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新世纪初期,大众传媒与手机短信服务全面合作。手机短信的传播特点和拇指经济的巨大商业价值是大众传媒与之结合的内外部原因。但两者在合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某些大众传媒因对商业利益的过分关注损害了受众的切身利益,产生了对大众传播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忽视受众人格需要,把人物化;侵犯受众知情权,违背诚信原则;侵害受众财产安全,价格有失公允;损害大众传媒生命健康,后患无穷。  相似文献   

2.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认同的产物,而信息传播是政治认同产生的必要条件。信息传播是否带来政治认同,主要取决于信息的性质和流量与信息传播的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农民的信息传播中存在政策传播截流、负面信息封锁、利益需求信息传播受阻、大众传媒信息沟通低效、不良信息传播等障碍,对农民的政治认同造成了负面影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通过缩小城乡“知识淘”、培育和引导农村意见领袖、增加政府信息透明度和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功能,构建良好的信息传播机制,能够有效地增强农民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传播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传播作为大众传媒家族中发展迅速、后来居上的全新媒介,与传统的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电影等大众传媒相比,有着自己极为独4特的性质。从网络传播的整个过程看,具体表现在实时不间断传播、跨媒介传播、网上人际传播、多向互动传播、非线性海量传播等几个方面。充分认识和全面把握这些特性,能更为有效地发挥网络传播的积极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从传播学角度透视手机短信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短信是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其兴盛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作为目前人际传播的流行方式之一,手机短信在运行实践中也逐渐担负起了大众传播媒介角色。手机短信的传播强化了"意见领袖"的功能,其现存弊端及发展前景都值得我们从传播学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媒的“窄播”服务功能龚炜“窄播”是大众传媒根据某些特别的受传者的需要,进行的有特别内容的传播。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面向广大未知的、不确定的受众进行大量的信息复制性传播(即广播)──相对应,一起构成了信息时代的传播系统,完善了大众传播的功...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与文学的后现代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逐渐打上了后现代社会的烙印。文学与影视的联姻,网络文学的崛起,文学的视觉化策略,已经成为后现代性文学的重要表征。在文学的书写与传播中,大众传媒无疑成为了后现代文学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利用大众传媒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不仅是要发展农村经济.更要同步建设新农村文化,改变当前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匮乏现状,从而保证农村经济的持久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进步。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相比较其他方式,大众传媒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目前大众传媒对农村的信息传播严重不足.各级政府以及媒体应采取措施利用大众传媒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建设农村公益性媒体.综合各类型媒体构建农村复合型网状传播结构,对农传播的媒体内容和形式要切实贴近“三农”。  相似文献   

8.
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传播在大众传媒中异军突起,它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同时,也对其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本文提出了减少或避免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社会化负面影响的策略,希冀全社会重视网络时代青少年的社会化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流行音乐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进人们的生活并流行起来的。在此过程中,大众传媒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流行音乐的传播是靠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实现的。大众传媒下流行音乐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流行音乐在总体上体现了对时代精神的趋附与追随,满足了大众获取文化享用的需要;另一方面流行音乐的娱乐消遣价值,冲淡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因此,要加强大众传媒舆论的控制,正确引导流行音乐,以促进社会和谐健康。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新疆社会中,大众传媒传播通过传播现代经济观念、现代经济文化信息,丰富着新疆受众的物质生活。大众传媒同时通过丰富新疆现代语言与节日文化,丰富了新疆各民族现代化的社会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拇指语言的交际日趋广泛,也引起了各方学者的关注.拇指语言的鲜活、幽默还得益于修辞格的运用.其中镶嵌、仿拟、歧疑三种辞格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解读这三种辞格来感受拇指语言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2.
短信传情所营造的私人空间是一种虚假的私人化空间,其所标榜的差异实质为抹平的差异。短信所宣传的情感交流的即时性其实是非即时的。短信传情会加剧人们在日常情感交流中游戏心态的形成,使得日常感性丧失其与生命体验的根本联系。  相似文献   

13.
手机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介,对维吾尔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以新疆医科大学为样本,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维吾尔大学生手机短信的使用现状及流行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行为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文体概念,短信文学指一种篇幅短小、富于意味、用于手机交流的文本样式。作为一个集合概念,短信文学指短信中具有文学性的那部分短信,指篇幅短小、富于意味、用于手机交流的短信。短信文学在体制上具有篇幅短小、标题省略,富于意味、用于交流的特点,文本在整体上具有体制多样性.文本复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resources promotes the view that it is critical for managers to provide accurate feedback to employees, yet little research addresses rater tendencies (i.e., the mum effect) and attitudes that influence how performance feedback is given. Because technology has changed the nature of communication in organizations (e.g., feedback given by e‐mail), there is a need to determine how a feedback giver's preference for the delivery medium might influence the message. In this article, we develop three scales measuring the mum effect, discomfort with giving feedback, and feedback medium preference to determine feedback givers' tendencies, which may be used to improve feedback delivery. We then used these scales in a feedback situation. Findings are reported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短消息服务(SMS)是广泛应用的电信增值业务,短消息服务提供商(SP)通过短信网关与移动遮营商连接,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不同的移动运营商使用不同的短信接入协议。SP端SMS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应用于短信收发,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其结构设计合理、接口定义灵活,支持多种协议接入,支持各种内容服务以插件的形式接入系统,能够方便地加入新协议和新内容服务。  相似文献   

17.
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媒体不同于其它媒体的典型特征之一在于其交互性。这种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众传播中讯息的单向流动和反馈极少的现状,不但使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同步或异步交互,而且也使受众之间有了大规模的交互,从而对网络媒体的传播效果造成不同于其它媒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短信在担负传递信息重任的同时,其自身也成为当下引人注目的大众文化现象。短信话语在内容上可以分为日常、祝福、幽默、创作型短信。作为文学的创作型短信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产物,它不但具有情感隐私性、短小精悍性、语言生动性等特点,同时也包含着后现代艺术中大众化、娱乐性、复制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黎畅 《海外英语》2014,(18):244-246,285
Code-switching, a natural phenomenon that consists of alternating two or more languages in bilinguals’ discourse, has traditionally been examined in its oral production. For over three decades,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emphasized on its form,meaning, and grammatical patterns. However, very little research focuses on code-switching in short message form. Code switching is a quite common phenomenon. As cell phones become the communication tools used by people more frequently, short message language(SM) attracts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de switching in the SM language, it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more about its use and explore more information for our study.  相似文献   

20.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时尚有效的交流工具,运用于节日祝福、娱乐等方面,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书写和交流习惯。本文着重探讨了节日祝福短信的语言特色,如化用专有名词、采用非汉字字符、化改诗词、歌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