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正>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城,明朝灭亡。吴三桂引领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的起义军。清兵占领北京,并随即大举南下。明朝皇族在南京建立了弘光(南明)政权,试图对抗清军,但随着扬州城被清军攻破,也土崩瓦解了。明朝官员黄道周、郑芝龙拥立明朝皇室宗亲朱聿(yù)键在福州即位当了皇帝,也就是隆武帝。黄道周倒是真心想抗清,但掌握兵权的郑芝龙只想保存实力,不愿出兵北伐。  相似文献   

2.
联讽洪承畴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帝时已是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崇祯帝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帝的知遇之恩,素以忠臣自居,在自家客厅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崇祯十五年,洪承畴与清军大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城,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帝大悲,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稍后却听说洪承畴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一时京城士人大哗。后来,清兵入关,洪承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有一年春节,有人在洪府的大门上贴出了一副对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  相似文献   

3.
洪承畴是清朝入主中原的“异者”①,他的投降给明朝人以很大震动。对其投降,自清以来就有各种解释,如太宗感化说、太后诱降说等,这些解释或过于简单,或没有根据。本文根据当时社会环境、洪承畴的阶级属性以及他的个人经历全面分析他投降的原因,以求作出较为正确的解释。 清王朝为实现入主中原的目的,决定首先拔掉明军在山海关外的军事据点。为此,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清军在义州筑城屯田,开始长期围困明在关外的军事重镇锦州。为挽救辽东危局,崇祯帝命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军在松山和锦州与清军展开战略决战。这次战役最终以明朝“重臣宿将,选卒骁骑,十万之众,覆没殆尽”②,明军统帅洪承畴被俘,关外战略要地除宁远外全部丢失而结束。从此,明再也无力抵御清的军事进攻。本文在这里对松锦之战明军统帅洪承畴投降的原因给予全面的分析。因为弄清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前人关于洪承畴投降原因的见解,探讨明末清初汉地主阶级的政治动向以及清王朝统一全国的策略等,都有意义。 对于洪承畴降清的原因,早在清代就有种种解释。据《清史稿》卷237《洪承畴传》记载: 上自临视,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无寒乎?”承畴瞠视之,叹曰:“真命  相似文献   

4.
一、增明代洪承畴是崇祯皇帝的宠臣,曾自书门联曰: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后洪承畴领兵抗清,兵败被俘,变节投降。有人气愤不过,在他这副门联的下面各加一个虚词,便把这副自我标榜的对  相似文献   

5.
南明前期中国延续了明朝中期以来的对日政策,断绝与日本的朝贡贸易,中日关系处于断交状态.随着清军南下的兵锋愈来愈强劲,南明武将跋扈控制朝廷和各个政权相互争夺正统地位的局面的出现,使得抗清形势变得愈来愈严竣.南明政权中不愿亡国的忠贞义士利用他们曾经与日本建立的各种关系,多次前往日本乞求军事援助,希望抗清力量得以扩充.日本态度犹豫不绝,历经曲折,虽然日本官方并未直接出兵对清作战,但却在历次的南明乞援行动中给予南明抗清势力诸多军事物资援助.这种以军事作战为需要的政治交往,同时带动着中日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展开.  相似文献   

6.
<正>黄道周(1585-1646),字玄度,更字幼平,一字幼玄、螭若,又字细遵,号石斋。明代福建漳浦铜山人,明末著名的学者、书画家。天启二年(1622年)38岁的黄道周中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期。他先后任明天启、崇祯朝翰林编修、翰林侍讲学士、经筵展书官,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后因抗清失败被俘,壮烈殉国,赐谥"忠烈"。史载其为人"严冷方  相似文献   

7.
原文:译文:战例:几地则,吸.。e.J了死地,就要奋勇作战,死里求生。粼怨毅巍窿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6年),掌握南明军政实权的郑芝龙降清,南明灭]’:.清军认为东南沿海人局已定,遂将用兵主要目标转向西南、中南地区。 2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逃往南澳(今广东南澳县东),利用清军沿海兵力薄弱的形势:继续募兵抗清,进而形成以厦门为核心的抗清根据地.蘸惠奋于一流了下.溉馨 31顶治九年(公元1652年),郑成功在江东桥(福建漳州市东)!凡歼了清军驻闽上力,而后合困漳州(今福建漳州市). 4.清廷经过红东桥之战,重新估价了郑成功的力量,派万余八旗精骑人…  相似文献   

8.
无限河山泪     
白拂 《初中生》2018,(4):22-23
夏完淳,南明抗清将领、诗人.14岁起从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被捕后不屈被杀.所作诗赋,抒发政治抱负,反映其斗争经历,悲歌慷慨,《南冠草》是其中之一. 明末,清军入关,如潮水般肆虐在无主的中原大地上,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反击,血战未休.《南冠草》的作者夏完淳于南方辗转抗敌,不幸为清兵俘获,英勇就义.《南冠草》写于狱中,是他的绝命诗. 那年,他17岁. 史册寥寥几笔,称他为彪炳一代的民族英雄,便为所有的爱恨情仇画下了句点.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他出身书香门第,打小便比别家孩子聪慧,又得父亲夏允彝的悉心教导.史册载,夏完淳素有“神童”之称,“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年仅九岁便写出了广为流传的《代乳集》.  相似文献   

9.
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軍从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攻破潼关,占領西安以后起,在短短五六个月里,就以席卷之势,控制了江淮以北,長城以南,西至甘肃、宁夏、青海,东迄于海的广大地区;攻陷了北京,推翻了明的統治。紧接着,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吳三桂投降清军引导清军进入山海关以后起,形势又急轉直下,在一年多的时間里,农民軍又先后失去了这些地区。农民軍退到荆襄湖南一带,联合南明,在那里展开了長期的抗清斗爭。本文只对农民军从进入北京到李自成牺牲这一段时間的抗清斗爭,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郑成功像     
郑成功(公元1624——1662年)是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原名郑森,字大木,福建省南安县石井人,郑芝龙子。南明弘光时监生,隆权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入福建,唐王被俘,郑芝龙投降了清军,二十二岁的郑成功举起了“杀父报国”的大旗,率领勇士乘船到南澳(今属广东)从事抗清活动,后又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坚持抗清斗争。郑成功的爱国精神,大大鼓舞了中原人民和台湾同胞。当时台湾已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同胞不断起义反抗。永历十五年(1661年)爱国人士何斌携带台湾地国到厦门来见郑成功,申诉了台湾同胞的愿望。郑成功早有收复祖国领土的伟大志愿,决定排除万难,进军台湾。  相似文献   

11.
南明政权所赖以存在的力量,在弘光败亡前后大有不同。弘光朝廷是马土英依靠江北四镇强立起来,并随四镇垮台而告终。弘光亡后,清军直趋浙、闽、湖广等地,特别是剃发令激起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江南抗清斗争更加高涨,从而进入了新的时期。鲁监国在绍兴破和方、王垮后,仍维持多年;隆武亡后,郑成功、黄斌卿仍奉隆武号坚持斗争;永历有农民军余部支持,维持了十五年之久。江南人民抗清情绪高涨,是研究南明史不能忽视的问题。鲁监国政权兴亡,实质上是浙东义军抗清运动兴起、发展和失败的过程。当时浙东义军抗清,经历了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清军入关后一段时期内,由于满族贵族集团推行民族高压政策,强制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薙发、易服、当奴隶,凡不“归顺”、“迎降”者,“即行诛剿”.因此,民族矛盾激化,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了以农民军为主体的波澜壮阔的抗清斗争.南方的抗清斗争坚持的时间更长,斗争更为激烈.广西的桂林曾一度成为南方抗清斗争的中心.在这里,有抗清将领瞿式耜坚守桂林达四年之久.他领导桂林军民多次击退清军的进攻,获得了桂林保卫战的胜利.其后,清军孔有德部攻陷桂林.但不久,农民军领袖李定国又打败孔有德,收复桂林.桂林的抗清斗争事迹,可歌可泣,影响极为深远,值得认真研究.史学界对桂林的抗清斗争尚少专文作较全面地论述.本文拟就桂林抗清斗争的性质、历史意义以及最后失败原因等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29.少年英雄夏完淳的豪迈人生 夏完淳,南明诗人、抗清将领。原名夏,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清兵南下,他随父、师起兵抗清,后被捕,解往南京,拒绝诱降,英勇就义。  相似文献   

14.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城,明朝灭亡。吴三桂引领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的起义军。清兵占领北京,并随即大举南下。明朝皇族在南京建立了弘光(南明)政权,试图对抗清军,但随着扬州城被清军攻破,  相似文献   

15.
虚词不虚     
明末重臣洪承畴,官至高位,常自命“忠节”之人。他亲自撰联高悬于大厅门框上,曰: 君恩似海;臣节如山。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兵败被俘,叛明降清,完全丧失节操。人们鄙视这个变节的叛贼,有人在他自撰  相似文献   

16.
清军南下后。作为南明政权军事支柱的南明将领纷纷降清。他们降清的心态和动机甚为驳杂,主要表现为:长期受抑而形成的逆反心理;崇祯帝频戮武臣,令之寒心;南明政权的腐败使之丧失信心;督师的所为令他们心怀贰心;清朝君临天下的气势和高官厚禄的诱惑让他们产生向往之心。而造成诸种心态的背后质素是南明将领的“历史心态”和“现实心态”的耦合。这最终加速了南明政权的灭亡和清军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家庭尊圣敬贤的氛围影响了黄道周的人生追求,他自幼立志,刻苦学习,恪守孝道;为官清正,忠直无私;并时时教育门生、晚辈以圣贤为师;最终他抗清被俘,以身殉国,成为一代完人。他艰难的成圣之路体现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为我们今天探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最近,由南开大学出版社推出南炳文教授所著《南明史》,反映出南明史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水平。《南明史》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较为全面,结构较为完整。历史研究,不仅是政治史、经济史的研究,而且还应该有文化史、对外关系史等各方面的研究。但是,国内外对南明史的研究,长期以来却一直侧重于南明诸政权的兴衰和各支抗清武装的活动,有关南明史的专著,也基本上没有越出南明政治史的范畴,内容多残缺,结构多零散。《南明史》则在“初期南明史”、“浙东、福建政权,农民军开始拥明抗清”、“永历政权的建立”以及“南明时期的终结”四章详述南明政治史以后,又专辟“南明时期的对外关系”一章,叙  相似文献   

19.
孙健 《华章》2012,(18)
张煌言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爱国将领.他是南明的肱股之臣,在那抗清的峥嵘岁月中,张煌言写下了一首首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诗篇.张煌言的诗歌在思想内涵、"诗史"之风、美学风格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是蕴含了坚贞不屈的意志和正气凛然的格调的现实主义诗歌.  相似文献   

20.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魂归来时,灵旗空际看。作者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南明诗人,抗清将领,明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淞江县)人。5岁知书史,9岁著诗赋文集《代乳集》(已失传),14岁随师陈子龙,父夏允彝起兵抗清。失败后仍为抗清而奔走联络,被清统治者逮捕,英勇就义,年仅17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