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社会办文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拓展活动空间的新探索高春玲(辽阳市图书馆)文化从无准确定义,我国古代《易经)有“人文化成”之语,文是指丰富多采的人类社会生活化是指融汇合一。这是“文化”一词的最有来源。《辞海》为文化下的定义是;“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2.
1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文化所涵盖的范围是十分宽广和丰富多彩的,目前,对“文化”这一概念虽然尚不能为其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一般认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文化,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赛博文化”与人类的孤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文化是“器用”与“道统”的结合,传播手段一定会“内置”为文化要素;网络文化所建立起来的虚拟世界使人类距离“物本”越来越远,因此产生了两种“主体间性”感性孤独将带来感受能力的蜕化,破坏主体的完整存在,影响人的自然质量;网络也会影响人的社会质量,信息崇拜破坏有意义的相对封闭状态,使人类文化失去理性孤独,“速度”将高于“深度”,成为社会智慧主流,包装的文化快餐将更进一步地排挤精致的文化大餐。“文化轴心时代”的学术大师与艺术大师在未来社会很难产生。  相似文献   

4.
论档案工作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档案工作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地位档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储备形式,在储备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所有文献中,档案的形式最繁多,内容最丰富。就档案的载体来说,从甲骨、青铜、石块到竹片、缣帛、纸张到胶片(卷)、磁盘、磁鼓、光盘等一应俱全,直观地反映了社会科技由落后低下到缓慢发展到突飞猛进的历史进程。从档案所记载的内容来看,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农林医、法经管,无所不包,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知识文化,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明代内阁大学士邱浚在奏议关于建造档案库的上疏中认为;“经籍图书者乃万年百世之事”,“今世赖之以知…  相似文献   

5.
刘卫华 《中国博物馆》2001,(3):32-36,37
“审美文化”这一概念 ,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出现的文化现象。审美文化与后工业时代的科学理性主义和艺术自治主义相对应 ,与政治文化和道德文化也是相对的。它以超功利性和愉悦性为原则 ,并将之渗透到整个文化领域 ,是一种注重精神品位 ,以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来引导和提升生活实践 ,使之符合人的真正需求的模式。随着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 ,科技在帮助人类增强自身力量的同时 ,也成为人类自我异化的工具。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文化正经历着巨大变迁 ,从高整合低分化的社会转向分化加剧…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符号及其在媒介中的呈现 (一)民族文化符号的界定.就目前学者对民族文化符号的研究来看,不少学者对民族、文化、符号三个概念采取了先分后合的界定方式.卡西尔认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符号体系.丹尼尔·贝尔则把人定义为“图画人”,认为人类运用象征符号创造出文化世界,象征符号是人的根本特性,是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王冰 《山东档案》2010,(2):45-46
一、文化、城市建设文化与城建档案《现代汉语词典》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从以上关于"文化"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文化"内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文化是人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消费文化,根据皮特·斯蒂恩斯(PeterN.Stearns)的定义是“描述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很多人的生活目标是部分地构建在获取他们显然根本不需要的物质或  相似文献   

9.
包容性“文化”的定义形形色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其内涵、外延博大精深.新闻文化相对于大文化的概念要具体些,但其包容性仍然是很强的.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要有载体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说到现实象征,就算是老外,也会脱口而出:故宫、长城……梁漱溟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定义——“中国人夙昔生活所需要之一切”,足见国人对中国文化载体的情感更加深厚如海。从这个意义上说,故宫发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相似文献   

11.
传播能力的研究是传播学中一个古老而经典的主题,所谓传播能力,我们也常称为“人际能力”,美国学者特伦霍姆和延森定义其为:“一个人以有效而得体相宜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能力。”国外对传播能力的定义、传播能力的核心问题、传播能力模式、传播能力的文化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国内的研究主要是推介西方的研究成果。目前传播能力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人际传播范围内,关于大众传媒传播能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2.
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的30年变迁,我国社会文化从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混杂流行、精英文化的瓦解与大众文化的全面勃兴,发展到多元文化的世俗泛滥.我国图书出版也在这一文化变迁中逐渐从单一走向分化和多元,完成了图书从人类精神文化的结晶到文化消费商品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梁雪梅 《报刊之友》2012,(11):149-150
当下消费社会中,奢侈品消费中的身体文化传播研究可从“奢侈”的历史入手。“身体文化”卷入传播领域,成为“最美的消费品”。受人类“好奇”本性推动,人们不断追求“奢侈”,将“身体”进行“自恋式投入”,因此奢侈品得以推陈出新。“身体文化”进入奢侈品消费的过程,好比“红楔刺白”:首先“身体文化”(楔子)在消费文化(蛋白)中不胫而走,成为主导论述话语,再直击核心(蛋黄)——奢侈品消费。结果,“蛋黄”穿破,和“蛋白”融为一体,意味着奢侈品消费充斥、填满了整个消费文化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研究是番浩大的工程,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文化内容之庞杂,庞杂到至今无人能给“文化”下个确切定义的程度,从婚丧嫁娶到衣食住行,从治国安邦到诗文丹青,到处都跟定着文化影子;二是中国文化之悠远,上溯史前人类,下及当代文明,华夏民族的脚步或轻快或沉重,总是在历史的每一里程上留下痕迹。这还是仅就狭义的中国文化,即汉文化而言,倘若旁及少数民族,那便是只有集众多人文学家的智慧方能成就的事业。所以,名之曰,“中国文化研究”之类的学术成果极易流于大而无当,多有大题小作之嫌。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梳理了“新媒体”这一概念的出现与学界、业界关于“新媒体”内涵或定义的讨论,分析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媒介应用环境以及人们对“新媒体”的不同理解.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当前新媒体研究的两个主要方面:新技术带给人类新的交流沟通和信息分享方式,以及新媒体所引发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并给出了新媒体辨识的五个比较宽泛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广州市自2022年起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逐步开展的试点项目为依据,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共同价值观和国家治理建设的基本理论,对广州市提出的公共文化共同体新概念、新理念和新模式进行分析,认为公共文化共同体有利于实现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公共文化协作联盟、从公共文化社会参与到公共文化公民参与、从公共文化保障力到公共文化影响力、从公共文化共建共享到公共文化共治共创四个方面的转型升级,有利于体现公共文化权利价值、公共文化共同利益价值、公共文化效能价值和公共文化治理价值,指出公共文化共同体实施的从“公共文化+”向“公共文化×”转型升级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葛艳玲  陈莉 《青年记者》2007,(16):38-38
文化的内涵具有多义性、歧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人们急需对文化下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学术界关于文化的定义,已经达到161种之多;也有  相似文献   

18.
相传,古希腊的柏拉图曾给人下过这样的定义:“人是无毛两足直立行走的动物”.于是有一喜欢恶作剧的学生,一天将一只拔光了羽毛的公鸡端到帕拉图的面前问道:老师,您看这是人还是鸡呢?是鸡,它又符合您给人所下的定义;是人,它又确实是鸡。颇有名望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在这种情况下竟也无言以对. 定义又名逻辑定义,它是通过揭示概念的本质或特有属性而明确概念内涵的一种逻辑方法.例如,“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就属于逻辑定义. 一个完整的逻辑定义,均由“被定义项”、“定义项”与“联项”三要素构成.所谓“被定义项”,就是其本质或特有属性有待揭示的概念.如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觉”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命题。基本意思是。生活在既定文化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从本质上,“文化自觉”既反对孤芳自赏的文化保守主义,又反对文化西化主义或文化霸权主义。从理论上,“文化自觉”提出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黄璐 《青年记者》2016,(35):115-116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传承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至关重要.关于中国故事的讲述少不了中国特色、中国印象、中国元素,体现的是独特的民族性价值. 对中国故事和中国元素的理解 讲好中国故事,从地理范畴和民族范畴来理解,一个是讲好在中国发生的故事,一个是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这里面包含了全球与本土、外国人与中国人、国外与国内的二元认知,二者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中国故事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在中国发生的或关于中国人的故事,应该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去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