师德典型人物,评选出10位“感动你的老师”、10件“老师感动你的事”;举行一次新教师上岗宣誓活动,并将其作为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开展一次“三要八不准”自查、抽查活动,对于有违反“八不准”之一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温荣 《教书育人》2008,(5):83-84
大爱精神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灵魂 什么是大爱?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教授认为:“大爱,其实是说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1]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认为“大爱,是指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一种大学的气度,鼓励追求真理和不断创新的精神。”^[2]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在给全国模范教师、北大教授孟二冬的女儿回信中提出,“大学教师不但要具备‘学识的魅力’,更要具备‘人格的魅力’”。教书育人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如果说“能否教好书”体现了教师的“学识魅力”,那么,“能否育成人”则更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即师德风范。只有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教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就是师德。良好的师德是所有教师素质的根本,作为电大教师的师德有与众不同的内涵:热爱电大事业具有丰献精神;热爱教学工作治学严谨;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他们应是敬业奉献治学严谨的模范,以身作则的师长,“人类灵魂工程师”中最优秀的一族.  相似文献   

14.
邱琳 《河南教育》2010,(12):12-13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三平”精神为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方向和目标。高校教师应自觉以“三平”精神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自身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培养对教育的极强烈责任感,这也是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5.
孔素芹 《河北教育》2005,(24):36-36
“以人为本”包含着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它意味着对任何个人的合法权利都应给予合理的尊重;也意味着对人的活动都应注人人性化的理念;它要求我们对现实社会中一切违背人性发展的不尊重人的现象进行反思和超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国家、社会尊重教师的职业劳动,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是师德教育的内在保证。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战线广大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师爱更多地温润在平凡的日子里。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的主题就是“爱的教育”。霍懋征老师从教六十年深刻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邹有云老师提出,“让爱的阳学照亮深山”;黄静华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盘振玉老师’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林崇德老师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的师德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奇印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4):93-94,101
作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具有崇高的师德。陶行知崇高的师行具体表现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献身教育,努力用教育去改造社会、去谋求民从之解放和幸福;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三个方面。总结和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师德,对我们不仅具有理论的指导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勇  冯霞 《教育现代化》2005,(11):34-35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强化师德建设,建设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师表风范,掌握精湛师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所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培养丰十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适应市场经济新型人才的需要。尽管我国高校大部份教师的师德都是较高的,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功利性.造成在教师队伍中依然存在一些“师德失范”的现象。因此,构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全面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在创建和谐校园中加强师德建设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构建和谐教育需强化师德建设,其内涵为以人为本,敬业奉献;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行为示范;终身学习,不断进取;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加强师德建设是转变教风、促进学风、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师德建设要全面落实“四到位”工作和扎实开展“四结合”活动。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塑造人格的神圣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人格上,教师的师德相对于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深广的影响。师德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催育着学生的人格和品质,师德的影响不但广泛地作用于在校学生,而且通过学生和家长对社会产生影响。高尚的师德会影响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几十代人。因此,在道德水准上,对教师要求更高、更全面。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师德、行为对社会公众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而教书育人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师德素养。教师的师德素养归根结底就是要“以人育人,以德育人,以行育人”,终生做一名合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