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运恩 《考试周刊》2007,(28):88-89
正方体表面任意两点的位置有三种情况:一是两点在同一面上;一是两点分别在相邻面上;一是两点分别在两对面上。本文着重介绍两点分别在相邻面上和两点分别在两对面上的正方体表面两点间距离的求法与其距离的线路画法以及画法的证明。  相似文献   

2.
在空间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与差为定长的点的轨迹,当动点到两点距离之和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时,动点轨迹为旋转椭球面,当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动点轨迹为旋转双叶双曲面,本文探讨到定点定平面距离之和(差)为定长的点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1.皮带传动如图1所示,A点和B点分别为两个轮子边缘上的点,两个轮子用皮带连起来,并且皮带不打滑.由于A、B两点相当于皮带上不同位置的点,  相似文献   

4.
点共线和线共点的问题是立体几何中常见的问题,证明点共线的方法有三: 1.先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再证其余各点都在这条直线上. 2.证明所有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则所有点都在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3.间接证法.  相似文献   

5.
点共线、线共点、线共面、面共线的问题是立体几何中常见的问题.一、点共线证明点共线方法有三:1.先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再证其余各点都在这条直线上.2.证明所有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则所有点都在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相似文献   

6.
张虹侠 《考试周刊》2008,(52):58-58
空间距离可分解为七种: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平行于一个平面的直线到此平面的距离,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这七种求法基本上都是转化两点间的距离来求,因此,会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是基础,求点到直线和点到平面的距离是重点,求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难点。本文提供求异面直线距离的几种策略,以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7.
<正>解析几何中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值(取值范围)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类型:(1)两个动点在一个圆锥曲线上;(2)两个动点分别在两个圆锥曲线上;(3)两个动点分别在一条直线和一个圆锥曲线上;(4)两个动点在一条直线上.下面通过例子具体谈一谈解析几何中两动点间的距离的最值(取值范围)的四种类型的探求方法.1两个动点在一个圆锥曲线上两个动点A、B在一个圆锥曲线上,求这两个动点  相似文献   

8.
问: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这两点的距离,对吗?答:不对,“线段”是图形,“距离”是数量,二者的本质属性是完全不同的,应该说成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这里的“长度”两个字是关键,不能省略.问:直线Z上有一个点A,在直线上与A点的距离为1cm的点有多少个?答:有两个且只有两个点.因为A点是直线l上的一个点.所求的点必须在直线l上且到点A的距离为1cm.因此这样的点只有两个.问:经过平面上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平面的三点可以画几条直线?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所给的3点在一条直线上,那么经过其中任意两…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一万年都有两点。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就是说,不论什么事物,不论它在什么时候都有两点。“两点”,是又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又对立又统一就是矛盾。因此,两点论就是矛盾论,就是一分为二,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两幅或多幅图像的拼接需要提取两幅图像中的特征点,并对所提取的特征点进行精确匹配。本文在应用SIFT方法提取待匹配图像中的特征点并对提取的特征点进行粗匹配基础上,对基于距离约束的特征点的精确匹配方法进行了研究。消除误匹配点对共分两个步骤:1)在一幅图像中取一个特征点计算与该特征点欧式距离最小的两个特征点,并取欧式距离最小值;利用粗匹配点,在待拼接的另一幅图像中同样求相应点间欧式距离并取最小值;若两值中的较小值与较大值之比大于设定阈值,则初步得到精确匹配点对。2)在一幅图像中顺序取初步判定位误匹配的特征点,计算该特征点与精确匹配特征点间欧氏距离,并取距离最小的两个特征点;在待拼接的另一幅图像中同样求相应匹配点间欧式距离并取最小值,两值中的较小值与较大值之比与设定的阈值比较可得到精确匹配点对。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陈之华 《上海教育》2012,(35):48-49
芬兰学生上课,通常没有固定的时间,今天早上八点的课,明天可能就是九点或十点才上课。不仅上课时间不一,连下课时间也不会每天相同。这样的系统,始于七岁,也就是小学一年级。大女儿六年级时,有一学期是每周两天八点、两天九点、一天十点的课;而下课时间则分别是一点、两点、三点。当时小学四年级的小女儿,则是四天八点的课,一天九点的;下课时间分别为十二点、一点和两点。她们每学期的上课时间多少会作些变动,  相似文献   

12.
在高考中,经常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问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和球面上两点问的球面距离.近年来,高考逐步考查一些特殊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于晓光 《快乐阅读》2012,(15):82-83
两分法是教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一个基本方法。两分法是即知其一,又知其二。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正如毛泽东所说:"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个人有个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既然事物都有两面,或者叫两点,那么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即看这面,又看那面,不只看一点,而是看两点,这就叫两分法。  相似文献   

14.
求数轴上两点问的距离,当两点在原点异侧时,绝对值相加,当两点在原点同侧时,绝对值相减(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也可以直接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有时点在数轴上运动,便与行程问题发生联系,既要用到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又要用到方程思想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过不共线的三点作一多面体的截面,只需作出过不共线的三点的平面与多面体的各可能相交平面的交线即可;又因为两点确定一直线,故只需作出两相交平面的两公共点即可.  相似文献   

16.
点共线和线共点的问题是立体几何中常见的问题,证明点共线方法有三: 1.先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再证其余各点都在这条直线上. 2.证明所有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则所有点都在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地球表面上两点所处位置的不同,利用地理坐标系中两点的经度、纬度及球面三角形等有关知识,用不同方法来求算地球表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在平面几何中,两个点间的距离即连接两点线段的长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这个距离可用点的坐标度量为: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无意间用"几何画板"软件探究发现了双曲线有如下优美性质:定理在双曲线所在平面内任取一点(该点不在渐近线和双曲线上),过此点作两条渐近线的平行线,则这两条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与渐近线交于两点,则双曲线上两点连线平行于渐  相似文献   

20.
可靠度计算的两点改进的自适应非线性方法用于齿轮可靠度的计算。提出了齿轮接触疲劳强度可靠度计算的两点改进的自适应非线性方法,齿轮弯曲疲劳强度可靠度计算的两点改进的自适应非线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