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帝国在乡军人会"是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之一.但在中外有关"九一八"事变的论著中,均没有专门提及,有的将他们视为日军正规部队,有的称之为"浪人".本文结合有关档案和文献史料,对"帝国在乡军人会"参与策划和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罪恶历史予以揭露,还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
满铁经济调查会是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推行"大陆政策"的产物,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和殖民掠夺起到了"智囊"的作用。本文从满铁与关东军两方面需要进行分析,阐述了满铁经济调查会的成立背景,有助于了解日本殖民侵略的计划和背景。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东北农业经济的掠夺,主要手段包括移民侵略、掠夺土地、殖民地性质的农业经营、掠夺农产品、军事破坏与征发等.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掠夺政策下,东北农业经营亏损,生产萎缩,地价下落,农业经济严重衰退.  相似文献   

4.
1929年10月,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把加紧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控制掠夺作为摆脱危机的手段,中国也就成了他们控制掠夺的重要对象。帝国主义国家对华商品倾销更加猛烈,致使中国的进口货物剧增,出口货值大减,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这种情况更加严重,1931年中国对外贸易入超为81641亿元,创中国对外贸易史上入超最高纪录。日本、美国和英国的商品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英国这个自鸦片战争以来就一直在对华贸易中名列第一的国家,虽然早已失去了对华贸易的黄金时代,但“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英国趁中日贸易大幅度…  相似文献   

5.
75年前,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拉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作为中国的"国耻日",这一天应当为所有中国人铭记.然而大多数的地方媒体尤其是报纸,在面对"九一八"这个每年必做题材时,报道被弱化处理了.  相似文献   

6.
鞍山井井寮     
<正>鞍山地区铁矿资源储量丰富,日本对此觊觎垂涎已久,从1909年开始便通过非法手段勘探铁矿资源情况。"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公开占领东北各地。随着日本人掠夺鞍山地区铁矿资源的全面展开,大批日本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日本国内来到鞍山。为了解决这些人员的居住问题,日本人在此修建了一批生活类基础设施,井井寮便是其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爆发一周年,国民党中央与国民政府即开始纪念,形成典型的"九一八"纪念话语,其思想内涵主要集中于关注东北以纪念国耻、宣传国耻以凝聚精神、振奋精神以侮救国,其目的在于为全国抗战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在很大程度上,纪念话语取得应有的宣传效果。"九一八"纪念有其功能和价值,但不能过于夸大其效能。  相似文献   

8.
张注洪 《历史档案》1998,(3):113-12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全世界反对侵略拥护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即相继开展广泛的援华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当局历年皆举行纪念活动,《中央日报》亦大量报道社会各界纪念"九一八"的相关活动。通过对《中央日报》相关报道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解读,进而剖析纪念活动所蕴藏的政治能量,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时期朝野各界对"九一八"纪念活动的定位,深化关于"九一八"纪念活动社会记忆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辽宁抗战,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构成。对"九一八"新史料的深入研究,凸显了辽宁抗战所独具的典型性、完整性和国际性的特点,进一步弘扬了具有丰富内涵的辽宁抗战精神。"九一八"新史料为辽宁抗战研究提供理论论证的同时,也为建设新辽宁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极具现实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平 《新闻战线》2015,(2):36-37
《申报》1872年为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所集资创办而成。之后由买办承接经营,到1913年由民族资本家接办,《申报》是有名的资产阶级报纸。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报纸新闻承担着宣传思想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申报》作为资产阶级报纸,必然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反映着资产阶级的各方面诉求。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该事件改变了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相应地,资产阶级的思想态度发生变化,《申报》对"九一八"事变后的民众反应与民族觉醒的报道反映了该阶段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2.
贵刊2005年第九期刊登了《“九一八”·柳条沟》一文,作者李辉以翔实的史料,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奸诈。在广西永福县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中,也有一些记载“九一八”事变的照片,同样可以充分证明日本军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奸诈和凶残本性。永福县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一本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一月一日出版的《东方  相似文献   

13.
李畅 《兰台世界》2017,(19):109-112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控制东北地区的高等教育,陆续推行殖民教育政策,主要涉及教育方针和教育法令法规两方面。从伪满时期东北高等教育政策的嬗变中可以看出日伪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急功近利之心,予当今高等教育政策制定方面以反思。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对赫哲族实行了残暴的殖民统治。饱受摧残和压榨的赫哲族非但没有屈服,反而激发了该民族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坚强斗志。  相似文献   

15.
李辉 《兰台世界》2012,(22):44-45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1932年在长春建立"满洲国",日本关东军认为,统治"满洲国",不但要强化武力军备,还必须重视集众归一的国民宗教信仰,因此利用神道的影响力来赢得"满洲国"国民的崇敬,进而成为"新天地"的精神支柱。一、神道教在东北地区的传播1.神道教的主要特点。神道教起源于日本原始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是日本的民族宗教。5至6世纪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鲸吞东北,虎视华北.北平,这座历经沧桑的历史文化名城黑云压顶,日寇铁蹄的跫音已是清晰可辨!国难当头,深藏于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馆的珍贵文物、档案、文献等的安全问题已成燃眉之势.  相似文献   

17.
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我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坂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土肥原贤二是“九一八”事变的直接策划者和实施者,他们三人的军事发迹史一定程度上就是日本侵华战争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王玉玲  任刚 《兰台世界》2000,(11):40-41
九一八事变后,辽吉黑三省相继沦陷,日寇又准备进攻热河.北票是热河东面的重要门户,是热河唯一铁路的终点站,是通向辽西和进入华北的交通要冲,所以北票就成了日寇争夺的重心.为了首先占据北票,关东军派石本权四郎以关东军"嘱托"(联络员)身份潜入北票.  相似文献   

19.
这张照片是1937年东北大学迁移到河南省开封市时,东北大学校部人员在河南大学校门前的留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东北三省,东北大学于当年9月26日迁到北京办学.由于教授不齐、设备奇缺、图书散失,东大以"借读"的方式,将部分学生安置在北大、清华、南开学习.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坚决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奋起抗战.在我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作为西部重镇的贵阳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一波又一波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