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军 《寻根》2005,(4):16-18
丝绸之路,因中国古代的丝绸而得名,自汉至宋,它一直是中西方商业贸易的主干道。敦煌则是这万里丝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她身上所散发的幽幽古香、所蕴涵的深厚历史底蕴,直到今天还吸引着全世界探索的目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南方丝路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南丝路重塑的现代意义等问题。对于"南方丝路"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南方丝路"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转型、南丝路上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重新估价、成都与临邛在南丝路上的历史地位、南丝路与民族文化家园的关系等等问题,作者均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正>丝路文化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世界的。因此,涉及影响当代中国乃至国际"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古丝路文化,自然会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人们对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古丝路文化内容的关注度和讨论也日益走向深入,然而,有的探讨却值得商榷。例如关于丝路文化问题的讨论,就有学者说:"丝  相似文献   

4.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由四川凉山州博物馆、陕西汉中博物馆、云南昆明博物馆等川陕滇三省17家文博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丝绸之路名碑拓片展》6月22—26日在四川西昌与观众见面。 南方丝绸之路与北方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两大通道,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联系的纽带。《中国丝绸之路名碑拓片展》首次将展示与研究南北丝路的工作联系起来,这对于将来更加深入地开展南北丝路的研究,开发南北丝路的旅游资源,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也是西部文博单位配合西部大开发、发挥自身作用的一项盛举。 …  相似文献   

5.
南方丝路远不是一般的商道,而是一条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领域都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国际通道,也是近代史上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的长廊。整理、挖掘、开发和利用南方丝路上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教材,而且对于开展红色旅游,构建四川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四位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丝路之行     
丝路之行陈毅平编译《读者文摘》撰稿人弗杰斯·波得维奇,沿着举世闻名的商贸古道,作了一次丰富多采的旅行。他跨越巍巍喀喇昆仑山,寻访人间仙境香格里拉长寿谷,最后到达中华文明的摇篮古城西安,登临雄伟的大雁塔。历时一个月,行程4000英里。下面就是他写的游记...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从遗产保护的意义上说,"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文化线路",将之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之无愧。在我国古代几大丝绸之路中,"南方丝绸之路"是开通最早、线路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交通大动脉,具有无比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等综合价值。目前,国家文物局已正式宣布中国将与陆上、海上丝路所涉及的国家向联合国共同申请将丝路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南方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当尽快列入"丝绸之路"整体申遗名单。本文主要就南丝路的文化价值、申遗及其现实意义等有关方面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8.
海原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扼塞,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山区,为固原行署所辖的六县之一。1993年,在这块古丝路所经过的荡羌寨、临羌寨、天都寨、绥绒堡等古城,陆续发现大量“古丝路”之花与其它陶模。“古丝路之花”,其实就是西亚、古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图腾。在印度键陀罗之前,佛教初期并不供偶像,只是注重一些具体的表号(图腾),这种表号如以莲花代表净土,以象代表佛降生,以鹿代表初转法轮,以狮代表法力等等。以后的宗教信仰有了进一步发展,“古丝路之花”作为一种装饰纹样与表号,通过丝绸之路,加快了中西文…  相似文献   

9.
《中外文化交流》2014,(10):68-69
2014年9月25日上午9点,“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影像展开幕式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举行。陕西省文化厅长刘宽忍等领导、佳能(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小泽秀树、佳能(中国)高级副总裁柴丸茂及影像爱好者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国、印度、伊朗以及亚洲腹地和地中海周围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化发展,其影响无法估量。丝绸之路沿线古国曾焕发耀眼的光彩,令世界瞩目。可以说,没有对古代丝碉之路的深入研究、阐发,对古代亚欧世界历史的了解就不完整、不全面。而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钱币,对人们认识丝路的历史化、经济、宗教和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编按]  相似文献   

11.
南丝路的门户——邛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南、北方丝路的基地皆为丝绸原产地蜀,而古临邛为秦汉时期蜀地工商重镇的盐、铁、铜、茶、丝等物产的主要生产地之一,是蜀西平原向南的门户、南丝路上蜀南贸易的门户。邛崃打造此门户与旅游结合,应注重寓教于乐,探索文化旅游新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六个问题:一、丝绸之路本义、引申义及形成时间;二、中原初通滇中于先秦之庄蹻;三、蜀商与西南夷人民促成了中国最早的国际贸易通道;四、临邛城为南丝路上第一站;五、司马相如赋多次提及蜀商开道有关之事;六、南丝路商品中的蜀布即蜀锦。  相似文献   

13.
~~南方丝路与民族文化论坛~~  相似文献   

14.
提到丝绸之路,相信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敦煌,少数人则会想到西安,洛阳……如果说唐三彩也是丝路上必不可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会震惊吗?  相似文献   

15.
正一、古代丝路音乐交往的历史成就肇始于西汉武帝时期的丝绸之路,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以及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商旅、文化的交流之路。在汉唐之际丝路兴盛的千余年间,伴随丝路商旅、宗教、文化的交往,音乐艺术也大放光彩,在乐人、乐器、乐律、乐曲、乐种的交流互鉴中取得了丰硕的历史成就。  相似文献   

16.
座落在川西南深山中的四川省盐源县是一个早在汉代就设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建制历史的古县,因其盛产盐而得县名,因"盐铁之利"和连接川滇藏等特殊的地质、地理特点,而在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有影响的事件。它在历史上也有着重要的位置,是南方丝路上的重要驿站,南方丝路之牦牛道西干线即经县境。它也是区域盐茶马古道各支线的交汇和集散地。对盐源有关南方丝路和盐茶马古道历史印记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当地对外开放,民族文化的交流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促进以泸沽湖旅游为主的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川滇边缘地区①早期青铜时代在距今3000年左右已经发生,早期铁器时代大致在战国中晚期就已经得到发展,该地区早期冶铜业为其在战国至西汉时期发达的青铜文化和早期冶铁业奠定了发展基础,深刻影响了该时段西南夷的社会结构与发展进程。通过对南丝路沿途早期冶铜或冶铁工业的分布特点与时代特征的观察与分析,初步认为南丝路沿途丰富的矿产资源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或许是当时选择路线的考量之一,而对这些具有丰富矿产资源冶炼中心的控制是当时一个重要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8.
南方丝路与尔苏藏族先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苏(包括里汝、多须、尔苏)这个藏族支系历史悠久,族源成分相当复杂,实属特别值得研究的一个族群。这个族群大概自先秦以来就活动于古旄牛道一线。在旄牛道的干道上有不少古老的小道通往整个尔苏族群分布的地方。这些小道构成南方丝路及后来的茶马道的支线即古道网络,可以从各个方向接上南丝路或茶马路干道。在南丝路大渡河以南至雅砻江下游路段地带,文献记载他称的历史民族,秦汉之"夷",唐宋之"蛮",明清之"番",其中都包含有尔苏藏族先民的成分。至于先秦时的尔苏先民成分是否包含有"蚕丛国破"或杜宇及开明蜀国败亡而南徙的古蜀人或蜀人的因素,笔者猜测也很有可能。今尔苏藏族传统文化中确乎包含有某些古蜀或蜀人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邛崃——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的起始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发现,论述了邛崃山及古临邛地区为先秦至汉唐由蜀地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南方丝路"和唐宋至近现代川藏"茶马古道"的发祥地和起始地区,在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南方丝路”概念的提出,在巴蜀文化研究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相提并论,将巴蜀文化从一个区域文化的地位提升到中华文明的代表性区域文化之一的高度。感谢童恩正、李绍明以及一大批研究巴蜀文化的学者,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对南方丝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