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域山水"作为特定文化圈的一种艺术形式语言,不仅潜藏着山水画家深层心理的文化原型,同时也在不断置换、发展着山水艺术现实形态。以"雪域意象"为论点,将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与绘画语境作为对"自然之美"展开的一种艺术观照,不仅是对"地域性"美学评判的分析与探究,更是借自然山水来折射画家生命境界的皈依和对山水艺术精神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王子佳 《广西教育》2011,(3):104-105,108
西方绘画在发展历程中,画家总是将当时的科学成就引进艺术创造之中。由于光学和色彩学研究成果问世,后来又经查理士·亨利把光和色彩直接与美学相结合,运用到艺术法则上,这使追求创新的画家们深受影响和启发,他们尝试着纯粹的"外光"描绘,以及新的色彩关系分析,并把这种自然科学的法则和他们的艺术观点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后印象派在印象派追求"光学现实主义"影响下,在对色的分解与综合的绘画实践中逐步形成"抽象"美,这种依据艺术家内在的审美感觉逻辑所达成的"表现"美,表明了西方绘画首次出现了一个主体创造和主体表现的自足独立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3.
蒋萌  王奎 《广西教育》2014,(1):20-21
绘画作品的内在气势与力量、外在节奏与韵律之美主要体现在其艺术情感上。这里所指的艺术情感是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作为绘画创作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这种艺术情感被很多画家视为绘画创作及绘画作品的灵魂。西方美学说,艺术是情感的符号。也有人说,艺术就是情感。因此,艺术情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往往具有统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艺术情感表达的需求构成了绘画创作的动力;第二,情感的再度体验构成了绘画创作的核心;第三,艺术情感是绘画作品中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第四,艺术情感引领着画家走向艺术的巅峰。由此,绘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其艺术情感又具体表现出以下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4.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王维艺术成就的高度概括。就诗歌而言,王维自觉地融画理于诗歌之中,实现了不同艺术门类交相沟通、相得益彰的审美效果。在诗歌创作中,王维将绘画技巧予以恰到好处的运用,创造出了魅力无穷的绘画意境美,这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墨分六彩"的色彩美,描线绘形的线条美,"经营位置"的构图美。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都有"工笔画"那样美的意境。朱自清在山水的描绘中追求真挚美、绘画美及情趣美,善于通过精雕细刻、细针密线的描绘,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把景物细腻传神地表现出来,使人读后有特别真切的感受,好像亲历其地,亲见其景一样。本文详细地阐述了朱自清写景散文的三美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6.
范迪安先生在《图像生态变迁中的中国艺术》中将当代艺术创作的图像资源形象地称之为"图像生态",中国当代艺术创作无法回避对图像资源的利用问题,大众视觉图像资源的泛滥,提醒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应加强对绘画形式语言的试验与探索,超越"图像"品质,不应放弃"绘画性"的追求,依靠绘画自身的形式语言、造型、色彩等来展现绘画艺术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丰子恺是一位中国现代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在漫画创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漫画题材广泛,创意独特,绘画形式中西合璧,绘画语言简易朴实、幽默风趣、意境隽永,具有"简略之美"的艺术风格。因此,研究丰子恺独特的漫画艺术对图形创意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14,(4):81-83
从李山的坎坷经历与其绘画艺术创作的内在关系,论述其绘画艺术创作的原动力与生活源泉,艺术家的情怀和生活体验在绘画中的表达,以及李山绘画内在美的特点,从而揭示李山绘画艺术内在美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宋代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高峰,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曾经盛极一时的画种,其在当时就已经形成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并建立了一套独到的绘画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艺术特色,表现出浓郁的自然美、装饰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0.
李娜 《文教资料》2011,(17):72-74
从艺术角度看,绘画呈现出来的意境之美是多方面的。吴冠中对形式美的表现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这给其绘画创作添加了不少色彩。吴冠中将创作重点放在了中西艺术融合的互动探索,把我国早期传统笔墨技巧与西方现代艺术相互结合,凭借音乐表现手法的运用而创造出了全新的艺术作品。本文旨在探究吴冠中绘画艺术作品中音乐感的表现性,所体现出的其绘画艺术作品的意境之美让人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11.
潘天寿作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著名的国画家,其绘画艺术在当代产生着重要影响.由个人的、民族的英雄壮美到全人类人文关怀的崇高圣美,应该是其绘画的一个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2.
"70后"新绘画艺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以"青春残酷绘画"为代表正式跨入中国当代艺术的阵营。对艺术品的解读需要它自身具有艺术价值,也在于能够有不同的解读方法赋予它以丰富的意义差异。在此试图从其基本主题"受伤"、新绘画艺术是由市场确立和发展起来的、艺术取向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正是"70后"新绘画艺术家的作品在不断地拓展着艺术的边界,改变着我们的审美标准和感觉方式。  相似文献   

13.
时至今日,人们对世界文豪家族勃朗特姐妹在绘画艺术方面的造诣很少有人了解,其实他们作品的语言表述都具有像绘画一般形象鲜明的风格,而且作品里的人物和内容也常与绘画有关。本文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分析艾米莉的诗歌风格受其绘画风格的借鉴和影响,通过虚实对比的构图艺术、速写式的线条艺术和色彩的冷暖对比艺术三方面分析其诗歌风格中独具一格的艺术粗犷美。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从太极图视角阐释了中国舞蹈艺术的"圆和"美,用太极图所折射出来的"圆和"思想来开启舞蹈艺术之"圆和"美,旨在为中国舞蹈艺术创造出更多的艺术灵感,开创更好的舞蹈艺术前景。  相似文献   

15.
时至今日,人们对世界文豪家族勃朗特姐妹在绘画艺术方面的造诣很少有人了解,其实他们作品的语言表述都具有像绘画一般形象鲜明的风格,而且作品里的人物和内容也常与绘画有关。本文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分析艾米莉的诗歌风格受其绘画风格的借鉴和影响,通过虚实对比的构图艺术、速写式的线条艺术和色彩的冷暖对比艺术三方面分析其诗歌风格中独具一格的艺术粗犷美。  相似文献   

16.
朱兵 《文教资料》2011,(24):103-104
绘画作为一种传统艺术,经过历史的积淀,是中华民族智慧、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意境"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创作理论中源远流长、意义深远而又居于重要地位的一个概念,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是绘画艺术家们长期以来的追求目标。一般而言,绘画都会通过一定的意象来表现出特定的意境,体现出一种意境美,传达出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表达自己的心声,从而达到创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意境,究其根源是受我国传统哲学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混沌美"的审美趣味的分析,试图折射出我国传统艺术与人们的审美习惯、审美理想和心理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作为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工作者,应时刻注重自身艺术修养及对学生在这方面的培养,将现实生活中的美提炼成真正的绘画艺术品。  相似文献   

19.
神话在认知的意义上是恩斯特.卡希尔所谓的"神话思维"。作为前逻辑性的心智特点与运思方式,它开始于心理学的"注意",经由语言学的"命名",最终形成神话意象。希腊神话正是以这种方式表现出它的审美意识,在它那里美和艺术是两回事,美与爱的欲望纠结在一起,美常被规定为一种容颜和体貌的迷人魅力。从诸神的个体之美到盛装在魔盒里的"美丽",美正在希腊神话中超越个别性孕育其概括性。  相似文献   

20.
"油画民族化"是个多有争议的话题,然而在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的讨论大多着眼于绘画语言的表达形式,却忽略了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产品之价值所在。从中西精神根源的差异入手,探讨了中国画与油画在各自民族文化心理影响下表达体系的不同,这种不同来自于中华民族精神品格中信仰的缺失。通过对艺术功能与表达形式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油画民族化"应将信仰的回归与自我救赎这一艺术社会功能与民族生存空间、历史反思和民族信仰形象相结合,使油画这一外来画种获得深刻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