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七十年以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邹韬奋,在办报过程中任劳任怨地为读者服务,正确处理报纸、记者与读者的关系,广博读者好评。现在回顾一下邹韬奋的读者观,对于我们的报纸进一步贴近读者,吸引读者、服务读者,为读者所喜闻乐见,不无借鉴意义。“要顾到一般读者的需要”报刊受不受欢迎,关键在于合不合读者的“口味”,尤其是合不合大多数读者的“口味”。在满足读者需要的问题上,邹韬奋曾有一次败走麦城的教训。1923年他担任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编辑股主任,当他把很卖力完成的《民治与教育》的译稿送审时,受到黄炎培先生诚恳而严…  相似文献   

2.
洪文军 《军事记者》2006,(11):57-58
“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这是邹韬奋在办刊实践中形成的新闻思想。他悉心经营“读者信箱”栏目,生动体现了竭诚服务读者的思想。“做编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看读者的来信”80年前,也就是1926年的10月间,邹韬奋接办主编《生活》周刊后,就开辟了“读者信箱”专栏。他在后来主办的另外5个刊物和1个报纸,都保持了这一栏目或设立类似栏目。邹韬奋在报刊实践中,一贯很重视“读者信箱”栏目,热心为读者解答生活、恋爱、婚姻以及求学、择业等方面的疑难问题,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信任和好评。虽然“读者信箱”稿件刊发在报尾位置或…  相似文献   

3.
中国记协将于今年秋季举办首届“韬奋新闻奖”评选。这个以邹韬奋命名的新闻奖,奖励对象为新闻编辑和通联工作者。逝世于1944年的邹韬奋,是我国二三十年代新闻出版界最热忱、最勤奋、最务实、最具有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楷模,周恩来曾两度评价他:“在他的笔底,培育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他的名字将永远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韬奋在新闻出版工作实践中,勤勤恳恳做编辑工作,并且同广大读者息息相通,成为读者的知心朋友。设置“韬奋新闻奖”的目的,就在于表彰和奖励新闻战线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真诚为读者办事的编辑和通联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4.
1944年11月,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主席得知邹韬奋不幸逝世,挥毫题词,寄托哀思,对韬奋的一生作了准确而崇高的评价:“热爱人民,真诚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发扬韬奋精神,继承韬奋编辑思想,对于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三贴近”的要求,做好新时期的出版工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坚持进步的出版方向韬奋多次指出:进步文化事业是指“有益于大众、有益于革命的文化事业,只有这样的进步文化事业才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一同进步”,“真有生命力的刊物,和当…  相似文献   

5.
《兰台世界》2004,(2):1-1
2003年,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对党极端负责的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这个大局,以极大的热情,大力推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在为各级领导决策服务、为各部门工作服务、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上,更加  相似文献   

6.
在中外新闻史上,许多著名报人在办报实践中,自觉地充当社会公仆,“真诚地和人民群众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他们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尽心竭力地为人民群众分忧解愁,在读者群众中很有口碑。 著名报人邹韬奋热爱读者,尽心竭力为读者大众服务,使他所办的《生活》杂志形成了独特的优良传统——“服务精神”。韬奋从接办《生活》起就强调要为读者“竭我智能,尽忠代谋”。1930年9月,生活周刊社设立“书报代办部”。开始只是为读者代购书报,后来发展到为读者代购物品,找律师,请医生等各种服务项目,不取分文报酬。 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韬奋增辟了“读者信箱”专栏,无限热诚地为读者答疑释难,分忧解愁,“信箱”的内容,包括青年男女的婚姻、恋爱、家庭,职业、教育等,以后又涉及到社会政治问题。韬奋“把读者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与读者的悲欢离合、甜酸苦辣打成一片”。他答复的热情“不逊于写情书”,一点也不肯马虎。他每年收到的读者来信总在两三万封以上,以后到1932年间,  相似文献   

7.
“农家书屋”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补充,作为最基层的“图书馆”,可就近、就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化信息服务,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可以说,“农家书屋”承担着对农民群众进行“文化教育”、“文化服务”和“文化扶贫”的重要使命与职责。文章主要探讨了“农家书屋”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意义、作用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邹韬奋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著名的编辑、记者和政治家。在新闻出版界建树甚多,享有盛誉,特别在编辑思想方面有精辟的见地,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为大目标服务是办报刊的宗旨 邹韬奋一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他主编过多种报刊。1926年,他担任《生活》周刊主编,该刊最初的编辑方  相似文献   

9.
邹韬奋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被誉为"人民的喉舌"。在其新闻事业上,他非常重视读者的需求,为大多数的人民群众说话,并根据读者的需要进行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10.
邹韬奋先生倡导的"生活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竭忠尽智的服务精神 ,是20世纪20年代就蜚声中外的新闻出版学家邹韬奋先生倡导的“生活精神”的三大目标之一。阐发了“生活精神”的精髓 :开创事业苦中乐干 ;为读者办事尽心竭力 ;真诚服务甘愿奉献。从社会心理学角度阐明了“生活精神”应备的几种心理品质 :对意义要有深刻认知 ;用情必须确当 ;须有美好性格特征 ;须有优良气质 ;须有较高学识能力等。最后阐明了“生活精神”赢得社会和读者的热爱 ,乃是心理上的“投桃报李”效应  相似文献   

11.
首届韬奋新闻奖近日在北京揭晓。10名在新闻岗位上辛勤耕耘、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编辑和通联工作者获得这一全国性的高层次、高荣誉的奖励,还有30名编辑和通联工作者获得提名荣誉。邹韬奋同志(1895—1944),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评论家、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邹韬奋生前特别重视编辑和通联工作。用他的名字设立“韬奋新闻奖”,是为了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继承和发扬邹韬奋同志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崇高品德和思想作风,在本职工作上创造优异成绩,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韬奋新闻奖”是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韬奋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以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李庄为主任、由新闻界的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委会,经过充分讨论、评议,最后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从参评的107名事迹突出的编辑、通联工作者中,评选出了10名获奖者,30名获得了提名荣誉者。现将他们的名单及事迹简介公布如下。这届评奖活动得到了黑龙江省《东方晨报》和南京浦口服装商城的协助。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9,(2)
邹韬奋是我国著名的政论家、新闻记者和出版家。他一生对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编辑思想至今仍然闪耀着绚烂的火花。他倡导的甘当“无名小卒”和富有“创造精神”时时激励与鞭策编辑们树立高尚风格和发扬光大创新精神。甘当“无名小卒”,乐于为作者、读者...  相似文献   

13.
首届韬奋新闻奖近日在北京揭晓。10名在新闻岗位上辛勤耕耘、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编辑和通联工作者获得这一全国性的高层次、高荣誉的奖励,还有30名编辑和通联工作者获得提名荣誉。邹韬奋同志(1895—1944),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评论家、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邹韬奋生前特别重视编辑和通联工作。用他的名字设立“韬奋新闻奖”,是为了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继承和发扬邹韬奋同志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崇高品德和思想作风,在本职工作上创造优异成绩,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韬奋新闻奖”是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韬奋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以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李庄为主任、由新闻界的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委会,经过充分讨论、评议,最后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从参评的107名事迹突出的编辑、通联工作者中,评选出了10名获奖者,30名获得了提名荣誉者。现将他们的名单及事迹简介公布如下。这届评奖活动得到了黑龙江省《东方晨报》和南京浦口服装商城的协助。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由于读者服务失误导致的读者抱怨、读者投诉等带来的服务失效现象较为普遍,广大图书馆从业者对此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其效果不是特别显著.基于此,笔者立足读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将控制理论和服务补救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服务补救的读者服务反馈控制模型,可以有效地发挥读者服务反馈机制,更好地提升读者服务质量,进而给图书馆带来一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邹韬奋(1895—1944)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他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报思想和经验,尤其是他把报业“事业性”与“商业性”有机统一起来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搞好新闻工作和新闻改革颇有启迪。一、注重为人民大众利益服务,是韬奋办报的宗旨。韬奋强调,办报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替  相似文献   

16.
读者服务工作是现代图书馆的中心工作,直接关系到图书馆职能的实现,也是检验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尺子。作为位于省会城市的区一级图书馆,靠近省、市图书馆。其读者服务的功能定位自然应朝向广大社区群众。即立足社区实现应有的价值。台江区图书馆正是努力实践“立足社区、服务大众”的指导思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言论是党报宣传的制高点,惟其重要,很值得也更需要我们用极大的努力坚守这块阵地。言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做好言论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报言论也要与时俱进,以增强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党报言论要旗帜鲜明,导向正确。增强党报言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又必须研究读者,服务读者,最终赢得读者。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力求贴近人民群众这一点入手改进言论宣传。从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党报言论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党报编采人员首先在思想上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势,改变语气上的那种“灌输”方式,切实视人民群众为知…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的过程中,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也随之发生改变,由藏书变为"藏用并重",并逐渐以用为主,面向广大民众开放阅览.近代图书馆不仅从法规上明确了读者服务制度,而且从民众利益出发开展了便利于读者的"个性化"服务,充分体现了近代图书馆为民众服务的精神.在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广大民众掌握新知、启蒙思想客观上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刘霞 《中国档案》2022,(10):86-87
“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既是为新闻出版事业奋斗的文化名士,又是为呼吁抗战救国斗争的爱国志士,更是为实现民主政治奔走的民主斗士。他就是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政论家邹韬奋。他一生创办6报1刊,6次流亡,1次入狱,历经险阻而矢志不渝。周恩来曾亲笔题词:“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邹韬奋,在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年代献身革命新闻事业.曾经一次入狱,六次流亡.他在1937年9月20日——因“爱国有罪”在“救国会七君子”案中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出狱不久写道:“自己已经干了15年的编辑.为着做了编辑,曾经流亡过;为着做了编辑,曾经坐过牢;为着做了编辑,始终不外是个穷光蛋,被靠我过活的家族埋怨得要命.但是我至今‘乐此不疲’,自愿‘老死此乡’.”为了这事业,韬奋矢志不渝,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