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病"让人痛苦、"毒"令人恐惧,两个字合体,更是让人避之不及。当生物学家说,每个人都自带380万亿个病毒时,也许那一瞬间你有五雷轰顶的感觉。就算没吓到自己,也开始嫌弃自己了吧?病毒的数量与大小一个体重70千克的人,全身有30万亿个细胞,其中84%是血液红细胞。生物学家却说病毒比细胞还多,难道我们身体的大部分是病毒?当然不是,因为数量并不代表体量。虽然人体细胞已经小到人眼看不见,但比细胞小得多的东西,还真有不少,比如细菌。我们每个人体内至少有38万亿个细菌,比人体细胞还多。但是,这些细菌的总重量,只占我们体重的1%~3%。这就是说,平均来看人体细菌比细胞小几十倍到上百倍。  相似文献   

2.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细菌就是疾病、瘟疫的代名词,许多可怕的流行病都与细菌有着难以解脱的渊源。但是,也许我们想都没想到,并非所有的细菌都是这么青面獠牙、穷凶极恶的,许多细菌其实还是非常“温柔可爱”的。与人体细胞友好相处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细胞种类其实都是由90%的细菌细胞和10%的人体细胞所组成。成年人的身体里至少生存着500个种类的细菌,细菌细胞的总数可达100万亿个,是人体细胞数的9倍。看了这些数字后,知道了我们的身体里竟然被这么多的“异类”占据着,是不是会让我们感到不寒而栗?这些占了人体绝大部分细胞的细菌会不会“喧宾夺…  相似文献   

3.
《科学生活》2009,(1):60-61
我们的肌体由100万亿个细胞组成,但是90%不是人体自有的:细菌、真菌、病毒、微生物、寄生虫。这些外来生物将我们的身体作为"殖民地"。在这些入侵者之中,个头最大的当数寄生虫。  相似文献   

4.
数字人体     
人类的足迹上至太空,下至深海,我们对宇宙和地球的秘密了解越来越多。可是,我们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往往还不够。现在,让我们通过数字来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吧。有一些数字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比如, 我们有五官,有四肢,每只手有5个手指,每只脚有5个脚趾;我们的身体由206块骨头组成,附在其上的骨骼肌有600多块;一个成年人的血液总量在4升以上。然而,我们有更多不熟悉的数字。人体是一个巨大的细胞王国,在这里居住着的细胞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人是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开始发育的,可是到婴儿呱呱落地时,光脑细胞就有140亿个。当人成年时,组成身体的细胞大约有60万亿个。人体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直径为0.2~0.5毫米,肉眼勉强可见。人体内最小的细胞是小脑颗粒细胞,直径为5~8微米。人体内最长的细胞是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其长度在1米以上。的“钢筋”,能够承受巨大的压  相似文献   

5.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11,(2):13-14
天上繁星有多少? 满天繁星究竟有多少?美国天文学家为此给出一个答案:大约有3后面23个零那么多。每个人的人体细胞约有50万亿个,地球上约有60亿人,二者的乘积刚好是3后面23个零。换句话说,天上的星星与地上人体细胞总数相当。  相似文献   

6.
龙振昼 《知识窗》2007,(10):52-53
每个人体内都有100万亿个之多的细胞,而其中只有10%属于自己,剩下的都属于那些外来者:细菌、真菌以及其他微生物.  相似文献   

7.
正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人体的细胞平均每七年全部更换一次。不过,真实的情况可要比这复杂得多。两位以色列科学家对人体各种细胞的更新速度做了一次大普查。此前,他们曾对人体细胞的总数和基本构成做过一次普查,估算结果是:一个成年人的细胞总数大约为370万亿个。  相似文献   

8.
问专家     
正你有多少个细胞?据估计,人体平均由大约37.2万亿个细胞组成。如果一个个数,数完这些细胞将需要超过100万年的时间。那么科学家是怎么得到这个数字的?来自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员对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分类,然后收集人各个器官和各个系统的细胞总数,通过总数相加得到了这个数字。精确细胞数量可以提高人体计算机模型的精度。这能帮助科学家绘制疾病地图,有利于确定治疗方法。比较病患与正常人特定器官的细胞数量能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相似文献   

9.
杨冬 《百科知识》2021,(19):32-34
除了自身的细胞外,我们身上还生活着大量细菌,它们构成了肠道正常菌群.目前,科学家认为,构成正常菌群的细菌是在新生儿出生后最初几个月内定居到人体中的,这个过程被称为定植.那么,正常菌群的定植对于人体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是细胞内微小的细胞器,平均每个细胞里有300-400个线粒体,整个人体里有1亿亿个.本质上所有的复杂细胞里都有线粒体.线粒体看上去像细菌,因为它们从前是自由生活的细菌,后来大约在20亿年前适应了寄生在大细胞里的生活.它们还保留了基因组的一个碎片,作为曾经独立存在的印记.它们与宿主细胞之间纠结的关系织成了生命所有的经纬,从能量、性和繁殖,到细胞自杀、衰老和死亡.  相似文献   

11.
人体大约是由50万亿细胞组成。它们构成了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像心、肝、脾、肾、脑等。正常的细胞生长和分裂繁殖,是受到体内某种特定功能严格控制着的,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发育、生长。在人成年以后,有几种少数细胞再不具有分裂繁殖能力了。但多种细胞仍然继续不断地分裂繁殖,以取代由于损伤、衰老死亡的细胞。这个分裂和繁殖,同样受着体内某种特定因素所严格控制着的,按照正常的细胞功能指令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体正常组织和器官得以存在和延续,从而维持着正常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结构。 人体所有的细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组,在每次细胞正常分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们的体内,住着数以万亿计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它们寄生在我们的皮肤、口腔、肠道等部位,你能找到它们吗?皮肤细菌不久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绘制出潜伏在人体皮肤表面的真菌种类分布图。原来,脚后跟的真菌构成最为多样化(约80多种),胸部和腹部拥有的真菌种类最少,而马拉色菌在人体上最多。人的脚后跟、脚趾和趾蹼上的真菌包括马拉色菌属、曲霉菌属、隐球菌属、红色酵母菌属和附球菌属等,但你若因此认为这些地方是人体最脏的地方,那  相似文献   

13.
人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目录人体是大约100万亿微生物细胞的宿主,其中大部分在肠道中,在那里它们对人的生理和营养都有深远影响,而且现在还被认为对人的生命非常关键。肠  相似文献   

14.
<正>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和人类肠道宏基因组学(MHIT)计划完成后,人们对自身携带的微生物有了清楚的了解。从人类历史开始之时,微生物就寄居在人体之中。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人体中寄居着数万亿微生物,它们的数量超过了人体细胞,二者之比为10∶1。而且,人体内的微生物主要寄居在肠道内,共有  相似文献   

15.
杨冬 《百科知识》2021,(7):20-21
我们的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你也许会说,当然是各种各样的人体细胞了.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人体中绝大多数的细胞其实不是人体细胞,而是各种微生物的细胞,此时,你又会怎么想呢? 无论你作何感想,事实的确如此.我们的身体中定居着大量微生物,一个人身体中微生物的数量远远超过其机体细胞的数量.这些微生物不仅包括细菌和真菌,还有数量庞大的各类病毒.  相似文献   

16.
人体由100多万亿细胞组成,虽然科技日新月异,但人类对自己认知却仍极有限,特别是人类对病因研究、疾病诊断及治疗,以及人体与环境复杂交互关系的研究,缺少精确量化的计算模型。“数字化虚拟人”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精确数据和依据,帮助人们认知自己。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信息》2010,(7):10-10
<正>封面故事:人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目录人体是大约100万亿微生物细胞的宿主,其中大部分在肠道中,在那里它们对人的生理和营养都有深远影响,而且现在还被认为对人的生命非常关键。肠道微生物帮助人从食物中摄取能量,肠道微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18.
人体表面和人体内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由于人体中的微生物大部分是各类细菌,所以人体微生物和细菌一般是同义指称。研究发现,仅在人的肚脐就生存着67种不同的细菌,这就构成人与细菌要么是共生共存,要么是相互抑制的多种关系。但是,人体和细菌并非只是一种双边关系,而是三边甚至多边关系,因为在人体内除了人和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抗生素是我们对付体内致病细菌的有效武器,但狡猾的细菌不断变异,逐渐对大部分抗生素具有了耐药性。所以,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的方法来抵抗耐药细菌。招安病毒研发状态:人体临床试验阶段细菌有天然的敌人,那就是被称为噬菌体的病毒。它们感染细菌后,会在细菌体内复制自己,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最终使得细菌死亡。之后,繁殖出的大量噬菌体便会冲破死亡细菌,再去感染其他的  相似文献   

20.
<正>太空生活对人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宇航员不仅要应付失重、辐射等外部问题,事实上,他们还要防肚子里的"虫子"——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作乱。他们有理由担心,在太空中呆的时间一长,这些微生物或许会背叛他们。众所周知,在人体肠道内,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单从数量而言,是人体细胞的10倍之多。其中很多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比如帮助消化食物,制造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监护免疫系统等等。当宇航员飞往太空时,它们当然也搭便车去太空"旅行"了。可是,这些微生物在太空微重力的环境下表现如何,这一点过去被科学家极大地忽视了。譬如,最近的几项研究表明,寄生在肠道内的一种会导致食物中毒的细菌沙门氏杆菌,在太空中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