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社会的进步,使教育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新的时代呼唤新时代的文化教育。师范美术教育应让学生通过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学习转化为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教学能力,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相似文献   

2.
美术教育的两种取向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燕 《文教资料》2008,(24):111-112
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它是适应于人们延续美术文化、传播社会知识、表达内心情感、满足审美需求的愿望而产生的,并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渐趋成熟.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门类,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方式发展和完善人的精神与肉体,促进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正是在这种互动联系中,美术教育与人类及其社会形成了彼此助益、双向建构的关系.根据对两者的不同倚重,我们可以相应地将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3.
正美术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门特殊学科,它不仅能传授艺术知识,培养艺术技能,而且更是能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审美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学科。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培养的是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思想,让学生善于发现世界之美,通过美术教育的创造性思维的培育,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为以后社会的复合型人才培育奠定基础。一、美术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美术教育是培育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摇篮  相似文献   

4.
一、对学生进行基础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美术教育,有两种类型,即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的着眼点是美术本身,即由美术本位出发,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横向和纵向传播美术知识和技能,促进美术文化的发展,这种美术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专业美术教育。教育取向的美术着眼点在教育,通过美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的道德感,审美趣味、意志和创造性等基本素质和能力,这种美术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普通美术教育或基础美术教育。基础美术教育,是区别于专业美术教育,是素质型的,除传授学…  相似文献   

5.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美术教育带有强烈的功利性,学习美术技巧、考级、比赛充斥其中。在社会、学校、家庭的三方功利性驱使下,美术教育的功利化正在削弱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剥夺美术对学生的心灵滋养,本文通过阐明我国现阶段美术教育功利化的危害性,正确认识美术教育取向。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秀萍 《时代教育》2009,(9):188-188,198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门类,以其独特的方式发展和完善学生的精神和身体.而乡土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步成熟,社会环境的不同,必将影响人的审美情趣、价值观与发展.考虑乡土文化的魅力,必将为美术教育展现又一朵奇葩.我们需要积极思考探索,将两者完美结合,在美术教育中渗透、融合、实施乡土文化,让美术教育渗透浓郁的"乡土"气息,展现美术教育另一番独特的魅力,使美术教育能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提升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高中美术教育是中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高中美术教育的意义:高中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提高综合能力;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美术的教育成果在以后诸多工作学习领域中都有所应用.高中美术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美术人才,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的美术教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但中国的师范美术教育总是没有摆脱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没有形成师范特色。原因是其自身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执教者的艺术取向大于教育取向,社会动荡中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和政治的运动使美术师资的培养不被重视。并指出中国师范美术教育的教育专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包瑞 《华章》2012,(36)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技能教育的主要科目,肩负着培养新时代所需高质量人才的重任.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以学科为中心,学生处于支配地位,长时间会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促进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发展,在修养、评论、创作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培养真正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教育人才,仍是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肩负的重任。师范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师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让学生树立作为未来教师的职业理想,以培养“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有了显著的进步.美术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有其共性和特性,并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彰显了独特的魅力.美术教育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形成美术的整体认知能力的一种教学行为,在美术学习中,学生接受的是美术的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在学生的创新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因此,新理念对小学美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当前美术教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课本中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掌握美术技巧和技能.本文主要讨论了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培养.并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提出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学校美术教育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成长与生活中得到美术的益处 ,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要求。所以 ,我认为在美术教育中应当特别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注意对美术史论的教学及美术作品的欣赏教育。 在学校美术教育中 ,学生能绘画和制作并非真正达到了美术课的教学要求。那种纯  相似文献   

15.
王晓滨 《文教资料》2005,(26):190-191
当前美术教育被视为一种技术教育,学生们在"技法"的束缚下失去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其创造力,作者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应加强有"意"训练,能够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去创造艺术.  相似文献   

16.
张涛 《知识文库》2022,(17):25-27
<正>对于小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美育中是最具魅力的教育形式,也是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中要手段。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美术教育中积极增加心理教育内容,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情感的美好,在美术绘画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灵,以此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欣赏美术的过程中感受心灵,在创作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实现真正的快乐学习;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共同进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环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1].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取向.实践表明,研  相似文献   

18.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过程,中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重要阶段.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9.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它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课标》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人的主体性,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价值取向,对学习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它提出要让学生从被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20.
现行美术教育存在着学生喜欢美术却不喜欢上美术课、美术学习在学校教育中被忽视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育者应该确立人文化美术教育的基本理念,通过探寻美术教育真谛,提高教育艺术;引领学生进入生活世界,体验生活:大力开展欣赏教学,与作品对话;促进学科融合,发掘教育价值来实施人文化的美术教育,使美术教育被进一步重视,使今天的孩子能够接受他们所喜爱的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