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张丞相"一直有两种说法:张说或张九龄,并依此将本诗系于开元四年前后,或开元二十五年前后。在梳理这一分歧的过程中,发现各家所依据的主要材料,分别是宋代地理文献和王士源序以及两《唐书》张说、张九龄本传,除此以外,可以利用孟浩然诗作本身,分析各种论据的可能性,并初步确定张丞相当为张九龄。  相似文献   

2.
唐人咏赋洞庭湖壮观景色的名作不少,而其中以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两首,尤为后人所传颂。孟浩然的一生主要是在隐居漫游中度过的,他是唐代少有的以布衣终老的一位诗人。少时,曾隐居鹿门山,40岁那年,到长安谋取功名,失意而归。当时与他交谊甚深的张九龄立朝正直,是开元贤相之一。有着积极用世之心的孟浩然,因得不到仕进的机会而苦恼。所以,他在游览洞庭湖时,写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希望得到张丞相在政治上的援引。诗中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  相似文献   

3.
画与诗     
《初中生辅导》2014,(14):F0004-F0004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气蒸云梦泽,欲济无舟楫,坐观垂钓者,涵虚混太清。波撼岳阳城。端居耻圣明。徒有羡鱼情。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两首五律,都是吟咏洞庭湖的千古名篇。宋末元初的方回说:"予登岳阳楼,此诗(按:指孟诗)大书左序毬门壁间,右书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两首五律,都是吟咏洞庭湖的千古名篇。宋末元初的方回说:"予登岳阳楼,此诗(按:指孟诗)大书左序毬门壁间,右书杜诗,后人自  相似文献   

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孟浩然八月湖水平②,涵虚混太清③。气蒸云梦泽④,波撼岳阳城⑤。欲济无舟楫⑥,端居耻圣明⑦。坐观垂钓者⑧,徒有羡鱼情⑨。◇诗文注释①张丞相:指张九龄。诗题一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②湖水平:是说八月洞庭湖水上涨,与岸齐平。③涵虚:指澄澈空明的湖水。混:混同,浑然一体的意思。太清:天空。④气蒸:指湖上水汽蒸腾,一片弥漫。云梦泽:水泽名,古代本为二泽,在洞庭湖北岸,今湖南湖北二省境内。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合称云梦泽,今大部淤积为陆地。⑤撼:摇动。岳阳城:今湖南省岳阳市,位于洞庭湖东岸。⑥济:渡。楫(及):…  相似文献   

7.
<正>结合课标与新版教材,从古诗文角度而言,学生不仅需要鉴赏文本中景和物的描写,还需要准确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主旨。笔者以唐诗中“兴象”创作的先行者——孟浩然的两首诗《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为教学案例,由诗歌解读创新为视角,进行解读并探讨对比教学。  相似文献   

8.
《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唐诗中赋咏洞庭湖壮阔景观的名作就不少,而其中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作《临嗣庭》)和杜甫的《登岳阳楼》两首,尤为后人所传诵。  相似文献   

9.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以下简称《望》)与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以下简称《上》)是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新添篇目,一诗一文,都是“干谒”(乞求仕宦)的文字,但都不露“干谒”的俗相,特别是在结构行文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从动机背景看起笔。《望》诗由“八月湖水平”的“湖水”为突破口;《上》文以“辙生好为文”,然后提出文与“气”的关系:“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以此起笔,起势突兀,立意不凡。两篇均在开头避免  相似文献   

10.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以下简称孟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以下简称杜诗)都是状写洞庭湖景的千古名篇。他们的写景、抒情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文试作对比赏析。孟诗和杜诗的写景都用夸张的技法状写了洞庭湖宏阔壮观的景象。孟诗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和杜诗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即为写景句。孟诗中的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将洞庭湖烟波浩渺,漫无边际,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现出来,写得壮美有生机有活力。而杜诗只一“坼”,一“浮”两字就表现出了洞庭湖的浩瀚壮阔和震坼宇…  相似文献   

11.
就诗人情怀而言,孟浩然"壮逸"诗的典范不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而是《自洛之越》《寻天台山》。他的《采樵作》《万山潭》《九日于龙沙寄刘大?虚》,表现了淡泊自足而又豪迈潇洒的情怀,既冲淡又壮逸,无论在他自己的诗歌中,还是在盛唐诗坛,亦或是在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史上,都有鲜明的特色和不容忽视的价值。这些诗表现了孟浩然独特的超越体验,在庄玄和佛禅之外别开新境,使山水田园诗人笔下较为暗淡的人生归宿问题具备了敞亮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每小题 2分 ,共30分 )根据原文将 1~ 5题的句子补充完整1 .孤帆远影碧空尽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 .寒雨连江夜入吴 ,        。(《芙蓉楼送辛渐》)3.       ,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时难年荒世业空 ,        。         ,骨肉流离道路中。(《望月有感》)5.花间一壶酒 ,      。        ,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6 .写出下列诗句 (反向立意 )。例句 :满目青山夕阳照———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相似文献   

13.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的写作时间,几部新编唐诗选本有不同意见。《新编唐诗三百首》注为“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时张九龄正居相位。”;《唐诗鉴赏辞典》以为“开元二十一年”;霍松林先生主编的《唐诗探胜》一书所选的一篇文章中又说  相似文献   

14.
一、忌大宜小。题目小,便于小学生把握事物的全部(从外部特征到内部联系),把话写明白,写具体。如学生到公园里游玩之后,与其要他们写《游××公园》,不如把游玩内容分解,让他们在《划船》、《可爱的动物》、《桃花开了》等题目中择一而作。二、忌空宜实。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盂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两首五律,都是吟咏洞庭湖的千古名篇。宋末元初的方回说:“予登岳阳楼,此诗(按:指盂诗)大书左序毬门壁间,右书杜诗,后人自不敢复题也。”(《瀛奎律髓》卷一)可见,二诗皆美,且同中有异,各有千秋;含英咀华,启人良多。  相似文献   

16.
说明 :全卷满分 1 5 0分 ,考试时间 1 5 0分钟。A卷 (1 0 0分 )一、积累运用 (第 1小题 7分 ,其余每小题 3分 ,共2 5分 )1 .按要求默写。①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气势的名句是 :         ,       。②陶渊明《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 :       ,     。③李白《行路难》中表达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名句是 :      ,    。④晏殊《浣溪沙》一词中的千古名对是 :        。⑤王维《汉江临眺》中描绘汉江周围广阔景象的名句是 :      …  相似文献   

17.
<正>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八月的洞庭湖,湖面与岸齐平,水清映天,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波浪翻涌,似乎要撼动整个岳阳城。诗人孟浩然笔下的洞庭湖蔚为大观,令人神往。但是,在我们意犹未尽之时,诗人笔锋一转,发表了一番“临渊羡鱼”的感慨。  相似文献   

18.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的主旨,多解作干谒求进或表现隐者内心矛盾。而从洞庭母题所包含的秋、送别等涵义,“临渊羡鱼”之典下句“退而结网”的比拟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谦恭、平和、阁大的盛唐隐者情怀的诗,干谒与矛盾都非确解。  相似文献   

19.
赠诗:这是唐代诗人采用的最为普遍的方式.李白初到长安,便把自己的新作《蜀道难》呈献给当时文坛领袖、承相贺知章.贺读完李白的诗,称李白为"谪仙人",后世遂以"诗仙"称呼李白.白居易十六岁游历长安,拿出自己一诗集呈献给丞相、诗人顾况,得到顾况赏识,也由此名扬天下.许多举子文人为了获得名声,攀附高师,就把自已的得意之作献给当时的名流,如众所周知的朱庆余呈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洞房昨彼停红烛"诗,贴切风趣,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20.
读晋家泉先生《汉语中的敬称"×老"××X老"》一支以汉语学习》1994年第2期。以下简称"晋文"),觉得有三点值得谈谈:一、"×老"、"××老"并不像晋文所说的那样,只"适用于男性"。如:(1)不料胡愈老竟于1986年1月作古,沈兹者相继于1990年1月逝世,我深感悲痛。(叶帆风:《在新加坡的一段经历》,《群言》1990年第9期)(2)我又找到谢冰莹的电话号码,和她通了电话。谢老说:"你来吧,我等你......。"......转眼间就到了谢老居住的公寓楼前。(阎纯德:《画一个美丽的句号──旧金山,访问谢冰莹》,人物))1994年第1期)例(1)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