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形理论”指的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阐述的关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理论。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出版以来,反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及那些自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围绕着转形问题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论争,有的人以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和第一卷相矛盾来否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的人对马克思在转形问题上的论证提出种种责难,有的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的不朽巨著。马克思为了写这部书,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开始,一直到他逝世,花了整整四十年的时间。可以说,《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精力的研究成果。虽然如此,在他生前只出版了第一卷,第二、三卷,是他逝世后由恩格斯编辑、出版的。至于第四卷,起初是由考茨基根据马克思的遗稿,于1905-1910年,以《剩余价值学说史》的书名单独出版的;后来,1954-1961年,又重新按照马克思的手稿次序,编辑出版了《剩余价值理论》的俄文新版本。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的三卷本,就是根据这个新版本翻译的,成为《资本论》第四卷。恩格斯谈到这部著作的伟大意义时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象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马克思自己也说:《资本论》的出版,“是向资产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共四大卷,《剩余价值理论》是它的第四卷。马克思把前三卷称为“理论部分”,后一卷称为“历史文献部分”。《资本论》的总体就是由这两部分构成的。理论部分考察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而历史文献部分考察的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从“生产力也包括科学”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写作过程中,深入研究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新观点。他在1857年到1858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草稿)中就概括性地提出,“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对科学这种生产力作了明确的规定:把自然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中通过批判自由主义民粹派的唯心史观和主观唯心主义方法,捍卫并系统阐发了马克思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列宁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资本论》第1卷第1版序言这两篇概述了唯物史观的重要《序言》结合在一起,阐明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并用“两个归结”概括和阐明了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方法.列宁论述了马克思从19世纪40年代提出唯物史观到通过写作《资本论》验证唯物史观的过程,阐明了“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证明了的原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使用过异化概念,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二十三年之后,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又使用过异化概念。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曾经使用异化概念应当怎样认识?这是当前我国理论界争论异化问题必须弄清楚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绝对地租的理论,去掉资本主义性质,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现阶段征收绝对地租费用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结果之一是……它一方面使土地所有权从统治和从属的关系下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又使作为劳动条件下的土地同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所有者完全分离……。”(《资本论》第三卷,第693页)因此,“土地的资本主义耕种”是以“执行职能的资本和土地所有权的分离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以下简称第五章)中,以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为对象,详细地考察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为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打下了基础.但是,人们在对作为第五章研究对象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理解上,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有些同志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其中劳动过程是生产力,价值增殖过程是生产关系."(华东师范大学《<资本论>第一卷难题解答》第124页)持这一观点的还有愈明仁同志的《<资本论>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是一座伟大的宝库。《资本论》中关于土地资源的论述,对于在四化建设中认识土地资源的作用、特点以及更好地珍惜土地,节约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引用过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的著名的话:“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马克思是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创始人,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因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创立,而否定了另外一个事实,即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劳动并不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等主要著作中曾经预言,社会主义社会是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关系的社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并且预计“这个联合体的生产品是社会的产品。……在那里,人们同他们的劳动和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无论在生产上还是分配上,都是简单明了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5—96页)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在一个集体  相似文献   

11.
(一) 价值、市场价值和生产价格及其相互关系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首先从抽象的形态上分析了价值的实体、价值量及其变化规律。马克思说,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是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形成的;价值是社会实体的结晶,“是耗费在商品生产上的社会劳动的物化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资本论》的哲学底蕴与现代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马克思“早年实践观———中年唯物史观———晚年世界历史观”的哲学思想精华,集中体现在《资本论》的整体创造过程之中,《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代表作,而且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制高点;2《资本论》中蕴涵着创立唯物辩证法体系的“马克思构想”,从哲学高度解读“《资本论》的逻辑”,从理论上再现“马克思辩证法构想”,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的思想基点;3对于马克思唯物史观来说,早期手稿只是思想萌芽形态,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则是核心原理形态,只有《资本论》历史观才是系统展开的发达机体形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农业生产活动所作的精辟分析,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指出,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社会分工的基础。超越于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只有当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足以使农业中出现剩余劳动,能为社会提供剩余农产品,社会分工才能存在,而且,只有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分工才能进一步发展(参见《资本论》第一卷第561页,第三卷第716页)。这些论述论证了农业劳动在社会分工的产生及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了农业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命题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所运用的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学习其立场、观点、方法。《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充满了活生生的辩证法。只有弄懂马克思的方法论,对该篇的内容才会有准确的理解,学习也才能深入。具体地说,对于《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的学习,我们特别要注意下述具体的方法。首先是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是辩证法的核心。全部《资本论》,都运用了矛盾分析法,第二卷第三篇所  相似文献   

15.
一《资本论》中关于必要劳动内涵的五种规定马克思说过:“用同一术语表示不同的意思是容易发生误会的,但这种现象在任何科学中都不能完全避免。”(《资本论》第一卷,第243页)在《资本论》中,关于必要劳动的不同内涵,就属这种情况。为了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必要劳动理论的全面论述和对必要劳动进行深入研究,有必要将《资本论》中关于必要劳动的论述及其不同涵义,作一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①列宁指出,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是《资本论》的“基本思想”,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它对于我国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一、社会经济形态不是一个“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活的机体马克思不是抽象地一般地考察社会经济形态,而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作为《资本论》研究的主体。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考察,同资产阶级经济学不同。从作为资产阶级科学的古典学派,到当代垄断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由于他们的阶级偏见,总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成是人类社会的永恒形式。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这种非历史主义的唯心史观,强调指出,他既不用玫瑰色来描绘资本家,也不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看成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是马克思生前亲自校改过的最后一个《资本论》版本。在校正工作开始时,马克思“就感到作为依据的原本(德文第二版)应当作一些修改,有些论述要简化,另一些要加以完善,一些补充的厉史材料或统计材料要加进去,一些批判性评注要增加,等等”。因此,用马克思自己的话说,“这个法文版本”,“在原本之外有独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第二卷所阐明的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的这些重要经济理论中,包含着许多对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发生效力的基本原理。学习《资本论》第二卷,正确掌握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着重阐明的资本流通的理论,对于改进社会主义经济的经营管理、改革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果和计划工作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当前,全国都在开展《资本论》第二卷的学习,本刊自本期起开辟《资本论》第二卷的讲座专栏,连续发表有关文章,供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1885年5月5日(马克思的生日),思格斯为《资本论》第二卷写了序言。除了叙述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经过、以及恩格斯编辑《资本论》第二卷所根据的稿本和有关编辑情况外,在序言中,着重揭穿了所谓洛贝尔图斯首创剩余价值理论的谎言,深刻论述了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新贡献。这个序言特别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正确地、系统地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光辉巨著《资本论》中,较多地和普遍地运用了“绝对”、“相对”这一哲学范畴。“绝对”和“相对”的透彻阐述和展开,成为马克思完整表述和体现他的经济学说中各种经济范畴之间内在联系的最好形式之一。探讨《资本论》中“绝对”、“相对”的辩证思想和方法,不但能更深刻地认识与掌握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的哲学体系,而且也能更好更系统地学习与理解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