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8页~第99页的例题及"试一试"、"练一练"和第101页练习十八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2题。[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70~72页。[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学数学,是不是都与数字打交道呀!同样的自然数,加上不同的文字,你会觉得它很神奇,如数字"7"  相似文献   

4.
[教学课例] 一、教学内容: 聋校《数学》第十八册第176~178页例1,"计算整存整取定期利息" 二、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41页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第12~17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并正确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4~96页.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70~72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能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吗?用一道乘法算式把你的摆法表示出来。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42页例题、"想一想",第42~4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3~84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操作,发现三角形角与边的特征,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三角形分类,感受三角形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教材67页~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1~42页[教学实录]激将导入师:今天我们要学口算。早听说咱们班同学口算特厉害,所以准备了几组题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00~101页"用计算器计算". [预设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4~ 85页例3,"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小棒、计数器.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第61~62页.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通过调查汇报、思考讨论、实践操作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思想品德安教版教材第九册第33页-35页内容。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册教科书第45页。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107 ̄109页。[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懂得其中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零要除外"的道理,能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的分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2~14页。[学情与教材分析]教材在这一单元的开始首先安排了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不过新教材抛弃了原来教材中从整除的概念中认识因数和倍数,而是直接从整除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2页"认识方程",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2.能力目标: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20.
胥秋风 《四川教育》2006,(12):36-3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一册第22页第1-4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