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西汉中央政权对匈奴的战争是一场国内民族战争。匈奴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南下杀掠,给黄河流域先进的经济和文化造成极大的破坏;使北方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的损失;对西汉统一的中央政权构成极大的威力。因此,汉武帝对匈奴奴隶主贵族集团进行征讨是完全必要的。本文拟在作战方针上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2.
孟轲(约公元前389—305年),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出身贵族。曾受业孔丘嫡孙子思之门,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复辟奴隶制的顽固派。战国中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奴隶主的统治由于长期的奴隶起义以及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斗争,已经奄奄一息,正在被新兴的封建统治所代替。尽管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奴隶主贵族并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  相似文献   

3.
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而实现的,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政治改革,而进行的变法。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却遭到奴隶主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相似文献   

4.
德谟克里特(约公元前四六○至三七○年)是古代希腊最卓越的唯物主义者之一。他所处的时代,是希腊奴隶制达到空前发展的时期。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希波战争后,希腊一些城邦的民主制得到空前发展,财政、商业、手工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文化科学也开始进入极盛时期。公元前五世纪希腊社会的特点是阶级斗争的尖锐化。这时,奴隶劳动在许多生产部门已普遍应用。奴隶主对奴隶进行极端残酷的剥削。奴隶曾多次进行起义。奴隶主贵族和奴  相似文献   

5.
殷商末年,奴隶主贵族和奴隶的矛盾很尖锐。奴隶主贵族之间,或者贵族集团之间,相互争夺也十分激烈。周文王“有亡荒阅”的法令就是当时阶级斗争和奴隶主贵族内部斗争的产物。当时奴隶土贵族拥有强大的专政力量,奴隶们不可能采取大规模的革命暴动,“逋逃”是奴隶们通常运用的斗争方式。当时奴隶大量逃亡。奴隶主可以任意处置他们的奴隶;他们如果捕到逃亡的奴隶,对逃奴的刑罚是极为残酷的。既然现实世界上没有一片可以摆脱奴隶主压榨的“世外桃源”,奴隶们逋逃,并不能真正从被奴役的地位解脱出来,而是往往被  相似文献   

6.
孔子处于春秋末叶,这是一个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社会基础动荡,阶级关系变化。新兴地主阶级同奴隶主贵族,以及奴隶主贵族内部都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孔子基于他的保守为主的思想意识和基本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立场,而对当时“礼坏乐崩”的社会状况深感不安。他站在旧道德、旧制度一边,反对新兴地主阶级坏礼乐,乱纲常的过激行为,而总想使社会秩序象西周王朝“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  相似文献   

7.
答:商代是奴隶制社会,奴隶和奴隶主是两个基本的、对抗的社会阶级.奴隶阶级是生产劳动者,他们凭着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但是奴隶主贵族却不把他们当作人,而是把他们当作"畜民",当作"会说话的工具"来看待,他们受着奴隶主贵族绝对的支配.奴隶主贵族过着骄奢淫佚的生活,他们"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而奴隶在政  相似文献   

8.
梭伦改革以后,雅典社会的阶级关系是怎样从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变成奴隶和自由民之间的对立的? 公元前594年,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梭伦改革,打击了雅典旧的氏族贵族,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政权,从而扩大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基础,这是平民对贵族斗争的一次胜利。但改革很不彻底,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在奴隶斗争的推动下,春秋末至战国初,新兴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先后掌握了政权,并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变法。但由于变革不彻底,齐、韩、赵、魏、燕等国新的统治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新生的奴隶主贵族演变,楚国的革命力量接连被顽固的奴隶主反动势力所绞杀。到了战国中期,经过了二百多年的艰苦奋斗,才由推行法治比较彻底的秦国,借助各国人民的力量,打败了六国的奴隶主贵族政权,统一了东周以来长期分裂混战的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战国中叶,经济领域的封建变革已基本完成,各诸侯国也先后建立了封建政权。但各诸侯国内部奴隶主贵族的复辟势力还很强大,尤其是在政治思想领域中。因而整个战国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封建地主一直进行着守旧和革新、倒退和进步、复辟和反复辟的阶级斗争。儒法对立,就是这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表现和反映。荀子,就是在这场斗争中从儒家分化出来的法家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1.
这次战争发生在公元一一六一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那时,南宋军队在采石打了一个漂亮仗,一举歼灭了女真贵族奴隶主入侵军的渡江部队,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正义战争战胜入侵者的一个有名战例,也是法家军事路线战胜儒家投降主义路线的一个重要事例。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出身于雅典贵族奴隶主家庭,青年时期受过良好的教育,二十岁时师从苏格拉底,一直到苏格拉底被处死为止。在公元前388-387年间,柏拉图在雅典的阿卡德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史上,奴隶主和封建地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选拔和任用符合他们政治需要的人才。公元前21世纪到5世纪那个时代,奴隶主贵族按血缘关系的远近分封自己的亲属,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别掌握在大大小小的贵族手中,而且世代相  相似文献   

14.
二千多年前,行将崩溃的奴隶制度的顽固维护者、奴隶主阶级的丧家犬孔老二,站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反动立场上,发出了一阵“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狺狺狂吠,竭力美化反动腐朽的奴隶主阶级,丑化和污蔑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15.
伊索,原是一个相貌丑陋而绝顶聪明的奴隶,他的原名叫埃索波斯,几经转卖,生活不能自主。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期。那时,在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岛屿上,贵族、奴隶主的皮鞭到处飞舞,奴隶和下层贫民的血泪洒满大地。伊索恨透了贵族和奴隶主,就以寓言为武器,无情地揭露他们的罪恶,把他们比作凶恶  相似文献   

16.
“师”的名称,在“三代”(夏、商、周)就有了,当时负责奴隶主贵族子弟教育的人,统称之为“师保”(《尚书·太甲中》),由有德望、有学问的长者充任。而“师”字最早出现是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父师”之称(《殷契》五·八)“父师”、“师保”担负着教导和培养奴隶主贵族子弟的责任,以自己的德、学成为学生效法的榜样,这是“师”的初义。  相似文献   

17.
“师”的名称,在“三代”(夏、商、周)就有了,当时负责奴隶主贵族子弟教育的人,统称之为“师保”(《尚书·太甲中》),由有德望、有学问的长者充任。而“师”字最早出现是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父师”之称(《股契》五·八)“父师”、“师保”担负着教导和培养奴隶主贵族子弟的责任,以自已的德、学成为学生效法的榜样,这是“师”的初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墨子的阶级出身问题,文化大革命前,学术界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墨子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有的认为出身于小手工业者。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搞影射史学,认为墨子是中小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是经验主义代表,比儒家还反动,借以攻击周恩来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粉碎“四人帮”后,在批判“四人帮”影射史学的过程中,学者们为了与“四人帮”划清界限,一般都认为墨子是出身于手工业者阶层,是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思想家,连持墨子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说最力的郭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孔子的阶级立场,争论很激烈,特别是历史分期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意见就更加纷纭。但是,最主要也可以分为代表奴隶主或者代表封建主这两种意见。有人认为孔子的当时的历史时期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他基本上是反映了新兴地主阶极的要求的。有人认为孔子代表从奴隶主贵族转化来的地主阶级的利益。有人则认为孔子是  相似文献   

20.
陶俑作为明(冥)器,是中国奴隶社会时期殉葬制度演化的产物。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用奴隶殉葬,动辄数百数十(参见《墨子·节葬篇》)。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对于劳动力的需要,特别是由于奴隶的反抗斗争,迫使奴隶主统治阶级不得不采用泥塑草扎的俑取代人殉,所谓“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礼·檀弓》),正是以泥土为车,以茅草为人马,用俑随葬的写照。到汉代,随着制陶业的发展,盛行以陶制品随葬,其中不仅有陶制日用器皿,而且,陶俑亦大量存在。随葬的陶俑不仅显示了豪门贵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