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民国期间,甘肃曾发生过两次重大的毁档事件,一次是发生在1913年7月23日,甘肃省财政司司长田骏丰以年代久远、纸质霉烂为由,将原甘肃省布政使署保存的明、清两代财政档案十数屋之多,全部焚毁。甘肃省档案馆杨兴茂对此有专文介绍,发表在《档案》杂志1988年第四期。关于另一起毁档事件,一直扑朔迷离,其毁档时间、事件缘由、销毁数量、事件参与者等,说法不一。最近,笔者在兰州与原临夏回族自治州档案馆馆长范振国谈到甘肃地方文史资料时,他说,他在《新编文史笔记丛书》上看到过这一起毁档的记述。笔者即到省文史馆找到…  相似文献   

2.
研究清末甘肃史、西北史者,无不抱憾于这一时期档案的匮乏、残缺,因为档案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不可或缺、最为重要的原始资料之一。民国时期,甘肃曾发生两次大规模的毁档事件。一次是在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所毁档案时限在1915年至1930年间。[1]一次是在民国二年(1913年),所毁档案上起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档案馆典藏的清代档案(未包括清代兰州黄河铁桥档案和宗教档案),总计2279卷(件),排架长度13.6米。为便于保存原档和开放利用,于1988年缩微成胶卷92盘,约26万多个画幅(其中母片23盘,拷贝2代23盘,3代46盘)。这批档案,最早的形成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年),下限止于宣统三年(1911年),时间跨度152年。省城兰州是陕甘总督、甘肃省布政司、按察司、提学司驻地,原存文书档案相当丰富。由于1913年甘肃财政司司长田骏丰借故将十数星明清档案焚烧一空,毁档灭史,这使甘肃历史档案蒙受惨重损失,故现存为数不多的清代档案,…  相似文献   

4.
我与刘铁林先生见过两次面,一次是在宁波参加中国老教协会议的时候,一次是今年参加在十堰召开的全国老教协会议上。刘老是参加中国老教协档案文秘专业委员会的令人尊重的档案界的前辈。见到刘老,我顺便问起了他的《情系军档五十年》一书。不久,我便得到了刘老的赠书。读过刘老的《情系军档五十年》,我不禁浮想联翩。我认为,刘老年轻从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档案战线上,一干就是50年,实在是一种对于档案事业的热爱,是对军档工作的不了情。  相似文献   

5.
朱霞 《天津档案》2006,(9):34-34
在《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以下称《要求》)中。对科技档案的档号作出了如下定义:“档号是档案的编号,包括分类号、项目号、案卷号。”它不仅阐述了档号是什么,也指出档号的构成。从而为编制档号提供了标准和理论依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编制的档号常常与《要求》存在差异,产生一些问题。为此,针对在编制档号中出现的问题阐述一下个人观点,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档号,是整理档案过程中赋予归档文件的一组代码。作为档案的"身份证",档号在档案的整理、保管、统计、查找以及利用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稳定合理规范的档号编制方法必不可少。2018年10月国家档案局令第13号《机关档案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发布,《规定》对机关档案的档号编制提出了明确  相似文献   

7.
《档案》2004,(5)
以清王朝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屡现荧屏,亦庄亦谐,堪喜堪忧。戏说使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蒙上重重迷雾,混沌不清。另一方面,浩繁的珍贵档案文献和清史研究的累累硕果都鲜为公众知晓。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和有关文化传播公司联合摄制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清宫秘档》,于2004 年 8月30日在中央电视台播映。 《清宫秘档》作为档案工作者的创意,其独特之处就是它的档案特色:首先是它的凭证作用。《清宫秘档》共25集,集集都用档案说话,用档案凭证,用档案来破解历史之谜。譬如,第 7 集《求真务实话雍正》,其稿本是在研读雍正朝 3 万余件…  相似文献   

8.
<正>档号是档案馆(室)在整理和管理档案的过程中,以字符形式赋予档案的一组代码。档号是存取档案的标记,并具有统计监督作用。档案行业标准《档号编制规则》(DA/T13—94,以下简称《规则》)中,档号的结构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件、页(张)号;第二种为:全宗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次与《档案与建设》接触是在常州轻工业学校临毕业那年,为写毕业论文要参考相关资料,从学校图书馆里借来了厚厚一摞《档案工作》《档案学通讯》及《档案与建设》等杂志,一册册泛旧发黄的期刊既厚重又独特。平时很少有人阅读这些专业刊物,它们只是静静的立在书架一角。1991年,我被分配至新沂市档  相似文献   

10.
耿涛 《山东档案》2015,(2):42-43
依法治档是指档案行政部门依据法律赋予自己的职责,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档案法律、法规案件,保证档案工作顺利进行的行为。加强依法治档,有利于提高社会各阶层的档案意识,有利于从整体上保证档案工作各项法律法规的具体实施,实现档案工作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宗旨。建国以来,档案工作日新月异的发展,得益于依法治档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档案法》颁布实施以后,档案工作有法可依,依法治档工作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国情的局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扬州市档案馆合作出版的《清宫扬州御档》(以下简称《御档》)一书,选录清代自顺治朝至宣统朝十个朝代与扬州有关的宫廷档案,全套书18册,计12967页,按朝代顺序排列。作为清史工程《档案丛刊》之一,《御档》具有较强的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档案事业已经步入了法制化建设轨道。档案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档案所有制多元化、成份多样化、载体复杂化、利用社会化的今天,档案部门必须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依法治档工作的新途径.提高依法治档水平,推动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荣 《档案学研究》1993,7(4):33-36
目前档案界对科技档案档号讨论的广度和深度都很有限,笔者认为对科技档案档号的认识还有待于提高,故发表一下个人观点作为抛砖引玉,希望作为学术的交流能推动科技档案工作的发展。 一、对科技档案档号定义的探讨 对科技档案档号最普遍、最传统的看法为国标GB/TI1822—89《科学技术档案构成的一般要求》:“档号是档案的编号,包括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页(件)号(科技档案号的档号包括分类号、项目代号、案卷号)。”笔者认为这一定义有许多不足之处。 (1)对科技档案档号与文书档案档号没有分开作专门的定义,科技档案档号的定义依附于文书档案档号之上,这从一侧面反映了科技档案学发展之不成熟,还需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的角度讲,图书与档案是密不可分的,好些图书几乎是集档案之大成.因此,图书遭禁毁,档案自然也难逃厄运.这里,笔者就中国古代禁书毁档的情形作一勾勒,从中或许可以增进对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和档案的认识.并得到某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标志着我国档案工作进入了依法治档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档是《档案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档案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实践证明,依法治档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只有加大依法治档的力度,以实际行动来维护《档案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才能促进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在这方面,兴城市档案局大力开展法治宣传和执法检查,使全市的档案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7.
档号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我们档案界的业务难题.1995年,国家档案局批准施行了《档号编制规则》,结束了我国档案工作中档号编制无标可依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科技档案档号定义浅探杨中华,毛京明,陆凤英目前,关于科技档案档号的定义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档案界对此的理论讨论也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未从内涵加以揭示,因此对于科技档案档号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就对《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  相似文献   

19.
"以档资政、以档辅政、以档育人"是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2010年7月到汕头市档案馆调研时向广大档案工作者郑重提出的。"以档资政、以档辅政、以档育人"的完整表述来源于肖志恒副省长对档案事业的长期关心、关注和思考,是领导档案工作的心得体会,是我党高级领导干部对档案利用理论的一次系统详述。探讨"以档资政、以档辅政、以档育人"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对于指导新时期我国档案利用工作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称的涉档犯罪,其含义蝗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所规定的关于针对档案(以档案作为犯罪对象)的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