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学时代是青年学生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一个幼稚和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从众性和封闭性并存的充满矛盾的时期,是他们志向、品味、个性逐渐定型的时期。他们跌跌撞撞地学会用独立的眼光观察充满矛盾的世界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去深入社会  相似文献   

2.
职高学习时期是职校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关键时期。心理教育在职高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加强职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能力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健康,才能说是完全健康。初中时期是学生在躯体、心理、思想等方面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他们一生发展中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由于身体发育十分迅速并日趋成熟,使得初中生有了成人感,但是其心理发育跟不上生理发育,在行为活动、心理活动上都不乏幼稚的成分,想独立但又离不开对父母的依赖。  相似文献   

4.
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尤志强中学生阶段,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殊、关键的阶段。特别是初中生,由于心理发育迅速,身体外形变化大,第二性特征出现,性趋于成熟,但心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所以他们的身心处...  相似文献   

5.
一 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一般年龄都在二十岁左右,正值青年时期。他们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富有理想,处于人的生理发育成熟和心理发育走向成熟的时期。在心理上,是从依赖性到独立性,从半幼稚、半成熟到基本成熟的时期,即由幼稚性到自觉性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心理活动复杂,情感热烈奔放,丰富多彩,他们的思维活动由经验型的具体形象思维发展为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并且逐渐从形式逻辑向辩证逻辑过渡,具有显著的批判性和独立性的特点。他们的心理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带有更多的政治性和社会性。自我意识逐渐完善。所以,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正确认识青年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以及这些心理特点在不同青年群体中的特殊表现,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对于他们科学世界观和革命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多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从儿童期到青年期是最佳的学习时期,而少年期是从儿童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是幼稚和成熟、独立和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替的时期,按心理学的年龄段划分,这一时期正是学校教育的初中阶段,对这一时期道德学生的引导教育,将关系到学生成熟后能否成为对社会更有用的劳动者的问题。可以说,初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最有特色而又最关键的时期。要对这一时期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观教育,必须对这一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高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但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因此充分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身为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展开教育和辅导。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面临着双重的压力,他们不仅要在快速的社会变革中选择合适的自  相似文献   

8.
青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感情最丰富、精力最充沛、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幻想和追求的黄金时间,是孩子个体生长发育的迷人期、成熟期和质的飞跃期,也是孩子独立性,自主性的突变期和“危险期”。青春期的孩子不仅在生理上迅速接近成人,而且在心理意识上也迅速向成人过渡,是他们人生旅途中从幼稚到成熟,从依附到独立,从顺从到自主的积极发展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9.
王雪凌 《上海教育》2013,(31):75-75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高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但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因此充分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身为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展开教育和辅导。  相似文献   

10.
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是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从心理辅导教师的角度,介绍了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摸索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职校生心理辅导方案。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学校音乐教育要达到培养人的目的,研究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是必不可少的。中学生处于少年期或青年初期,是儿童期向青少年时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在他们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反映出中学初期和中学后期过渡状态的两种不同特点。中学初期他们还带有儿童特点,天真、单纯、幼稚,有依赖性,缺乏自觉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向成人看齐,力求懂事达理,希望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在这一时期,他们表现出幼稚与懂事,依赖性与独立性,自觉性与不自觉性相互交织的复杂心理特征。中学后期则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自制力有所提高,自觉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提高,要求进步,是独立地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阶段。他们对音乐的认识正处于不成熟走向成熟这一过程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中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特征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一、平稳过渡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2.
初中阶段的学生,既没有小学生那样稚气,又没有高中生那样成熟,他们正处在从幼稚逐步向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也就是处在青春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是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思想情绪尚不稳定,做起事来常常表现出不明是非,不分轻重,往往把握不住自己。在这关键时期,如何教育引导他们,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这是摆在初中班主任面前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良好的教育往往可以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  相似文献   

13.
一、中专职校学生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中专职校学生的身体正处于迅速发育成熟时期,进而影响其心理的发展与变化,表现在心理尚处于半成熟时期,独立性和依赖性、幼稚性和成熟性并存,认知能力上感知事物的能力增强,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显著增长,而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认识问题、感知事物还处于片面性和表面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尚不成熟;情感上容易冲动,不能理智地处理人际关系,意识能力上,独立自主性增大,但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够,对复杂的社会现实缺乏辨别能力。然而其接受为期三年的职校教育马上就…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背景下,高年级语文理解性内容明显增多,教学内容对学生思维的全面和情感的体验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一下子完美的解决问题。同时,学生的个体意识明显增强,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成熟时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也更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乐意发表不够成熟的意见。这是高年级语文课堂上冷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因此其具有独立性又具有依赖性,心理仍处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同时他们还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为此,文章对高中生家庭教育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时期,正值一个人的思想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目前,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复杂多变,加之信息传播媒介的多  相似文献   

17.
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正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特殊时期。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就必须找出区别于小学和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的不同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应当强化学生的独立写作意识,并让他们养成追求个性化表达的良好习惯。在一个“独立”上做文章所谓“独立”,就是不要别人的帮助,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面对刚刚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大门的新生,我就要求他们抛弃小学阶段习作训练等、靠、要的思想,树立独立写作的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中职阶段是中职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也是中职生走向社会的关键一站,中职班主任要根据中职生的心理特点恰当地运用换位思考的教育方法,使他们更好地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初中生虽然身心发展较快,但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加上自我控制力较差,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我就此谈几点体会。一、初中生心理发展探析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心飞速发展变化的阶段,其心理状态显得激烈、动荡,形成了不同于小学生和高中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林洪 《中学文科》2005,(6):62-62
八年级学生年龄在13~15岁之间,正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是学习的最佳时期,也是思想、兴趣、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欲求较多,情绪不稳定,易犯错误,起逆反心理的时期。整体看,他们已逐渐摆脱七年级的稚气,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共同的表现为:特别渴望家长和老师把他们当作大人来看待。所以如果班主任适度满足学生的渴望,用成人的行为准则去规范他们,常常有事半功倍的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