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纾译介小说作为晚清知识分子了解西方的重要途径,不仅在文学上,还在更广义的文化层面架起了中西交流的桥梁。本文拟就林纾译作《李迫大梦》中对欧美文化的接受情况进行评析,通过详细对比华盛顿·欧文原作《瑞普·凡·温克尔》,展现林纾译文在伦理、宗教、政治三个层面的文化改写及其对西方两性关系、文学观念等层面的接受,以此透视清末传统文人在面对欧风美雨来袭时复杂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
刘志科 《文化交流》2016,(11):13-17
该文描述了浙江开化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新路的可喜情景。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花落开化,如今,"开化国家公园"凝聚35万开化人追梦绿色崛起。全文以简明生动的事例、确凿有力的数据,凸现诗画山水的生态开化惊喜世界。  相似文献   

3.
台湾的自由主义思潮滥觞于20世纪50年代,胡适、雷震、殷海光等创办的《自由中国》杂志是其最重要的舆论阵地。在对抗国民党威权政治的整整十年中,以《自由中国》为中心的知识分子群体提出了保障个人权利、促进民主政治、发展自由经济、建立立宪政府等带有西方古典自由主义色彩的政治理念,在当时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也对日后台湾社会兴起的民主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曾思齐 《文化学刊》2009,(6):178-181
17世纪末18世纪初,朝鲜李氏王朝统治下,闾巷文学呈现出贵族阶层主导下文学及艺术作品的飞跃性进步。闾巷文学,是作为士大夫——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之间的社会人即闾巷人所创造的文学。这些才华横溢的人,因为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约束,形成拥有独特社会身份的团体,并创造了代表自身阶层的文学作品。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朝鲜王朝最初的歌曲歌集本《青丘永言》。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涵溶性、多元性和整合性。中国知识分子浸渍在这种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文化氛围中,其血液里、骨髓里都渗透了这种文化的影响。就是到了近现代,即使是出洋留学、受到西方文化冲击者,如严复、梁启超、李叔同、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等,又有谁能超脱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影响? 到底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机制?要想从文化人格学角度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特点,似乎应从哲学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泰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素可泰王朝是泰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开端,对泰国文化和历史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重点探究了导致素可泰王朝后期衰落的综合原因,即中央集权分散,导致各个属国纷纷独立;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激化,使得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统治权力虚化;统治阶层沉迷宗教,导致思想意志软弱;属国及边城强大的割据势力削弱了素可泰王朝的军事实力;都城选址弊端严重,地形和地势不利于农业发展;处于兰那王朝与后期兴起的阿瑜陀耶王朝之间,腹背受敌,易受攻击;经济结构单一,以农业生产为主;对外贸易发展路线受到封锁;阿瑜陀耶王朝势力扩张等。该文从都城选址、统治者沉迷宗教、多边贸易被封锁等方面对素可泰王朝衰落原因进行新的补充,以期为泰国历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现存朝鲜王朝赴清代北京贺岁使、朝贡使的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十七至十九世纪西洋天主教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尤其是在北京活动的资料.在这些资料中,也可以看到朝鲜士大夫对西洋国与天主教的好奇和观察,也可以看到他们与当时北京传教士的交往,还可以看到朝鲜士大夫对西洋天主教态度的分化和变化.尤其是,通过他们向清廷进呈的<讨邪逆奏文>,我们看到十八、十九世纪之交,西洋天主教经由中国到朝鲜的传教努力,在"辛酉教难"中经历了一次怎样的挫折和变化.在这一不同民族、国家与宗教间的接触中,不仅可以了解东西方文化的传播历史,也可以看到同是东亚国家的日本、中国和朝鲜,在面对天主教传教时态度和策略的不同,并可以进一步借此分析这不同背后的政治与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期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共识。在美术方面,欧洲的油画被视为西方美术的代表。广州的贸易画、上海的圣像画是当时人们油画尝试的开端。随后西式美术教育先后在南北各地试行。  相似文献   

9.
王春鸣 《文化学刊》2011,(3):170-173
本文试图从晚清知识分子王韬的"废时文"说入手探究其政治文化观。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时代环境以及多元、客观的文化思想;在道、器之外,重视"人"的因素,促使王韬选择了"废时文"作为讨伐传统文化的入口。"时文"在他的文论中,既是承载旧文化的符号,也是传统文人的进身之阶,还泛指一切"不古若"、"不西法"之学问。从他对"时文"的解释与讨伐中,我们可以看到,以王韬为代表的晚清先进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一直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王韬"废时文"的呐喊,虽然充满了矛盾,却仍然高度彰显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转型过程中的革命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盛唐被视为中国古代社会开放、包容的标志性时代;但有很多人否认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依然开放、包容。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唐文化的胡化倾向,安史之乱前后唐文化开放性的不同表现等方面,以粟特胡姬为例证明包容与开放的文化态势贯穿整个唐王朝,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11.
南冥,姓曹,名植,生于公元1501年(明弘治十四年,燕山君七年),卒于1572年(明隆庆六年,宣祖五年)。他与李退溪生同年而后卒十四个月,同为朝鲜王朝十六世纪的性理学宗师。他的著作,后人编辑为《南冥集》,其中《学记类编》,是他的性理学代表作。南冥虽然...  相似文献   

12.
正确处理三种文化成分的关系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 ,中国社会发展的许多重大曲折 ,从文化史的角度审视 ,主要反映了我们在处理三种文化成分上的困惑与探索。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不断涌入 ,但在 1 91 9年以前传统文化依旧牢牢地占据着统治地位。民国初年统治集团的腐败和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迫使力图借重西方文化来寻求中国出路的知识分子毫不留情地揭露传统文化落后部分的弊端。 1 91 7年马克思主义文化进入中国后迅速发展。从此中国文化就由传统文化的一统天下变成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三种成分并存的局面。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以…  相似文献   

13.
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同西方文明开始了全面的接触、交流和融合,但这种接触与交流的关系却是以西方文明的主动和相应的中国文明的被动为特征的。这种双方关系上的不平等所造成的民族危机感,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对本民族传统的审视性反思。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朝两国文化交流角度,论证了清代文化是建构朝鲜实学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朝鲜实学的各派代表人物根据朝鲜社会由虚转实的实际需要,从四方面吸取了清代文化中大量的思想资源一是坚持顾炎武、魏源等人的经世实学思想;二是学习清代的"利用厚生之学";三是高扬清代考据实学;四是继承清代学者的气实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研究>已走过15个年头.在当前中国文化重新为人瞩目之际,回瞻<中国文化研究>与中国文化共命运的世纪走向,确实令人感慨与反思俱生,高兴与忧患共存.<中国文化研究>诞生于90年代的第3个年头,当时还是一个乍暖还寒、阴睛不定的时期,精神与世俗互为消长,光怪陆离,不一而足,<中国文化研究>也处于一个更为艰难与微妙的时代.人们还都记得,8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文艺与美学领域的人文思潮的兴起,人们再次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和研究.当时有些学者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精神是背道而驰的.1985年,在当时的文化热中,大型不定期文化学刊<文化:中国与世界>出版了.第一辑发表了<八十年代文化讨论的几个问题>一文,文中提出:"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传统心理、传统知识形态、传统行为方式,与现代社会必然要求于中国人的现代意识、现代心理、现代知识形态、现代行为方式之间的全方位遭遇了总体性冲突."而冲决这种传统的目的乃是使中国文化在80年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杨艾璐  杨宇 《文化学刊》2015,(1):233-234
<正>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得以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也许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选择与拒绝。我选择《鹿王朝》这本书的原因在于它承载着西丰人的生活和西丰的文化,运用文字建立起一个鹿业的"王朝",而其间也展示了整个"王朝"所构筑的历史文化符码。一、文化与土层:地域特质与历史文化的符号记忆可以说,西丰的鹿文化是独具地域特质  相似文献   

17.
记得以前去大城市,我像陈奂生进城一样,喜欢抬头看高楼大厦,然后数一下楼层,直到脖子都仰酸了。当时想,那些住在高层的人俯瞰我,大概就像看一只蚂蚁。  相似文献   

18.
道格拉斯.凯尔纳是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被西方理论界誉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分析者",也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他的文化批判理论已成为当代西方文论的经典论述。凯尔纳的文化批判理论不仅对于我们以理性的、科学的眼光分析文化批判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有利于我们批判地吸收、借鉴异质文化,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信念,为中国的文化研究构建新的观察视角和理论框架,从而更好地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积极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西方国家主导下,恐慌、谣言、歧视等信息充斥于全球信息流动中,进一步造成了全球极端主义、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国际传播秩序重构的必要性、可能性和路径再次引起越来越广泛的讨论。对此,中国创造性提出文明互鉴观,超越了西方中心主义,具有广泛的人类普适性。中国方案坚持文明对话、文化平等理念,以跨文化交流为支撑,促进全球信息的水平性、双向性、对等性流动,推动构建一个各国都能够普遍接受的兼具包容与开放的多元全球体系。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文化是科技在不断发展中积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但我国古代探索科技文化时,是将伦理放于首位,认为人在科技文化中的地位相当重要,但西方国家恰恰与我国相反,他们对于自然更加注重,认为理性精神非常重要。西方科技文化认为逻辑思维分析更为重要,尤其重视知识检验。在西方国家看来,探索科技时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检验知识。最初,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但由于后期发展不理想,反而被后来居上的西方科技赶超,最终取代了中国的领先地位。通过比较分析可知,造成这种局面与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特点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