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家访,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知道,家访在教育学生中的积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可是近年来,教师家访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校访.学生的一个"带信"或老师的一个电话,家长们就像接到"圣旨"一样,忐忑不安地来到学校,恭恭敬敬地倾听老师的"高论".教师将自己职责中的家访,变成命令似的校访--"传唤",弊多利少.  相似文献   

2.
“走近了,才知道所熟悉的一切原来是陌生的”。家访是老师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教育资源、学生历史的过程。家访让我切身感受到渴望儿女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同心,如何让家长创设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的家庭环境,作为教育部门,作为学校,作为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家访,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成功的家访有利于促进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国家大力提倡班主任要常走访家长,做好家访工作,让家长与老师配合,共同管理好学生。是的,自从我当班主任十几来,深有感触,家访是班主任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谈几点自己的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4.
家访的艺术     
“家访”是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手段。成功的“家访”不但能加强教师与家长的紧密联系,共同研究改进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措施,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促进教学工作。反之,则劳而无益,事倍功半。一、明确家访目的,突出家访重点。家访的主要目的是:①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的表现;②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③共同研究改进教育学生的方法。由于每次家访的目的不同,因而,家访时的谈话内容和谈话重点也应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家访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组织谈话  相似文献   

5.
邓燕华 《班主任》2002,(4):16-17
家访是老师与家长保持联系、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班主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有责任心的班主任是不会忽视家访的作用的,但在家访过程中班主任往往会遇到一些尴尬。一、心怀戒备,不冷不热教师家访为的是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共同寻求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大部分家长对教师的家访是欢迎的,可也有部分家长心存  相似文献   

6.
家访,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知道,家访在教育学生中的积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可是近年来,教师家访减少了,取而  相似文献   

7.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部分学生不欢迎教师家访,原因是惟恐教师在家长面前“告状”。由此,在教育实践中,我尝试了“报喜式”家访,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第一,出示“安民告示”。在每一学期初,我都告诉学生,老师这一学期会到你们家去家访,反映你们在学校的表现。老师要求你们从现在起为老师准备好家访的“礼物”,比如学习进步、比赛获奖、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等等。学生听后个个精神振奋,积极表现自己。第二,及时上门送“礼”。我在教育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表现,努力寻找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家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养、家庭经济状况和人文气氛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家访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家访率下降。其一是教师收入偏低,有些老师为了尽早让生活步入小康水平,忙于为学生补课。无暇顾及家访;其二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他们把大量时间用于提高业务水平和提高学历层次上,无时间进行家访;其三是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压力大,加之家务劳动的繁重,对于家访心有余而力不足。二、家访形式发生变化。家访本应是老师上门与家长共同商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等,但现今家访形式却发生了质的变化,老师主动上门变为了老师电访和家长校访、拜访。三、家访内容发生变化。由于教师家访次数减少,只有当学生出现大的违纪问题或屡教不改时老师才会主动家访,此种应急性家访一般又有其针对性(主要针对的是后进生),于是家访内容有时也就会不自觉地由了解转变为告状。  相似文献   

9.
李振清  胡湘亭 《教师》2008,(24):24-24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家访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成功的家访,可以加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可以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保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解决一些在学校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在家学习的自觉性。“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家访也要慎重“初战”,做好初次家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家访,是班主任更好地掌握学生情况,进行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所在。因此,要做好家访工作,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家访时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避免“告状”或走访式;家访要全面地进行;与家长谈话要讲究艺术。  相似文献   

11.
陆祖卫 《课外阅读》2010,(11):31-31,204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家庭进行深度调查的一种访谈,它是了解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与学生家长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形成共识,对学生进行共同教育的有效方式。家访是教师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渠道。素质教育的家访,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现代化通讯手段的迅速普及,不少人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家访费时、费力,觉得没有必要;另一方面学生家庭居住零散,家长又为生活而奔波,给教师的家访增加了难度,造成了家访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只要是做过学生的人,对“家访”都不陌生,我们的学生时代,校园里就流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去我家”的顺口溜。做学生的普遍害怕、反感老师家访,因为在学生的眼中,老师的家访就意味着告状。也正是由于这个,当我自己也成了老师的时候,对“家访”工作一直讳莫如深,没做过一次“家访”。尽管学校领导多次强调要做好家访工作,不少学生家长也欢迎我去他们家里看看。  相似文献   

13.
家访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成功的家访不但能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研究改进教育学生的方法措施,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4.
家访时机的选择“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到家。”一些学生常这样哼唱着,以表达老师家访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其实,教师家访是很必要的,学生们也不反对所有教师的家访,问题的症结是什么时候去家访,家访时都向家长谈些什么。我们的体会是,在时间的选择上,最好防患...  相似文献   

15.
家访是师德的具体体现,是班主任教育了解学生的基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匙钥”,是联系师生之间感情的纽带。家访,是建立在对教师职业的忠诚和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上。只有热爱教师职业和热爱学生,才能在课余之时的宝贵时间进行家访,才能在诸多繁杂的家务劳累之后进行家访。在中小学当班主任,要经常进行家访.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其他的基本情况,家访就显得格外必要.当一个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家访的经历有苦有乐,有经验更有教训。在笔者教过的学生中,开始时怕老师去家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年来同学们喜欢老师去他们家.这个变化过程真是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16.
教师家访的“四宜四不宜”大兴县亦庄中心小学隋玉芹家访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它既可以使教师体察学生的成长环境,以便因材施教,又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要做好家访工作须注意以下几点,我将其归纳为“四宜四不宜”:一、...  相似文献   

17.
不知何时,一些老师渐渐习惯于一个电话或一个口信,就将学生家长召至学校。名之曰“校访”。“校访”的潜滋暗长,使“家访”有了淡出家校联系阵地的趋势。“家访”是什么?我们并不陌生,是凡当个老师或做个学生的,兴许都有做“家访”或被“家访”的经历,它曾被看作是实现家校沟通、优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以期达到“双赢”的重要教育手段。“家访”犹如一座“彩虹桥”,连接着学校与家庭,是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产生互动“共振”的一个有效平台。“家访”的功能不容抹杀,可现在为什么又被冷落呢?目前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实施了教育布局区化调整…  相似文献   

18.
[案例]“电子家访”与“上门家访”孰优孰劣。去年上半年,某市教育局下发了红头文件《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家访暂行规定》,把家访活动重新推到教育工作的前沿,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上海闸北区123所学校联合举办“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号召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到学生家里实地考察学生的生活环境。几乎同时,上海、南京、广州、合肥等市的一些学校流行起“电子家访”来,老师向家长公布老师的电子邮箱或QQ号码,方便家长与老师在网上沟通。南京更是开通教育网络“一线通”,全力打造家校互动平台……据说,这种颇富现代特色的沟通方式很受年轻家长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登陆网页”、发“EM AIL”、“编短信”,这些家校联系的“新生事物”悄无声息地成长了起来。特别在当前教师的工作负担、精神压力相对较重,难以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走出去的情况下,这些现代化手段渐渐成为老师们的习惯的做法。于是传统的“家访”有从家校联系的阵地上走开的趋势,在个别学校甚至已经消失多年。其实说到“家访”,可谓是众所周知。“家访”是传统的实现家校沟通、优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产生互动“共振”的一个有效平台,曾经是老师们的一项“必修课”。许多人都有过甚至不…  相似文献   

20.
归来吧,家访     
孩子读了几年书,本人就盼了几年“家访”。可孩子现在已读初中二年级了,而所有的老师却一次也没有“家访”过。直到最近与一位老师交谈,方知“家访”早已过时了、不搞了! 想当年,本人在校读书时,班主任老师隔三差五地到家里来“访问”,我在家里、在学校的情况,让老师、爸妈弄得个“明明白白”。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访”的老传统已逐渐被丢弃。为什么呢?据说,主要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今非昔比,教师工作量大,时间有限,实在抽不开身;不少学生并非就近入学,给老师“家访”带来一定的困难;有的甚至是怕引起家长的误会。 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