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听界》2011,(3):17-17
事由: 据了解,央视正在酝酿出台栏目综合评价体系标准,这套标准将覆盖央视所有频道的所有栏目。在新评价体系中,除了收视率之外,还将新增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和专业性四个指标。五个指标结合在一起,给每个栏目打分,而不再是单一拿收视率来说话。  相似文献   

2.
电视媒体     
《视听界》2011,(4):6-6
央视酝酿许久的全新评价体系已开始试运行,并将全面启用。评价体系由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专业性四大块构成,各自所占比重分别为20%、25%、50%、5%。在每季度考核时还会有12000名观众和300名专家参与到打分的流程中。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央视重塑传媒权威形象的标志。有消息称,央视全新评价体系出炉后,这套标准将会在省级卫视之间推广。  相似文献   

3.
传媒视野     
传媒资讯央视:开播中国手机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总编辑、副台长罗明近日透露,2011年央视将由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重发展转变,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统一规划、统一经营,正式开播中国手机电视台,做大做强IP电视和移动电视业务。与此同时,节目收视将由重视收视率向重视栏目综合评价转变,今年央视将正式启动栏目综合评价体系,引入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和专业性4个指标,真正打造具有市场前景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4.
沈坚 《视听纵横》2005,(2):86-87
嘉兴电视台的《生活互联网》是一档生活服务类的品牌栏目,创办五年来,观众的规模不断扩大,收视率稳步提高,收看《生活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嘉兴观众的固定生活项目。据央视索福瑞公司为嘉兴电视台做的收视率调查数据显示,《生活互联网》的收视率在栏目中还是比较高的。分析该栏目的成功原因,我们认为是坚持“三贴近”使栏目有了准确的定位,办出了特色,办出了风格,增强了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电视节目评价是电视媒体质量管理控制的前提,是电视节目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子系统.然而,我国早期的电视节目评价体系侧重于了解传播效果,大都停留在微观和粗浅的层次.而目前盛行的电视节目评价体系,是由收视率调查和欣赏指数(Appreciation index简称AI也称作观众满意度)组成的二元标准.诚然,它的出现为传播者提供了一把了解观众的尺度,较以往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弊端显而易见,收视率和欣赏指数侧重于体现电视节目"量"的标准,较少地体现了受众对电视节目"质"的评价.因此,单独凭借二元指标来评判一个节目的成败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6.
电视节目的测评标准与评估是长期困惑中国电视界的一大难题。业界与学界近年对以综合评估体系补单一收视率评价方法之不足已有诸多探索。以百研咨询多年的行业服务体会,三类节目受众测评标准——收视率、央视综合评价体系、博雅榜评价体系均具有合理性与局限。引入交易成本可帮助我们更完整地认识外部标准(收视率)与内部标准(综合评价体系)的互补性及社会合理与经济可行之间的均衡。媒体应该从市场需求信号的角度研究受众测评标尺的演进趋势并制定竞争对策。完善节目测评标准建设,发挥其激励媒体的积极作用,需加强外部与内部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张莉 《声屏世界》2013,(12):56-57
建立一个科学的节目评价体系可以抑制、扭转电视节目收视市场的种种乱象。那么怎样在履行政府喉舌职责的同时,在市场中挣得一席之地?怎样在央视和卫视电视节目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践基础上取长补短?收视率的比重占多大才合理?央视第二阶段的电视节目评价体系重在四大指标考核,即引导力(占25%)、影响力(占25%)、传播力(占50%)、专业性(占5%),此体系加大了社会效果和节目品质的考核比重,但这种评价体系周期长,人力、物力耗费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业电视栏目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担当着服务“三农”、宣传“三农”的重要责任.农业栏目在传播中的实际关注程度和收视效果是栏目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反映在客观指标上就是农业栏目的收视率,然而,目前的收视率指标对农业栏目的衡量并不科学,农业栏目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完成收视率跨平台多终端受众测量体系的拓展与测试,新产品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推出。该体系核心业务为多屏收视率测量,即在电视直播收视率测量的基础上,对多元收视端及个性化收视行为进行测量,融合电视端、PC端与  相似文献   

10.
汪永辉 《视听界》2009,(1):68-70
一般认为,收视率高的节目意味着受欢迎的程度高。收视率调查反映的是系统、连续的收视数据,能够最直观地传达基本的传播效果信息。但是,收视率调查只是对观众收视行为的一种考量,无法说明观众对节目的喜好和评价。观众满意度调查则填补了这一缺陷,电视台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对频道、栏目或其中的某一方面通过与观众的直接接触,了解观众对节目的意见。满意度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节目的综合分析,为节目制作人员提供实质的、明确的帮助,从而提高节目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一、电视节目需要建立网络评价体系目前,在中国的电视调查市场,因AC尼尔森的退出,央视—索福瑞一家独大,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由于我国没有监管收视率调查的行政机构,由一家公司垄断收视率调研市场,其数据的公正性和可信度都让人疑虑。笔者认为,为了获得受众对于影视节目全面客观评价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有学曾用“三自”来概括我们以前所做的电视节目:那就是“自产自销,自娱自乐,自生自灭”——这是电视节目在“商品化时代”的真实写照。而现在的电视节目其中包括新闻节目已经步入了“商品化”时代:其特征是受众用“收视率”这种“硬通货”来购买“新闻”这种商品,受众的消费偏好决定了“收视率”的高低。尽管“收视率”不能同新闻价值或节目品位画等号,但它绝对是市场的晴雨表。新闻栏目的考量目前有三重标准:一是宣传效果,二是收视状况,三是广告投放。各地的“小新闻联播”做给领导看,可以不太顾忌后两重标准,但作为民生类新闻栏目受这两重标准的支配或制约倾向十分明显。也就是制作必须十分在意这些新闻在受众那里的售卖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前,尽管有不少电视台的栏目都办得极精彩,各种节目都有它的经典之作,但仍难以满足受众的欣赏要求,面对越来越“苛刻”的观众,几十个频道很难选出个适合他们口味的节目来,电视受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电视节目独家新闻太少。如何在激烈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开拓和创新?具有远见的电视人一贯重视和研究观众收视率的准确性,根据收视率来确定如何办栏目。通过调查,不光了解观众的收视率,而且要研究观众的收视心理。准确掌握各不同层次观众对不同节目的需求,以便找到栏目的准确位置和创造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精品节目…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与中国传媒大学受众研究中心,联合举行了“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海外观众调查”.调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发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海外观众构成有三个特征——高端、男性、中老年;从媒介行为来看,海外受众获取信息时新旧媒介兼顾,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是媒介选择中的首选,且粘着性较强;从评价与认知来看,海外受众对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需求按情感依赖、信息依赖、生活必需的顺序递减;从内容偏好来看,受众的偏好主要聚焦三个安全——周边、台海、自身.  相似文献   

15.
县级电视台如今正处于十分尴尬、无奈的境地,前有央视、省级卫视,后有互联网,信号覆盖犹如“跑马圈地”,频道改版犹如“精耕细作”。县级电视台的节目与其相比,无异于在夹缝中艰难生存。面对这种现状,县级电视台打破传统的传受模式,创办本土化、平民化的“说”新闻节目无疑是夺取受众、提高收视率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创办一档观众喜爱的“说”新闻栏目呢?本文对县级电视台目前开办“说”新闻栏目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说”好新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每日请看《焦点访谈》!”这句节目宣传语已经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大眼睛徽标一起深入到千家万户。据央视观众调查显示,《焦点访谈》这个新闻评论性栏目在全国的平均收视率已由开播初的14—15%上升  相似文献   

17.
是谁一直与我们同在——认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观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因为其短小,又大多包含在新闻资讯类栏目中,所以对它的受众调查一直是个空白。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公司作为国家级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单位,认为有必要在全体电视观众中将天气预报观众分离出来,以认识、了解这些观众。因此,从2003年开始,通过网络调查、节目的满意度和收视率的调查分析,初步认识了他们是谁,他们想要什么。一、庞大的观众规模如果有人问:目前国内收视率最高和观众规模最大的节目是哪一个,你会怎么回答?正确答案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联播》后面的《天气预报》节目。由国家统计局、中科院等单位…  相似文献   

18.
从“非诚勿扰”栏目看话题营销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刚 《今传媒》2010,(7):70-72
在这个天气变化无常的春天,江苏卫视交友节目"非诚勿扰"栏目成为了全国观众的话题和谈资。根据央视索福瑞34城市收视率调查统计,节目收视率最高达到了2.82%,成为  相似文献   

19.
《新北方》于2004年10月开播后,迅速被观众认可,始终在央视索福瑞公司沈阳地区收视率调查中排名第一。新北方热线作为新北方与受众之间最稳固的交流平台,承担了媒介与受众之间顺畅交流、  相似文献   

20.
白贵  赵晖 《新闻记者》2001,(12):67-68
2001年9月22~23日 ,“全国第三届受众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河北保定举行。这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 ,包括全国各新闻传播学研究机构、大学新闻传播院系和专业调查公司的学者、专家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 ,共同探讨和研究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大众传媒的受众理论和受众调查问题。1982年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和首都新闻学会调查组进行了“北京地区读者、听众、观众调查”(以下简称“北京调查”)。从那以后 ,我国大众媒介受众研究发展迅速 ,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 ,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