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揭晓,以我国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漫画人物三毛为形象的“三毛大世界”丛书(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喜获殊荣。消息传来,备感欣慰。抚卷之余,不由深深缅怀为塑造三毛这个漫画人物付出毕生心血的我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三毛,这个大脑袋,圆鼻子,头上仅有三根毛的中国小男孩形象,是中国最具影响、最受欢迎的漫画人物。以三毛为主人公出版、拍摄的各种图书和影视作品,历经半个多世纪,影响了几代读者。最早的三毛形象究竟诞生于哪一年?据“三毛之父”张乐平生前所言,第一幅三毛漫画发表于1935年的春夏之际。目前能…  相似文献   

2.
大脑袋、圆鼻头、头上总是翘着三根头发的三毛形象,被誉为是中国漫画的国宝。三毛永远不老,而被称为三毛之父的张乐平先生却已离开我们多年了。20世纪30年代初,年轻的张乐平就已是上海滩颇有名气的3位专职漫画家之一。从1935年张乐平笔下第一幅三毛漫画问世至今,三毛形象深入人心,影响力波及海外。人们喜欢三毛,因为这个小男孩正直善良,见义  相似文献   

3.
报载:一个自称“新三毛”的人,以其“在几十个国家举办过演唱会并获奖”为名行骗于社会,也使不少新闻媒介受骗上当,纷纷为他扬名。 谎言腿短,假的成不了真的。“新三毛”行骗术揭穿后,所谓《新三毛流浪记》也因人告发而胎死腹中。但是,这一案情得出的教训却发人深思。其破绽百出的骗术为什么能畅通无阻,屡屡得手,个中缘由值得探究。 政治思想素质不高,缺少采编人员应有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是记者上当受骗,甚至随波逐流的主要原因。“新三毛”自称去过数十个国家演出,但是他竟连一本出国护照都拿不出来。“新三毛”四处行骗,骗术相当拙劣,但仍有“热心”的记者“可怜他”;有的记者承认那些文章“除了性别是真的外,其他一切都是假的。”更有记者自己承认,早就看出“新三毛”不对劲,可就是懒得打个电话去核实。人们要问,记者的党性原则和政治责任感究竟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4.
吊桥彼岸,是张学良的幽禁处;此岸,是三毛的“梦之屋”。在三毛眼中,清泉是世界上“最可爱,也是最哀伤”的一处风景。  相似文献   

5.
乐平兄大我十四岁,我大三毛十一岁,有案可查的一九三五年《独立漫画》上伟大的三毛出现的时候,乐平兄二十五岁,我呢?十三岁。我没见过这幅“开山祖”的三毛。 读三毛,是在《上海漫画》和《时代漫画》上。我的“美术事业”是从漫画开始的。 我们模仿着《上海漫画》和《时代漫画》的风格在壁报上画点讽刺当地流俗的  相似文献   

6.
肖二 《中国档案》2004,(11):54-54
老三毛近来美滋滋的,逢人便说:“小骡子‘上套’了。”他指的是糟克勃。可是不久,糟克勃后院起火了,老三毛被众人指为“纵火犯”。  相似文献   

7.
笔者发现不少机关、单位所撰制的公文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应存在的问题。一是滥用简称。作为公文,最好不用或少用简称。倘若要用,也应该写通用(即约定俗成的)简称。如“中共中央”、“中共北京市委”等等。而象“三毛”(第三毛纺织厂);“二化”(第二化  相似文献   

8.
秋乡 《今传媒》2005,(5):14-15
三毛和贾平凹在精神道路上殊途同归。三毛的洒脱是走遍世界,平凹的洒脱则是将大都市视作深山老林。他们是现代的“隐士”,肉身仙境。  相似文献   

9.
肖二 《中国档案》2004,(2):53-53
“老三毛”其人老三毛本名不表,但知姓吴,我进局里时,人却称其“老三”,或称其“老丘”,很少人称其“老吴”。后来知其本是一孤儿。既无兄妹,也无姐弟,为何称其老三?问过好些人,都不知晓,此案待考,按下不表。  相似文献   

10.
试把无声作有声──谈漫画“三毛故事”的编写王成玉张乐平先生画的三毛可是出了名,这部作品流传了近半个世纪,在书店架子上从来都是摆出来不久就卖完了。我也是它的一个读者,算起来,还是与三毛岁数不差上下的同龄人呢。我喜欢三毛,我同情他,这种爱之情,延伸了几十...  相似文献   

11.
肖二 《中国档案》2004,(9):51-51
光阴如梭,三毛依旧。一日,老三毛独自喃喃:“这电脑要是不出点问题,真有点不知干啥才好的味道。”糟克勃头也不抬:“挖坑埋坑,不就有事儿了?”老三毛一想,也对。真理总是朴素的。走,挖坑去。  相似文献   

12.
【咸聊淡扯】过年了 ,三毛这厢给各位老哥小弟大姐小妹拱手了。拜年嘛 ,咱中国人就该拿这个样儿。您问咋地改了行头 ,把“三毛导语”换成“咸聊淡扯” ?别以为我写了错别字 ,此处有典。这要感谢小二。是他跟别人恶心我 ,说我“老不死的 ,还敢‘导语’ ?瞧那‘三咸斋’ ,连根咸菜也没有。“这话又被我听见了。虽不太中听 ,却也基本属实。咱一没文凭二没靠山 ,有啥资格导人呢 ?咱那网站的聊天室 (三咸斋 ) ,见过几个鬼影儿 ?琢磨一晚 ,决定 ,新年换新貌 ,还得抖擞他一排子。三毛向来是从善如流的 ,叫“三毛导语”的确有愧众兄弟 ,得改。不过 ,…  相似文献   

13.
这三种书是四川少儿社的《大迷宫宝库》系列(以下简称《大迷宫》),江苏少儿社的《彩图唐诗三百首》(以下简称《彩图唐诗》)和少年儿童社的《三毛的奇妙世界》系列(以下简称《三毛世界》)。甘罗虽小,九龄拜相;同样,这三种书虽姓“少”名“儿”,却以其骄人的“战绩”令图书市场上的成人“父兄”们一时汗颜,短期内难以望其项背。下面,且目无全牛,零敲碎打,一究其竟。无剖雀之意,有引玉之心。 读者定位 《三毛世界》系列:面向9岁-12岁儿童,相当于小学中高年级。 《大迷宫》系列:根据内容有所区别,从学前儿童、小学  相似文献   

14.
先看两个例句: (1)“它总结千百年中医治疗睡眠障碍的精典验方……”(《中国经营报》1999年2月2日第24版《失眠者与睡得香》) (2)“‘三毛’作为我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一生的心血之作,它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典之作。”(《工人日报》1999年2月14日第2版《“三毛”何日回张家》) 查各种汉语辞书,均无“精典”而只有“经典”一词,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8,(2)
“看报是高招”文/魏剑平秦中随笔据《人民日报》报道,江苏省江阴市三毛集团总经理会议拍板,花6万元为员工订阅50多种报纸、杂志。三毛集团为何不吝巨资订阅如此多的报刊呢?集团董事长周建平的一番话启人心智。他说,这些年的实践经告诉我们,“看报是高招。报纸信...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看了两部电视连续剧,着实令人反胃,一部是贵州电视台播放的《新梁山伯与祝英台》,剧中将梁山伯与祝英台变成了武艺高强的侠男侠女,让人如何也接受不了,难道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新”字吗,另一部是山东电视台播放的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孟姜女》,竟将历史上长期流传的孟姜女的悲忧形象改成了争风吃醋、打打杀杀的红尘女子,编篡者真可谓是“用心良苦”。另据报载,电视连续剧《王洛宾与三毛》尚未开演,一桩王洛宾子女状告该片严重失实的官司已沸沸扬扬。如今,电视荧屏也可说沾上了“假冒伪劣”之恶习。…  相似文献   

17.
书讯     
《全国新书目》2011,(7):53-53
三毛纪念研讨会在京召开本刊讯(记者尚莹莹)今年是台湾女作家三毛弃世20周年。为了纪念三毛其人其文,并为新版《三毛全集》出版预热,6月26日下午,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青马文化图书公司主办的三毛纪念研讨会在京召开。著名摄影师、为三毛成都行拍摄照片的肖全以及三毛生前好友、著名作家张曼娟出席,三毛的姐姐黄陈田心女士和三毛的弟弟陈杰先生也来到现场。  相似文献   

18.
肖二 《中国档案》2004,(3):52-52
老三毛自从在局长面前因“先开外设”而马失前蹄之后,话也少了,人也瘦了,暗暗跟自个儿过不去,决心要学会电脑。可当初并没有电脑。但这并没有阻挡他的欲望。听行家说,学电脑要先学DOS(在windows之前,的确如此),老三毛便打起dos的主意了。  相似文献   

19.
肖二 《中国档案》2004,(12):49-49
老三毛的电脑常常是“裸机”,问起来他却有好多好多说道:倒腾数据呀,排除故障呀,升级降温呀,都是他的理。糟克勃在这方面缺乏对话条件,他不懂,也不想懂,只是忘不了拿老三毛开涮:“老三毛要是学了医啊,那可不得了,老婆的五脏六腑、肠肠肚肚也不知道被置换多少回了。”听多了,老三毛只能摇摇光溜溜的脑袋以示抗议。  相似文献   

20.
几年前在中华大地上兴起的“读书热”,至今热浪滚滚,方兴未艾。其间高潮迭起,海内外读书界为之瞩目,象“萨特热”、“三毛热”、“琼瑶热”、“弗洛伊德热”、“尼采热”……后浪推前浪,一浪热过一浪。“读书热”使广大读者的文化素养日益提高,视野日益开阔,它带来的巨大社会精神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