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010年12月31日,“余心声”在贵州日报上又一次发表了重要政论:《论风气要正、工作要实、干部要干》.这是“余心声”2010年发表的第四篇重要文章。前3篇重要文章分别是:3月31日发表的《论增强干部执行力》;5月5日发表的《论大旱中屹立的贵州精神》;9月27日发表的《论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闻窗》2007,(3):120-128
特等奖3件单位体裁题目作者编者刊播日期言论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写在省“两会”闭幕之际余心声1.23言论论既要廉政又要勤政余心声5.24言论论要有好的精神状态余心声10.27一等奖57件单位体裁题目作者编者刊播日期贵州日报消息巴拉河乡村旅游成了“摇钱树”干江东张兴陈竹6.8贵州日报消息洪水袭来舍家救民暴风雨中先人后己周亚明霍邢平6.25贵州日报通讯山水神韵与文化魅力的奏鸣干正书张兴陈竹霍邢平6.24贵州日报通讯黔草肥黔羊霍邢平干正书6.15贵州日报通讯“三跳”下活一盘棋——看六枝工矿集团创新发展模式张兴陈竹干江东干正书12.21贵…  相似文献   

3.
龙忻成 《新闻窗》2006,(2):46-46
今年.全省一年一度的人大和政协“两会”刚开完,1月23日,《贵州日报》头版头条即刊发了署名“余心声”的新闻评论《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写在“两会”闭幕之际》(以下简称《论抢抓》)。同日。贵州各地党报党刊及综合类报纸亦刊发了此文。这是继去年“余心声”《论贵州的同志要有志气有信心》和《论细节决定成败》两文之后的第三篇重头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4月20日,思南县图书馆李海、思南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张羽霞接到"纪念贵州建省600年系列活动——我与贵州的故事"征文大奖赛组委会电话通知,其合著的三篇"贵州建省600年不能忘记的人"——旷继勋、杨承芳、郭登敖三位思南人物的述评文章均被贵州"金黔在线"网收录。其中,记述曾经担任周恩来总理英文秘书的著名国际新闻评论家、翻译家、社科情报学家杨承芳同志生平事迹的文章《总理重托呕心历血铸铁笔》,在万余篇参赛征文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5.
说起故事,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我们也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神笔马良"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那么故事为什么让人爱看爱听?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有情节,有曲折,能够吸引人,二是有人物,有性格,有喜怒哀乐,能够打动人.  相似文献   

6.
老字号风情歇后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一些人引用有关老字号的歇后语,特别是老人爱说也爱听.这些老字号歇后语,富有地方色彩,不仅充满"京味儿",而且大都有一段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7.
段丽娜 《新闻窗》2008,(2):65-65
第23届(2007年度)贵州新闻奖评选4月3日在黔南州都匀市结束。全省报纸(含网络)、广电系统参评的838件作品有265件作品获奖。其中,余心声评论《论领导干部的作风》、《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论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贵州日报新闻理论宣传《党的十七大报告学习特刊》获特别奖,  相似文献   

8.
舒咏平曾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并由学生提名评选为“华中科技大学十大魅力教师”,同学们都爱听他的课。他的教学吸引力何在?让我们听听他的心声。[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由北京市通州区委主办,区委组织部、区档案局(馆)承办的"旗帜的力量——通州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展览"于6月24日推出之后,设在宋庄镇的展厅每天接待参观群众千余人,各界群众摩肩接踵、参观踊跃,宣传效果远远超出预期,社会反响极其强烈,"吃水不忘挖井人,千言万语颂党恩"的共同心声在广大  相似文献   

10.
岑边 《中国编辑》2011,(1):70-72
汉扬雄《法言.吾子篇》有"雕虫篆刻"(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之语。然文章小技,却有大道理焉。一字一句,洞见真情。一段一篇,无非心声。人之性莫乎笔之外,笔之力胜乎性情中,为心之流宕矣。故又引扬雄  相似文献   

11.
<正>在福建对台广播开播65周年之际,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广播公司策划赴台湾举办"亲亲闽台缘听友见面会"。东南广播公司的主播、主持人首次与台湾听友零距离互动交流,倾听听友的心声、意见和建议,受到广大听友的热情欢迎。新华社在台北发通稿予以关注,该消息以图文的形式在新华社APP"热点新闻"同步刊发,仅手机客户端点击量就突破70万人次。人民网、网易、凤凰网、中国台湾网、海峡导报,台湾导报、"快乐联播网"、奇锋电台等两岸20多家媒体予以转载报道。  相似文献   

12.
百期寄语     
不知不觉中,在读者的支持和关注下,<档案学研究>已经走到了第100期.回顾过去,<档案学研究>始终紧紧围绕档案人的心声去编辑每一篇稿件,捕捉最新的档案研究成果求先求快,内容题材求新求深,社会效应求大求佳.把握住了档案学研究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今天,我们又把改进后的新的版面奉献给大家.浏览着源源不断的文章,听着中肯的反馈和建议,我们为它在档案界产生的影响力而欣喜不已,也感受到了读者的殷切期望带给我们的使命感和压力.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真实故事. 薄复礼是一位出生在英国曼彻斯特的瑞士传教士,早在1922年就来到了中国,在上海、重庆待了 一段时间后,最后落脚贵州遵义.1934年10月,在去往黔东南镇远的路上,薄复礼和夫人不期然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遭遇,成为红军的"俘虏".当时,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中央红军被迫准备转移,遂命红八军和红十六军组成红六军团,西征贵州,力图与贺龙红三军在旧州一带会合.红六军团共12000余人,军团长是萧克,政委是王震,军政委员会主席是中央代表任弼时. 这一扣留不打紧,却成就了将军与传教士的一段跨国友谊.  相似文献   

14.
爱听故事,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我们新闻工作者在选择新闻和报道新闻的时候也应该从人的这种天性出发,把采制新闻的过程当成为大众寻找故事、讲解故事的过程来看待.  相似文献   

15.
广播人与广播收听状态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人是否爱听广播,又是怎样听广播的呢?  相似文献   

16.
姚远 《新闻窗》2009,(6):1-1
1949年11月28日,伴随着新中国的礼炮和解放贵州的硝烟,贵州日报正式创刊,至今走过了不平凡的60年。岁月甲子,回望拳程。作为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的贵州日报,与社会同脉搏,与人民共心声,见证和记录着贵州高原发展前行的历史,见证和记录着贵州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的奋斗业绩。  相似文献   

17.
新闻要想吸引大众的眼球,就得多用群众语言.新闻界发起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号召广大新闻人融人群众生活、倾听百姓心声.作为身处基层的新闻工作者,更应该在苦练新闻基本功的同时,经常深入群众,以民生视角,用群众语言,写百姓生活,讴歌伟大时代.  相似文献   

18.
段丽娜 《新闻窗》2008,(2):15-15
3月11日下午,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贵州新闻界抗灾救灾恢复重建宣传报道事迹报告会在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一楼会议厅举行。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两会"相关领导和省有关新闻单位新闻采编代表300余人参会。  相似文献   

19.
书痴·书情     
上中学时,听语文老师讲酷爱读书的人常说:"饿了不找饭馆,而是找书馆"的故事,颇感幽默.因为那时我爱看书,大都是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主要是各类小说.开始是课间和课外看,后来发展到课堂上也看.老师告到家长,父亲责骂,母亲则风趣地说:"要是考大学论看书多少,你一定能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20.
《四川日报》:"我在现场"从2011年8月开始,《四川日报》在一版开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推出"我在现场""直击一线"等子栏目,为读者奉献出一大批散发着泥土芬芳、投射出生活热力、反映民众真实心声和诉求、采集于基层的鲜活报道.这些报道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提高了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水平.截至10月下旬,《四川日报》已刊发百余篇专栏图文报道,受到读者好评和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