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伦理思想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子伦理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无为不争,知和处下,以柔胜刚,信者吾信,不信者亦信”思想,也是一种充满了心理学意义的文化,其特异的超脱思想与哲学伦理态度,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运用老子伦理思想进行心理调适,保持身心健康,进行心理建构将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心理承受力自测问卷》对15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承受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与心理承受力存在极其显著性正相关;其中客观社会支持与心理承受力呈显著性正相关,主观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均与心理承受力呈极其显著性正相关;(2)大学生主观社会支持的不同水平、社会支持利用度的不同水平在心理承受力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承受力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主观社会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能联合预测心理承受力的17.7%。说明培养大学生主动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利用社会支持的能力,能够提高其心理承受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了160名大学生的竞争心理与其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结果如下:(1)大学生竞争心理中的竞争动机维度在生源地上存在差异;(2)大学生竞争心理的维度中,竞争倾向、竞争动机和竞争内容均与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呈显著正相关,竞争动机可以显著的预测其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动力。本文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北省某本科院校1156名本科大学生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创新能力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三者均处于中等水平,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其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会随着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的增强而增强,各高校应通过提高学生社会支持和积极开发心理资本来提高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社会和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其所面临的心理安全危机一般要明显高于社会上其他同龄群体。面对近年来大学生中出现的愈来愈明显的心理问题,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准确把握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与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危机应对水平。保障其心理安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在当代社会状况下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中。个体、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使得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而作为一种思想文化观念,大学生自身的政治心理发展又在客观上不断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客观存在环境。从整体上看,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变化与社会政治心理的变化存在着既一致又背离的状况。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表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政治多极化时代境遇的变化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变动的重要因素,是决定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优良与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女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基本状况及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56名女大学生.结果发现,女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整体水平较高,在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及社会支持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压力事件与社会支持对心理韧性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社会支持各维度以及压力事件中的受惩罚、丧失因子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心理韧性,而压力事件中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其他因子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在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影响的路径中,无论是来自压力事件、社会支持的直接效应,还是压力事件通过社会支持进而影响心理韧性的间接效应均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和中坚力量,如何在锻炼其强壮体魄的同时健全其心理素质也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一个重点问题。在我国近些年的高校田径教学中,只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而在很大程度上轻视甚至是忽略了对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大学生心理状态不容乐观,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加强田径运动对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本文中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心理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会化是大学生人格形成,走向社会的重要过程,心理的社会化又是大学生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心理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大学生心理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心理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其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学习心理素质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密切相关。学习心理素质结构、学习心理差异以及学习心理干预是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以社会适应为指向的研究是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是影响其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存在攀高心理、盲目依赖心理、焦虑和恐惧心理、自卑与自负心理以及利己心理等。大学生自身、家庭、社会以及就业指导工作滞后是影响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四个因素。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积极开展择业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以及社会的关注与引导是解决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对策。因此,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积极地进行调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心理资本、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影响,采用习得性无助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随机抽取的1 497名大学生施测,用AMOS17.0建立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心理资本、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习得性无助产生显著负效应(P<0.01),其中心理资本的作用大于社会支持;社会支持通过影响心理资本间接缓解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效果大于其直接影响;提升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的习得性无助状态,减少其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和行为问题的产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激烈,部分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没有进行系统的心理辅导,导致其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在社会工作与生活中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对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升其自我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本文通过设计实验的方式,对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能否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阮籍人格心理的超我意识具有自由超脱和批判世俗的特点。在现实环境和自我意识的压抑下 ,产生“超我—自我”的心理冲突和道德焦虑 ,并在《咏怀》诗中通过自卑与自责的方式凸现出来。其超我意识是在家族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及认同下产生发展的 ;同时他内向软弱的性格和与政治的疏离关系 ,又使超我无法突破自我的压抑。阮籍超我意识的理想人格从勃兴到分裂 ,是当时社会条件下他的个体人格悲剧  相似文献   

15.
从对陶渊明的创作心理、生存心理、社会心理的分析和研究入手 ,探讨陶渊明隐居生活的动因和价值 ,试析陶渊明的孤独而且超脱的隐居生活对他创作的巨大影响 ,说明了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重新认识陶渊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谈谈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及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 ,其心理素质决定着大学生将以什么样的面貌跨入新世纪 ,而时代的特征正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素质走向。面对新世纪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素质结构中显得更为重要 ,心理教育将显得更为迫切。一、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1 .心理卫生教育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健康 ,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 ,还应有健全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在现代的健康概念中 ,人的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 ,并能充分发挥这几方面的能力。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指出 ,心理———社会因素与生物…  相似文献   

17.
心理成熟是个体真正成熟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在与内外部环境的博弈中进行自我心理经营,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和成熟。对大学生心理经营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大学生心理经营的迫切性与可能性,并对大学生心理经营方略及其发展完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的联系,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互吸引与排拒的心理状态。本文所研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其身边各种社会领域里与人交往过程中所建立的各种联系纽带。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的巨大变化及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众多要求,但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在为人处事方面常引起心理冲突,产生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许多心理冲突,主要表现为“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实际能力与期望值”和“情感与理智”等方面,这些心理冲突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正确认识和化解这些冲突是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