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浏阳市山田中学是一座典型的留守少年儿童学校。学校有800多名学生,其中父母双亲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少年儿童占34.6%;父母亲一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少年儿童占27.2%。二者合计61.8%。每当问起这里的留守少年儿童为何如此快乐,他们都会自豪地说:"因为我们有‘快乐第二家’啊,我们在这里收获到了双倍的亲情!"  相似文献   

2.
由于地处山区,经济落后再加上农村多余劳动力,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其子女就成为"留守生","留守生"在学校已成为"社会现象"。部分外出打工父母的教育观念淡漠和社会不良风气,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打工照样能挣  相似文献   

3.
周家国  张建丽 《考试周刊》2013,(41):168-169
<正>一、背景分析由于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在外经商,我校又是寄宿制学校,因此出现了大量由别人代管的"留守学生"。根据调查,有55.5%的"留守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一些人的眼里甚至渐渐变成"差生"。"留守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来,随着素质的发展,学校教育抓得很紧,学校的"三关"工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留守儿童的教育在学校中占了相当的分量。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为了生计,长期在外打工,对孩子的交流太少,家庭教育十分缺乏。一些留守儿童家长把对子女的教育只寄希望于学校,自己却成了教育孩子的"远方看客"。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孩子成才,学校和家庭都有义务和责任。因此,家长们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倾心培养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在此,我对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民进城务工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打工赚钱,将年迈的双亲和孩子留在家中。留守儿童,成为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密切关注的对象。学校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放在首位,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办学思想的引领下,我校坚持实施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遵循公平施教,平等受教,以爱为主旋律,进一步把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抓实做细,确保了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我校是一所住宿制学校,不少学生的家长都在外打工。根据这一一实际,我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留守孩子进行跟踪访谈,随时掌握留守孩子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留守孩子感到父母般的温暖。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来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摊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相似文献   

7.
胡黎明 《师道》2015,(1):33-34
以农业为主的磐安县,每年均有许多农民工外出打工赚钱,导致了农村妇女、儿童、老人留守队伍的形成。由于小学生是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等各方面远未成熟,又缺少父母亲的关怀,他们的教育问题就成为了当前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部分教师甚至径直把留守学生等同于问题学生。然而,据我的观察,留守的孩子中同样不乏非常优秀的学生。对于留守学生的成长问题,我校部分优秀留守学生身上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一、两个优秀留守学生  相似文献   

8.
由于工作的需要,2006年9月我到环江县明伦镇的一所村小支教。我任教的班级有21名学生,其中有10名学生是父母都外出打工的,他们有的跟爷爷奶奶生活,有的寄宿在亲戚家里,另外还有6名学生是父亲外出打工的,自己跟妈妈在家生活。他们都是留守儿童。在这一年的支教工作中,我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9.
对农村打工仔子女的教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最先提出“打工”、“打工仔”这个概念 ,且最先肯定打工者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指出了“一人打工全家脱贫 ,百人打工全村致富”的口号。发轮镇是资中县最穷最偏僻的乡村 ,每年到全国各地打工的约有6000人 ,其中常年在外打工(三年以上未间断的)不少于2500人 ,打工收入成为发轮镇的主要经济来源。2000年下学期 ,我校626名学生中 ,有410名学生的家中至少有一人在外打工 ,父亲或母亲有一人在外打工的有183人 ,其中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有68人。虽然这些打工仔为发轮镇经济的发展和家庭…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孩”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农村“留守孩”在我国广大农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据最新统计,全国农村“留守孩”人口约1000万。笔者在某市农村学校做过一次抽样调查。抽查11所中学的842名初中学生,其中“留守孩”451名,占抽查学生总数的53.6%;6所中心小学的420名学生,其中“留守孩”216名,占抽查学生总数的51.4%;5所小学的141名学生,有23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47人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留守孩”比例占抽查学生总数的47%。  相似文献   

11.
李彩纫 《教书育人》2013,(23):20-21
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一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只能选择让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在家的儿童便开始咀嚼没有父母之爱的"孤独和寂寞",成为继离异家庭子女之后又一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那么,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12.
张新胜 《甘肃教育》2014,(19):21-21
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们必须关心和关注的,那么如何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办学实践,笔者认为寄宿制学校可以弥补这种缺失,可谓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一、寄宿制学校是留守儿童爱的港湾作为留守儿童,首先是关爱的缺失。由于父母大多常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孩子团聚,留给孩子的只是无尽的思念与期盼,加  相似文献   

13.
<正>留守儿童分为双方留守和单方留守,双方留守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打工或者干其他活,孩子留在家里,而单方留守是指父母其中一方长期外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通过调查,我发现我们班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占班上学生总数的30%。通过与他们交谈和对他们的观察,我发现了留守儿童存在以下一些现象:一、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一)父母长期在外导致亲子分离这些学生之所以成为"留守儿童",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双方  相似文献   

14.
包军 《中小学管理》2003,(12):41-42
近些年来,我地有一大批农民常年在外打工或做生意,把孩子撇在家里,让孩子的祖父母或亲戚照料。上学期,我校120多名学生中,“留守孩子”占了有四五成。为确保这些“留守孩子”能够在校内外正常地学习和生活,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应的管理措施。1.摸清底数,建立“留守孩子”档案每学期初,我们都要召开全体教师大会,要求教师高度重视“留守孩子”的情况,在摸清底数的同时,全面了解“留守孩子”现有家庭成员状况、经济状况、父母去向以及其他相关情况,以此为基础,建立各年级“留守孩子”档案。2.坚持经常性的家访工作农村小学教育尤其需要家长的密切…  相似文献   

15.
蔡凤 《广西教育》2008,(10):6-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赚钱,将自己的孩子委托给年迈的双亲或其他亲友照看,于是便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和管理,行为习惯差,成绩上不去,思想波动大,难以管理,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现今农村"留守孩"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留守孩"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缺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心理上容易"感情饥饿"。为此,应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突出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学校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近几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的诞生——留守儿童。谈起留守儿童,大家所关注的话题主要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留守孩子的生活情况;二是留守孩子的学习状况;三是留守孩子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成了我们教师工作中一个关注的热点。一、留守孩子现状分析我校有学生468人,其中留守学生就有159人。学  相似文献   

18.
英山县白石坳小学于2006年春季着手创办英山县留守学生教育试点学校,在校留守学生达到432人,其中来自全县不同乡镇的全托留守学生73人。试点学校创办一年多后,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2007年9月,被县政协誉为英山县"留守儿童之家"。  相似文献   

19.
目前农村留守学生越来越受社会、学校的关注和关爱,由于"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缺少亲人的呵护和家庭的温暖,他们的成长存在诸多问题。如何使"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使"留守学生"健康成长,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工作机制,弥补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和亲情缺失,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留守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得到关心照顾,使他们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相似文献   

20.
正自从2006年集中办学以来,我校成为爱辉区唯一一所在城里办学的农村寄宿制小学。我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并校前各村的学校以及外来务工的打工子女,他们的学前教育及家庭教育相对薄弱,大多数学生都是住宿生。为了学生的安全与成长,为了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为了让家长和社会放心,学校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具体的实施。一、养成教育的意义近几年来,我校生源逐年递减。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外出务工、经商的人越来越多,我校的"留守学生"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