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背景 2004年2月19日下午,一个由国际天文学家组成的研究组向公众展示了黑洞吞噬一个恒星的照片,图片上的景象非常壮观.科学家说,这颗"倒霉"的恒星在飞进一个黑洞时,在黑洞巨大的引力作用下变形,被肢解和被黑洞部分地吞没了.这个黑洞位于RXJ1242-11星系中心,距地球7亿光年.这个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1亿倍.科学家相信,图中的恒星与我们的太阳差不多大,它在运行中受另一颗恒星的影响,"不慎"被黑洞俘获  相似文献   

2.
玥声 《教师博览》2009,(10):58-59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上个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从理论上提出,在星系的中心应该存在超大型的黑洞,它们的质量同太阳相比,要大几百万倍到数十亿倍!可是,在美国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升空之前,人们并没有直接观测到巨大黑洞存在的天文数据。  相似文献   

3.
科学上的六大悬案一、宇宙天体除地球外,还有没有生命存在。二、黑洞天体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发现银河系的大麦哲伦星系中有一个“黑洞”.质量为太阳的8—12倍,但它到底是不是黑洞,还要等待找出证据。三、引力辐射探测1916年爱因斯坦从理论上证明,引力是一种波...  相似文献   

4.
快速旋转的超巨黑洞在宇宙几乎所有星系中心都存在超巨黑洞。最近,德国地外物理学研究所的莱因哈德根舍尔博士及美国、以色列和法国科学家,借助于智利的超大望远镜观察银河中心的黑洞区域,观察到周期性红外波段爆发,首次在红外波段记录到来自人马星座A的周期性闪耀。这些明亮闪耀大约每隔17分钟一次,周期性发生。天文学家通过对银河中心最强射电源区域恒星的观察和详细研究,证实了很久以前的怀疑:在银河庞大的气尘屏障外面隐藏有巨大的黑洞,黑洞质量比我们的太阳质量大360倍。  相似文献   

5.
黑洞的奥秘     
同学们,当你们仔细观察任何大小的星系时,你很可能会发现里面有一个黑洞。这是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最新观察得出的结论。哈勃望远镜已经发现,在被称作球形星群的古代星群的中心区域里存在中型黑洞的迹象。这些黑洞的质量表明,一些未知的宇宙奥秘强制规定了一个特定黑洞的大小。过去20年的发现已经揭示了许多不同大小的黑洞。超新星爆炸中巨型恒星的死亡可以产生质量数倍于太阳的黑洞。在另一个极端,各个星系藏匿着超大黑洞。去年,x射线天文学家在其它星系中还发现了质量大几百倍至几千倍于太阳的中型黑洞的迹象,但他们还知识补丁…  相似文献   

6.
王章俊 《学与玩》2024,(4):26-28
<正>你是否听说过黑洞?在你的脑海中它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一个黝黑深邃的大窟窿?如果你这样想可是大错特错了,黑洞虽然叫这个名字,但其实它名不副实——既不是黑色的,也不是洞,而是一个超高密度的神秘天体。2017年4月,科学家们利用视界望远镜,观察M87星系中心黑洞,历时两年的数据分析后,拍摄到了黑洞,这是人类首次拍摄到真实的黑洞,黑洞神秘的面纱终于被揭开。  相似文献   

7.
<正>4月10日晚间,天文学家公布了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照片的主角是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它的质量是太阳的65亿倍,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这张照片对物理学和天文学都有重大意义,图像的许多特征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现     
黑洞撕星理论预言获实证科学家利用宇宙天文台观测到了罕见的天文景象,一颗质量如太阳般大小的恒星遭遇质量是太阳1亿倍的黑洞“袭击”,恒星虽然逃脱了被黑洞完全吞噬的厄运,但最后仍落得“支离破碎”。这是科学家首次找到超大质量黑洞撕裂恒星的强有力的证据。科学家很早就从理论上预言黑洞会撕裂恒星,但一直未能得到观测结果的证实。美国和欧洲的天文学家分别利用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和欧洲空间局“XMM-牛顿”X射线太空望远镜在一个距地球约7亿光年、代号为“RXJ1242-11”的星系中央,探测到了强大的X射线爆发。天文学…  相似文献   

9.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个恒星黑洞位于梅西耶33星系。同时被发现的还有伴随它的一颗恒星,质量是太阳的70倍。这颗恒星在一个轨道上运动。黑洞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之一,是引力极强的区域,包括光在内的任何物质都无法摆脱它的引力。  相似文献   

10.
神秘的黑洞     
黑洞很容易让人想像成一个“黑窟窿”,其实它和地球、太阳一样,都是一种天体。黑洞概念最早由爱因斯坦提出。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内部能量耗尽,核心开始塌陷、缩小,最后形成体积小、密度大的星体。巨大的引力使得处于引力场的任何物质都向恒星中心靠近,即使光也无法“逃出去”,从而形成黑洞。2002年10月17日,科学家宣布,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观察一颗围绕银河系核心运行的天体,证实银河系中央存在一个巨大的黑洞。上图是这个黑洞处于星群中间的概念图,由科学家绘制而成。(欧文)神秘的黑洞@欧文  相似文献   

11.
一、宇宙天体:除地球外,还有没有生命存在? 二、黑洞天体:1984年初,美、加科学家确证银河系的大麦哲伦星系中有一个“黑洞”,质量为太阳的8~12倍.但到底是不是黑洞? 三、引力辐射探测:爱因斯坦从理论上证明引力是一种波动过程,称为引力波.1978年科学家间接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但仍是实验物理学留下的课题. 四、太阳系是否存在第10颁行星:18世纪德国天文学家预言可能存在第10颗行星,1977年帕诺玛天文台的考瓦耳宣称在天王星内侧发现低速移动光度为18等级的新天体.还要继续观察. 五、新元素发现的极限:理论证明,修改后的元素周期表可适合到164号元素,新元素最终一个在哪里还是个谜. 六、人类进化有缺环:英国的赫胥黎证明,人类  相似文献   

1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银河系中心的秘密白维家 18世纪的天文学家认为,太阳和太空中所有的恒星构成了银河系,而太阳就处在银河系的中心.这一设想在19世纪被科学家沙普里推翻了.他研究发现,银河系的中心不在太阳,而是趋于人马座的一点.经过天文学家的长期观测和不断修订,银河系中心的位置终于确定下来,它就处在人马座内,距离太阳大约27000光年.银河系中心内有一个体积很小、但质量超大的黑洞,它的质量是太阳的260万倍,而它的直径比水星绕太阳轨道的1/4还要小.  相似文献   

13.
博览     
第一,在宇宙里,地球之外还有没有生命存在?1897年,全世界69位科学家联合呼吁,对外星球智慧生物进行全球性探索。 第二,黑洞天体是什么?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认为银河系有一个所谓的“黑洞”,质量是太阳的8—12倍。它到底是不是“黑洞”这一直是个谜。 第三,对引力辐射的探测。1916年爱因斯坦从理论上证明引力是一种波动过程,称作“引力波”。197年科学家间接证实确实存在引力波。但是,直接探测  相似文献   

14.
类星体是宇宙中最遥远、最明亮的天体,有的类星体释放出的能量超过1000个普通星系所释放能量的总和。对于类星体的本质,目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类星体是剧烈活动的星系核心,在那里存在着质量可能超过10亿颗太阳的超级黑洞,正在吞食周围的气体与尘埃。理论认为,超级黑洞能够以两种状态存在。当它在进食时,能产生一团环绕自己不停燃烧的明亮盘状气体,它的明亮类星体所喷发出的巨大能量会将星系的其他部分逼出黑洞的势力范围,犹如一阵狂风吹走了周围的气体。当势力范围内只剩下一个旋转着的炽热类星体时,黑洞就会把类星体也吞没…  相似文献   

15.
一、宇宙天体:除地球外,还有没有生命的存在?二、黑洞天体:1984年初,美、加科学家确证银河系的大麦哲伦量系中有一个“黑洞”,质量是太阳的8—12倍,但到底是不是黑洞?三、引力辐射探测:爱因斯坦从理论上证明引力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天文学家最近表示,银河系中心有些星体正以300万公里的时速飞驰,这为银河系中存在巨大黑洞提供了有力证据。德国一批研究人员测定了银河系内200颗星体移动的速度,发现接近星系中心的星体移动速度最快,有些甚至达每秒900多公里,这表明黑洞的质量比太阳大26...  相似文献   

17.
神秘的黑洞     
黑洞是天文学家根据理论和观察推测的一种质量巨大、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通常存在于宇宙各星系中.黑洞有特别强大的吸引力,使得“事件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其特征是有一个封闭的边界,这个边界被科学家称为黑洞的“视界”,宇宙的物质和辐射可以进入“视界”,而这个黑洞“视界”内的物质不能逃逸到视界外面.  相似文献   

18.
大观园     
一个星系两个黑洞天文学家在距地球4亿光年的一个蝴蝶形星系中发现两个彼此环绕的黑洞,每个相当于100万个太阳。  相似文献   

19.
科学     
银河系中心有24个黑洞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的宇宙空间物理学教授大家宽通过观测宇宙空间的短波脉冲,发现银河系中心存在24个黑洞,其质量分别相当于太阳的3200倍到125万倍不等。迄今为止的学说认为,在银河系中,只存在着1个质量为太阳的250-500万倍的巨大黑洞。大家宽教授的这一观测结果对上述看法提出了挑战。大家宽的观测方法是根据黑洞发出固有短波脉冲这一现象,在日本宫城和福岛两地设置天线,来观测20—30兆赫间的短波脉冲。在排除杂音和误差等因素后,他得出银河系有24个黑洞的结论。他还发现,这些黑洞除了2个是单独存在外,其…  相似文献   

20.
很少人知道,在常年冰雪覆盖下的厚厚的南极冰盖下方,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中微子探测器,由于它对准的目标是宇宙中遥远而且剧烈活动的物体,例如γ射线暴源和中心处有超大质量黑洞的活动星系,因此科学家们也将它称之为中“微子望远镜”。但它和一般的光学或射电望远镜不同,接收的不是光束或无线电波,而是宇宙射线中最神秘的部分———中微子。它的正式名字叫做A M A N D A,即南极μ介子“和中微子探测器阵列(A ntarcticM uon and N eutrino D etector A rray)”的英文简称。中微子望远镜观察的对象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质量很小的基本粒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