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溯《史记》八书,比较八书与《汉书》十志的序列,可见《史记》八书源于《尚书·八政》,《汉书》十志源于《史记》八书。八书、十志代表着不同时代的经济水平和思想认识。八书侧重当代承弊通变,忧国忧民,有肇起之功;十志侧重技术,丰富详赡,具发展之能,二者均为一代文化之大成。  相似文献   

2.
1.《记考》卷11大历十年进士著录“卢士阅”,按《千唐志》咸通二年《砀山令郑纪故卢氏夫人墓志》云:“夫人皇考讳士阅。建中之际,以秀才升第,位至使府监察。”《墓志》记士阅登第在“建中之际”,非是大历十年,当依《墓志》为准。2.《记考》卷21开成二年进士著录“沈黄中”,编者徐松于此年下又引《云溪友议》云:“高锴司贡籍,……商锴先进五人诗,奏曰:‘臣锴昨日奉宣进止,令将进士所试诗赋进来者。……其次沈黄中《琴瑟合奏赋》,又似《文选》中《雪》、《月》赋体格,臣与第三人’。”按《千唐志》大中十二年《承奉郎守大理司直沈中黄墓志》云:“讳中黄,字中美,本吴兴人。……乡荐神州,名在殊等,贡于有司,第登甲科。宗伯高公锴疏青蒲曰:‘沈某所试《琴瑟合奏赋》,有似《文选》雪赋、月赋,臣与第三人’。”又《千唐志》大中八年《登封县令吴兴沈师黄墓志》亦题“仲兄中黄撰,仲弟佐黄书”。《元和姓纂》卷七吴兴沈氏亦云:“中黄,大理司直。”由此可证《记考》之“沈黄中”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析津志辑佚》一书中有关北京及北京地区的风俗史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通过具体地分析和研究,拓宽了北京都城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千唐志斋藏志》(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第1180页《唐故留守右厢都押衙都虞侯黄州长史兼监察御史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上柱国魏府君(望先)志铭》(咸通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将“望先”著为魏府君之名有误。魏府君名实为“顼”。志文:“魏氏望先,钜鹿人也。……暨于皇考讳叔文,乃婚范氏夫人,有子三人,……季曰顼。顼字遵圣,婚故牛相国押衙,兼侍御史韦公俭长女。……有男六人,长曰昭范、二曰虔  相似文献   

5.
在蔚为大观的六朝志怪作品中,吴均的《鹅笼书生》因其故事奇幻诡谲,备受历代读者关注。从《梵志吐壶》到《外国道人》再到《鹅笼书生》,故事情节越来越精彩,艺术功用也由最初比较直白的教化逐渐向更高水平的艺术批判转变,经过了艺术的再加工,可读性和教化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魏晋志怪小说与唐代传奇前后相继,魏晋的鬼神志怪孕育了唐传奇.但志怪只是小说的萌芽状态,而传奇已是成熟的小说.虽然它们产生的背景不同、反映的内容各异,但都对后世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蜃楼志》译者韩南以添加副文本为途径显性干预翻译叙事,利用序言解释作品成长主题、情节主线与互文特质,彰显原作文学价值,利用注释解释相关时空概念、人物典故与风俗制度,再现原作文化价值.解释性叙事干预是译者声音的体现,有助于深化读者理解、建构民族形象、丰富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8.
我校图书馆多年来收集金石拓片一万二千余通。经初步整理,已归类并种、造册登记,并编出了《馆藏千唐志斋藏石拓片目录》、《馆藏历代墓志目录》(初稿),分编石刻拓片六百余种,九百余轴。  相似文献   

9.
明代的选举制度在我国的选举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前代的选举制度有所继承和发展,还形成了清代选举制度的基本规模,并且对明代的政治以及整个社会面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史·选举志》提供了研究明代选举制度系统全面的资料,描述了明代选举制度的基本面貌。本文通过对明代生员词汇:廪生、增生、附生、举监、贡监等进行分类探析来了解明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宋书》和《晋书》之《五行志》部分六点的对比,对其中一些谬误部分进行校正和论证.文中引用俗字和古例来推知文字的发展演变,从汉语中角度对这两部史书的五行志部分的语言文字作以考证整理.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李(曾羽)虞部郎中制》目前有元和二年至六年翰林制诰和长庆元年中书制诰两种观点。制文收入白集翰林制诰中,中书制诰说显然难以成立。依据新出土《李(曾羽)夫人韦氏墓志》《李(曾羽)玄堂记》等七方石刻文献,印证传世史料,可知李元和八年春由金州刺史入为虞部郎中,制文内容基本属实,制文即作于此时。此制并非存疑之作,而当为白居易出翰林院后的拟制。  相似文献   

12.
传世文献但凡说到唐代墓志,时常会提及《杨执一墓志》。其非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措辞华美、藻饰精致、书法遒劲,故无可争议地厕身于唐墓志代表作之列。该墓志可佐证杨雄为观王、《新唐书》所载杨雄为"司空"无误、《唐会要》所载"阳执一"当改为"杨执一",增补"平康坊";可补贺知章传世散文之阙,印证其文学成就;其生肖石刻画丰富全面、精美工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书法敦厚淳和,笔力腴润沉实,而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出土墓志·江苏贰南京》的出版对研究南京历史、文化、艺术、民俗、宗教以及语言文字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墓志文献对大型辞书编纂亦具重要的参考价值,《汉语大词典》由于对墓志语料利用不足,诸多已经出现于中国出土墓志中的词语,《汉语大词典》却未能合理利用,而造成了一些疏漏和不足。文章以《新中国出土墓志·江苏贰南京》中的语词为研究对象,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系,对部分条目进行了有益的补证,以期有助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和大型辞书的编纂。  相似文献   

14.
《任轨并妻薛氏墓志》是开封市博物馆收藏的隋代珍贵墓志.隋代朝散大夫、将作少匠任轨,在《隋书》中无传.墓志主要记载了任轨的爵里、历官经历及死、葬时间.任轨出身官宦世家,世袭为官,任官期间恪尽职守,奉公守法,故得隋炀帝的赏识和重用.该志石对修建洛阳东都有所记载,有补史、证史的重要作用.从任轨的入仕可以得知隋代选官的途径,对...  相似文献   

15.
《中原文物》2019年第6期刊出《洛阳偃师两座北魏墓发掘简报》一文,著录《邴勖墓志》图版与释文。但其释文存在阙误,断句标点亦有不当之处,直接影响到材料的科学有效利用,有必要对照墓志拓本予以校正补充,以便为邴氏家族谱牒等相关文史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新资料,为后续北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路颂并序》摩崖,今存西和县石峡乡坦途关双石寺西崖南壁,唐开元间镌刻,可识文字约200字。铭文收录于《西和县志》,但释文脱误、意增多达50余字。颂铭之主人公"太守赵公",极有可能就是"汉阳太守赵承",其任职在唐开元九至十二年(721~723)前后。此可补《唐刺史考全编》之阙。《新路颂并序》摩崖是考察陇蜀古道的重要交通碑铭,也是研究杜甫自秦州南入同谷行踪的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17.
千唐志斋藏石的收藏者是曾任陕西靖国军副总司令的张钫。张钫生前酷爱金石书画,又曾任职于陕西、河南两省,和章炳麟、李根源(曾任陕西省长)、于右任常相往来,一同鉴赏文物。在于右任的鼓励下,张钫于一九三一年开始搜集唐代墓志,经过近五年的努力,终于购得一千余件之多,分藏在他的家乡铁门蛰庐。这是一座具有豫西地方  相似文献   

18.
《魏书·地行志》太原郡沾县下“二汉属上党,晋属乐平,真君九年罢乐平郡属焉。有夹山。豫水出得车岭,西北入汾。有汾阳、追城。”在“豫水出得车岭”句后有校勘,引《魏书·灵征志》正光三年六月条:“并州静林寺僧在阳邑城西橡谷掘药。”并引《元和郡县图志》卷13太原府太谷县下  相似文献   

19.
《沧州出土墓志》对沧州境内出土的墓志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收集和整理,是反映沧州历史文化以及进行俗字研究的重要资料,但该书在录文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沧州出土墓志》中所收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墓志录文试作校正,可增强其准确性,提高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清雍正时期的《高邮州志》认为:西汉至东晋时期,高邮叫做平阿(三阿)。笔者认为,高邮两汉为县,三国时废,晋为县。其间就叫高邮县,未曾叫过平阿县。平阿县(侯国)另有其地,对应于今安徽怀远县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