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有让幼儿真正理解歌词,幼儿才能很快学会歌曲。为此我在教小班幼儿学习《小朋友爱上幼儿园》这首歌时,做了以下尝试: 我先出示一幅鱼在水里游的图片,请小朋友自由组织语言,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小朋友们纷纷举手说“小鱼在水里游”、“小鱼在水里做游戏”、“小鱼在水里玩”。最后我小结“小鱼爱在水里游”,让幼儿跟着念一遍,幼儿很高兴地接受了。  相似文献   

2.
在我带过的班级里,很少因为编排座位出现矛盾。究其原因,在于我很好地坚持了以下五条原则:一、公平公正原则座位编排的第一原则应该是公平公正。我采用的方法是,把男、女生从低到高“升序”排成两列,然后男女搭配,从教室的第一排依次往后排列。这样的编排方式即使孩子或家长有异议,班主任也可以有理有据地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3.
有些歌曲形象鲜明生动、呼之欲出,具有很强的视觉联想效果,因此较适合运用绘画手段反映歌词内容,辅助教学。如歌曲《春》写了代表春天特征的四样东西:青草、花、柳树、布谷鸟。歌曲的旋律较有规律,节奏感也很强。于是,我用具体、直观的形象表示歌词内容,用大小特征反映节拍的强弱,设计了这样的图画(如图)。在教唱这首歌时,我先请幼儿完整欣赏歌曲,然后说说歌曲的内容。当幼儿一一说出草、花、柳树、布谷鸟时,我马上用水粉笔在白卡纸  相似文献   

4.
一、把课堂教学作为责任教育的主渠道1.在音乐课里,运用榜样示范法进行责任教育。我在教幼儿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时,先将歌词编成一个小故事:有一只小乌鸦的妈妈年龄大了,不能动了,小乌鸦去捕食,找到好吃的食物急忙带回家送给妈妈吃,它多么孝敬妈妈啊!讲完故事后,我设计提问:如果你的妈妈生病了,你该怎么做呢(幼儿换位思考)?然后请幼儿来玩角色游戏,一名幼儿扮妈妈,一名幼儿扮孩子,"妈妈"这时表演生病了,扮"孩子"的幼儿  相似文献   

5.
“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喂,喂,喂,你在干什么?哎,哎,哎,我在学唱歌。”孩子们正在玩音乐游戏《打电话》,我灵机一动,能不能把歌词改一改,用于数学活动中呢?数学活动时,我请十名幼儿站成一排,告诉幼儿从左至右的排列顺序,指定一名幼儿做接电话的人,再让台下一名幼儿打电话给他,全体幼儿先唱:“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接着打电话的幼儿唱:“喂,喂,喂,你排在第几?”接电话的幼儿回答:“哎,哎,哎,我排在第三。”随后又按不同的排列顺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用“童言无忌”来形容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话语,他们不经意间冒出的话常常让人捧腹大笑,在一次公开课上,我也领教了一回现代孩子的“直言不讳”。那是一节音乐课,我教孩子们学唱一首歌曲《我的心情》,活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幼儿了解颜色与情绪表达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创作的图画仿编诗歌,用创编的歌词唱出新的歌曲。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快的,创编能力也很强,有的说出了:“妈妈生气时是黑色的,我开心时是红色的。”“妈妈温柔的时候是蓝色的,发脾气的时候是灰色的。”……为了让孩子们创编更多的内容,我引导他们…  相似文献   

7.
对比欣赏效果好过去我上音乐欣赏课,每节课总是选择一首乐曲或歌曲,让幼儿反复听几次,欣赏其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由于没有比较,幼儿一时较难判断歌曲或乐曲的基本格调,对乐曲的感受也不深。以后,我选了《小红花》、《小海军》和《摇篮曲》这三首格调迥异的歌曲,让幼儿进行对比欣赏,启发孩子们用比较的方法来感受这些乐曲。这样做效果还真不错,孩子们能较快地领悟这三首歌曲的不同格调及所表  相似文献   

8.
音乐与语言密不可分,一首首活泼、欢快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动听的乐曲就好像描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还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那么如何寓语言教育于音乐活动之中呢?一、有意。即有意识。就是指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如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为掩护战士和老乡而英勇牺牲的事迹。在教唱这首歌时,我首先从歌词入手,把歌曲内容编成一个感人的小故事,声情并茂地讲给孩子们听,以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9.
设计意图 韩剧《大长今》吸引着干家万户,该剧优美抒情的主题曲。也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他们也时常哼唱着“噜啦啦,噜啦啦……”的旋律。这首韩国歌曲,有着不同的版本。我有意识地选择了韩语版和中文版的儿童歌曲供幼儿欣赏,让幼儿在感受韩国音乐的同时,了解韩国习俗文化,同时也激励幼儿不怕困难,保持乐观的心态,做一个快乐的娃娃。  相似文献   

10.
许菁 《学前教育》2008,(4):47-48
设计意图 “花儿”是西北独特的民族艺术。在一次教唱具有民歌风格的幼儿歌曲《小燕子》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花儿”这种山歌演唱形式很感兴趣。在主题活动“我的家乡——兰州”中,我和幼儿一起收集具有家乡特色的资料,许多孩子的家长从现场拍摄或从网上下载了关于“花儿”的图片。孩子们纷纷让我讲“花儿”是什么意思,有的孩子还学着电视哼唱。为了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我设计了《左面是黄河右面是山》的音乐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1.
向孩子学习     
有一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了,但记忆犹新。那天的音乐活动是复习歌曲《小娃娃跌倒了》,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让幼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在为第三乐句“我快快地跑过去,抱起小娃娃”配器时,我问幼儿:“这一句用什么乐器比较好?”幼儿说:“沙球。”我问为什么,幼儿说:“沙球的‘沙沙’声像走路声。”我  相似文献   

12.
目前,社会上风靡一时的“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已神速流行于孩子们中间。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一次音乐活动时,我让幼儿演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当一幼儿唱出“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时。全班幼儿都“声情并茂”地唱起来,连平时胆子最小、说话怕羞的小女孩也放声地歌唱着。在孩子们中间,为什么如此普遍爱唱情歌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幼儿年龄小,好模仿,再加上情歌曲调  相似文献   

13.
一天下午,见幼儿玩表演游戏《小猫钓鱼》时还缺几条小鱼,我便又剪了几条,涂上广告色后放在游戏角。我嘱咐孩子们说:“现在谁都不要去碰它,等颜色干了以后,再用它来做游戏。”不一会,便听见幼儿的报告声:“徐老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幼儿座位编排,有利于秩序管理和活动的顺利开展。不同形式的座位对幼儿个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应将座位安排视作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在安排幼儿座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宽敞明亮的大教室里,近百个学生座位一改“直线+方块”式的传统排列(左图),错落有致地朝着老师讲台,呈弧形对应(右图)。这是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实验小学青年教师林文水设计发明并获得专利的新型“教室座位排列法”。 传统的教室座位与老师讲台平行摆放。据测算,这样的课桌摆法,学生必须不同程度地或斜视或扭脖。长期受到这种不良的强制作用,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发育。为此、林文水经过两年多反复论证与实践,把所有学生的座位都与老师讲台的中心线横向呈弧形对应排列,形成“点向集中教室座位排列法”。这样,无论坐在教室的哪…  相似文献   

16.
音乐与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像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还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那么,如何寓语言教育于音乐活动之中呢?我们的做法是: 一、有意。即有意识。就是指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如,歌曲“小乌鸦”讲了小乌鸦每天急忙赶回家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这样一件事,在教唱这首歌曲时,教师从歌词入手,把歌曲内容编成一个感人的小故事讲给幼儿听,然后问幼儿:乌鸦妈妈养了  相似文献   

17.
在教完《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时,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为了完成改编的任务,各组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根据歌曲的主题、内容、情感特色来编排舞蹈动作、创作旁白、制作道具、设计人物造型等。在各组的“汇报演出”中,每位学生尽管在其中担任了不同的角色,获得了不同经验,都能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艺术的熏陶。  相似文献   

18.
活动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在小班儿歌《滑滑梯》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带幼儿走出教室滑滑梯。我问孩子们:“这么多的小朋友,该怎么玩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地玩。”“对!”我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以后在幼儿有秩序地滑滑梯时,我根据儿歌内容和孩子们有意识地进行谈话:  相似文献   

19.
学说绕口令     
学龄前幼儿常有发音不准的现象,用绕口令纠正发音是个好办法,但幼儿初学绕口令却不那么容易。我发现用图示的办法帮助幼儿理解、记忆绕口令,效果很好。那天,为了矫正幼儿 liang 和 yang 的发音,我选了一个《小良救羊》的绕口令。开始,我先把关于这个绕口令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他们,孩子们很感兴趣。接着,我把绕口令说给他们听,孩子们却皱起了眉头。我越是慢慢说,他们越糊涂,一着急我也说不清了,嘴上直“拌蒜”,这场面真让人哭笑不得。这时,我忽然想起三四岁的幼儿在画中会用蝌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 网络歌曲《两只蝴蝶》表现的是恋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其内容并不适合幼儿,可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孩子们在模仿演唱,能感受到孩子们对歌曲旋律的喜爱。因此,我以改版的《两只乌龟》为欣赏切入点,以亲情为主线,使其更适合幼儿的发展需求.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