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洁 《教书育人》2006,(10):84-86
课程设计所产生的各种课程文件,只能看做是预期的或理想的课程,要实现这些预期的课程中所包含的课程目标,只有把它们付诸于具体的实践,即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课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专家辛德(J.Snyder)等人研究认为,课程实施主要有三种取向:忠实、相互调适和缔造。基于教育和社会情境的复杂性以及教育变革需求的多样化,这三种取向在我国学校的活动情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与深入,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缔造取向课程实施的理念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其取向主要有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缔造取向三种类型。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蕴涵着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它秉持人本主义的经验课程观,强调对实施主体的人文关怀,关注“实然”的课程问题,主张对话与合作的主体交往方式。课程实施走向缔造取向,从学校内部来看,需要重建学校的价值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相似文献   

3.
陈薇 《学子》2014,(1):112-112
课程实施缔造取向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缔造经验,课程实施缔造取向对幼师角色定位有重要意义。以此,本文从课程实施缔造取向、幼儿教师采取缔造取向定位角色的必要性以及课程缔造取向下幼师角色定位三方面为幼儿教师角色定位提供一些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适合我国当前教学实际的课程实施取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实施取向是课程实施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各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课程类型。对这三种取向进行认真分析,并选取适合我国教学实际的课程实施取向有助于新课改少走弯路从而达到预期效果。根据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实际,当前新课程应采取相互适应取向的课程实施取向。  相似文献   

5.
党辉 《成才之路》2010,(24):22-22
有学者分析和理解课程实施的取向时将其分为以下三种:忠实取向、互相调适取向和缔造取向,这三种取向各有其区别于其他两种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归纳出,课程实施有三种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创生取向”。“创生取向”这是近些年来提倡的一种新的课程实施价值取向。这种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老师和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已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新课程实施以来,研究并借鉴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我们艺术特色教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思想、一种哲学观点、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教育的改造运动和一种以改变教育的惯性结构为主要目标的过程.通过阐述美国多元文化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实施方面的理论,分析美国佛罗里达棕榈滩县学区多元文化课程的主要内容,以期对我国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思想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形成了四种取向:学术取向、专业取向、解制取向和社会重建取向。这四种取向的多元文化教师教育思想具有存在的共时性、发展的层次性以及政治环境的制约性。虽然四种取向的多元文化教师教育思想在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实践观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见解,但其本质都是指向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9.
持这一观点者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师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共同合作、创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也就是说,课程并不是在实施前就固定下来的,课程是经验性、情境化和人格化的,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在课程创生的过程中,已有的课程方案只是可供选择的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0.
缔造取向课程极为关注师生主体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彰显对课程实施主体的人文关怀。所以缔造取向始终是课程实施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最终归宿。为此,探讨了缔造取向课程实施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胡方 《江苏教育》2014,(11):59-60
<正>2001年6月,国家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课程价值观由片面发展向全人发展的取向转变,课程文化观向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取向转变,课程生态观向回归生活世界的取向转变,课程内容观向多元的选择取向转变,课程实施观由忠实取向向缔造取向的转变,课程政策观由专治向民主管理的取向转变"。从文化的视角来看,这一改革的实施过程,就是建构新型教  相似文献   

12.
论课程实施的复杂性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在复杂科学看来,课程实施具有复杂性,具体表现为非线性、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和自组织性。为应对课程实施的复杂性,我们要坚持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准确认识课程实施;根据具体教育情境,灵活调整或创生课程计划;鼓励多方面参与课程实施,加强合作与对话;采取多种方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适当放权,为课程实施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张文娟 《教育导刊》2007,(12):30-33
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在复杂科学看来,课程实施具有复杂性,具体表现为非线性、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和自组织性。为应对课程实施的复杂性,我们要坚持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准确认识课程实施;根据具体教育情境,灵活调整或创生课程计划;鼓励多方面参与课程实施,加强合作与对话;采取多种方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适当放权,为课程实施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我国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调查与研究,当前幼儿园课程建设主要存在课程目标取向褊狭、课程内容脱离少数民族儿童生活世界、课程实施过程简单化、课程评价缺乏文化检视等问题。构建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应体现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从三个维度架构课程目标体系;重视民族幼儿生活世界,开发生活化的课程资源;以主题为单元统整课程内容.进行课程实施:避免单一的评价观.实现课程评价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多元智力理论在实践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取向--课程开发与课程评估一体化,本文从三个角度分析了这一取向的实践情况.分别是借助"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实现课程开发与课程评估一体化;借助"为多元智力而教"实现课程开发与课程评估一体化;多元智力与传统教育目标分类学结合实现课程开发与课程评估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性环节,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三种课程实施价值取向虽然各有千秋,但也都有其致命的弱点。梳理这三种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意识到我国的课程改革只有走自动催化的课程价值取向之路,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教育的效果来看,课程可分为预期课程、实施课程和实现课程三种。预期课程是由国家政府部门和教育专家们制订的,而实施课程是教师根据自己对预期课程的理解和自己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预期课程设计得再理想,如果教师不能按要求去实施,那么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  相似文献   

18.
一、课程实施的背景 1.所有人的态度(师、生、家长、专家学者、与教育相关的所有人员) 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的行为,我们一般都认同三种课程实施取向,那就是:忠实、相互调适和缔造取向。当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理念差别越大时,课程改革的难度就越大。据学者研究指出,面对这种情况,支持者占25%,推延者占25%,沉默者占40%,反对者和热诚者各占5%。  相似文献   

19.
崔世杰 《考试周刊》2012,(32):155-157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性环节,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新课程背景下,青海地区藏汉双语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历来也为人们所关注,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三种课程实施价值取向虽然各有千秋,但也都有其致命的弱点。作者梳理了这三种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意识到我国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双语课程改革只有走自我建构的课程价值取向之路,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再论课程实施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施取向影响着课程实施及其研究的全局。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学者采用了辛德等人的观点,认为课程实施可分为忠实、相互调适和课程缔造三种取向,但忽视了另一种实施取向的分类方式,即侯斯提出的技术观、政治观和文化观。尽管存在许多差异,这两种分类方式本质上却是相互补充的,而且各种实施取向之间也形成了一个连续体。沿着这两条线索,后现代课程实施观近年来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