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沙沙 《海外英语》2014,(17):47-48,50
当前河南省正在倾其全力加大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河南省也在进一步加强自身文化产业的建设。提高文化影响的软实力成为目前河南省相关工作的当务之急,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两大朝阳产业之一,可见其地位之重要。所以,河南的文化产业必须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那么国际化的发展既要利用“引进来”,也要充分敢于“走出去”。不但要勇于开拓国内市场,更要进军国际市场,把文化“走出去”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原文化魅力、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在这一大环境下,作为河南省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做出怎么的调整与改革?本研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对河南高校大学生关于中原文化传播的语言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分析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对河南高校外语教学的要求分析。  相似文献   

2.
当前河南省正在倾其全力加大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河南省也在进一步加强自身文化产业的建设。提高文化影响的软实力成为目前河南省相关工作的当务之急,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两大朝阳产业之一,可见其地位之重要。所以,河南的文化产业必须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那么国际化的发展既要利用“引进来”,也要充分敢于“走出去”。不但要勇于开拓国内市场,更要进军国际市场,把文化“走出去”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原文化魅力、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在这一大环境下,作为河南省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做出怎么的调整与改革?本研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对河南高校大学生关于中原文化传播的语言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分析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对河南高校外语教学的要求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存在的不足,本文通过分析众包翻译及其特点,提出可以利用众包翻译模式的优势推进我国文化"走出去",并且分析了众包翻译模式在促进我国文化"走出去"中的积极作用,如弥补我国翻译人才不足、有利于向海外传播我国文化、有助于海外读者接受我国文化等等。旨在为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1):157-160
河北省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独特,文化资源丰富,然地方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翻译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影响河北文化"走出去"的瓶颈,直接影响到对外传播发展战略。打造一支高素质翻译人才队伍,应该从政府、地方高校和高校教师三方面入手,提高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而推动河北文化走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使外宣翻译及研究受到空前的重视。本文简要梳理中国典籍及主流文学作品中译外的历史发展轨迹,陈述译著为中华文化传播所做贡献,领悟到只有在文化"走出去"战略指导下中华文化才能有计划系统全面地得到译介。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化由输入向输出转型的当口,在中国文化要真正走出去的当代,堪称文化译出典范的林语堂,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都值得学习和仿效。本文从"中国文学走出去"这一现实关切出发,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操纵派翻译观为基础,并以林语堂西方成名作《吾国与吾民》为例,探讨其海外成功传播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史成周 《海外英语》2013,(21):180-181
莫言获诺奖对中华文化对外翻译有很多启示:中华文化走出去首先确定哪些文化走出去,如何走出去的途径之一是翻译,需要合格的译者,可建立"国外译者翻译+国内学者/作者监督"的合作翻译模式,需要考虑海外读者需求。  相似文献   

8.
影响中原文化"走出去"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生智 《天中学刊》2010,25(4):120-123
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需要发挥中原文化软实力的巨大支撑作用。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应以中原文化“走出去”为依托。目前,中原文化“走出去”初具成效,但仍然受到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制约着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亟须加大思想解放、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对外宣传的力度,拓宽中原文化“走出去”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走出去"的战略大背景下,中华文化也焕发生机,在世界崭露头角。同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越来越受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类研究大多以汉文化为题材,少数民族小说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承载体,其翻译热度远不如汉族小说。本课题进行的研究将弥补当前对少数民族体裁小说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不足的现状,让中华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真正"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中原文化“走出去”符合国家和河南文化产业战略.河南省在实施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实践中效果显著,但也存在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滞后、创新能力和对外宣传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才能更好推进中原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不能满足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需要,具体体现为西方对中华文化的误读和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提升文化软化实力必须加强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坚持"走出去"的文化站略。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理应成为"文化走出去"的核心途径。对外翻译需要培养大量合格的翻译人才,选题须兼顾传统性和现当代性,翻译策略须处理好归化和异化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下,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成为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2015年新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播州土司为例,梳理分析播州土司民俗文化及其外宣翻译现状,从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的基本目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方面对其翻译定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走出去"战略是近年来我国文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文化产业由消极应对转为主动出击的重要转折,文化的"走出去"加深了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积极进行国际文化贸易的拓展工作,以达到图书版权贸易逆差逐渐被减小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在"走出去"背景下我国图书版权输出面临的困境与机遇,并提出了在"走出去"背景下我国图书版权面对困境与机遇时的应对策略,最后探讨了在"走出去"背景下我国图书版权输出贸易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把文学、文学翻译、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等紧密联系起来,莫言作品的主要翻译家葛浩文也进入人们的视野,其翻译思想与翻译风格成为学界的评论焦点。研究葛浩文莫言作品的各种翻译批评,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文化翻译理论为切入点,结合目前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探讨赣南客家文化英译过程。赣南客家文化翻译研究极具现实意义。文化翻译的分析表明,地方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必须保留地方文化身份,才能达到地方文化传播和传承的作用。全球本土化为赣南客家文化翻译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在当下中国全面建设文化大国和文化强国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在新疆翻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立足科学发展观和新疆现代文化建设的现实诉求,在综合和借鉴了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后各种译学理论的基础上,从"翻译文化效应研究"视角分析新疆多元一体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翻译文化安全问题。翻译文化安全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翻译文化"强疆"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文化翻译实践和文化翻译产业实现文化"强疆",增强新疆文化软实力,使疆外文明"安全"走进来,疆内"文化"自信走出去,达到文化双向交流和文明传承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择与译本的可读性等问题成为翻译家和翻译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研究葛浩文夫妇译毕飞宇《玉米》,认为在保留中国文化特色的同时应扩大西方读者网,从而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输出、传播陕西特色民俗文化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陕西籍作家陈忠实所著《白鹿原》中蕴含的陕西民俗文化该怎样翻译才能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为《白鹿原》的翻译提供了导向,使《白鹿原》中的物质遗存、礼学制度、民间宗教信仰、人名和关中方言的翻译易于译语读者理解又忠实原语文化,有利于陕西民俗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9.
张翼 《考试周刊》2014,(61):21-22
文化翻译是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一环,当前我国翻译工作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本文从翻译的角度探索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可行性,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各地纷纷展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挽救、保护和开发工作。山东省是一个文化大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在非遗外宣翻译方面的研究工作却还有很大的差距。鉴于目前山东省在非遗外宣翻译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山东非遗外宣翻译的发展途径,以让山东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就变得非常有战略意义。这样做不但能够增强山东省的文化软实力,而且也为国家的文化强国战略作出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