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模式,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系统采用先进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标准高效的C/S架构和移动嵌入式系统,实现了固定资产的全程跟踪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整合优化了学校各级机构的设备资源,提供了全新的管理方式,具有广泛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RFID技术已经在社会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在物流领域,RFID在物流系统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不但提高运输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安全性,还实现了整个供应链的流程简约化和运输高效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集装箱运输与RFID电子标签技术的结合将成为未来全球识别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阐述了RFID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以及RFID技术的主要特点,结合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具体讨论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做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阐述了RFID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以及RFID技术的主要特点,结合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具体讨论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做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新技术运用出发,分别对RFID系统和EPC物联网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目前有一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应用RFID技术,但还仅局限在点或线的范围内,无法全面发挥RFID的优势。以某企业案例作为实例,将RFID技术应用于在供应链系统中,建立了供应链系统架构模型。以一批产品从生产线到分销商的物流周期对比测算了RFID系统和原流程系统的主要环节耗时、货物处理完成率、标签识别率等方面的数据,结果 RFID系统表现出较大的优势。因此将RFID在全企业范围内的所有流程中推广才能真正优化整合内部信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图书馆RFID系统的构成,比较了我校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前后的变化,指出引入RFID新技术后,目前存在频率选择方面、成本方面、分别粘贴传统磁条与RFID标签的图书管理方面、安全方面、对馆员影响等问题,提出选用超高频率RFID技术,对利用率较高的图书粘贴RFID标签,书库分区域管理应对两种标签的图书,RFID技术完善与读者素质的提高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科学合理安排馆员工作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RFID技术为基础,设计室内无线定位实验教学系统,其由有源RFID固定标签、有源RFID移动标签、有源RFID读写器、定位服务器4部分组成。结合系统设计,对系统的实验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该实验系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其包含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并探讨了该系统在科研方向的应用。该实验系统对培养RFID领域的研究设计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RFID技术是一种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通过将蔬菜供应链系统划分为种植地模块、加工厂模块、仓储模块、运输模块、销售终端查询追溯模块、RFID模块等6个模块,建立了蔬菜安全供应链的RFID系统。该系统的建立为我国物联网技术在蔬菜供应链管理中推广应用,实现蔬菜质量安全的全面跟踪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已有的基于Hash函数的RFID认证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Hash函数的RFID认证协议改进方案。该认证协议改进方案对RFID移动支付系统安全性进行了加强,与原有方案相比,能有效抵抗窃听、重放攻击、假冒等各种威胁,可以作为基于NFC技术的RFID移动支付系统的阅读器和电子标签进行双向认证协议。在改进认证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RFID移动支付系统隐私保护模型。通过该模型,RFID移动支付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校园安防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增多的现象,提出了将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校园安防管理之中,设计了包含RFID校园门禁系统、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和防火报警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的整体化校园安防系统,有助于各类学校进行“平安校园”、“智能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气象服务作为国家重要公共服务,民航气象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十分重要。文章引入神经网络技术,设计了基于ART2网络的民航气象服务器业务维护系统,可用于对民航气象业务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故障分析与处理,为系统管理员的系统维护提供决策支持、数值分析和经验积累总结。  相似文献   

12.
通用航空作为民航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对象。通航产业是涵盖通航飞机制造、通航运营、综合保障、延伸服务等方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带动投资、促进消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对本地产业发展产生极大的撬动效应。文章分析南宁市发展通航产业的意义、条件与时机,提出通过引进喷气式涡轮通航飞机制造项目落地的方式,借鉴上海引进特斯拉项目经验,协调对接企业各项需求,提供项目建设金融支持、供应链服务支持和中外贸易金融支持,合力打造广西通航品牌,为落实强首府战略提供强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3.
航空服务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和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成都航院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实施了系统化职业素质培养、综合素质训练,这些培养、训练贯穿整个教学与育人过程中。为此学生的管理工作也应该从各方面加以有效配合。本文结合该专业素质发展要求及学生的基本特点,深入探讨了该专业班主任应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Wright Brother’s first flying machine’s flight in 1903 declared the advent of aviation age.Further stimulated by two world wars,aviation technologies have become the most advanced ones among human’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In order to feed the industries’demand for human intelligence,various interactions between aviation staff and other social members were developed.Consequently,certain kind of aviation culture has been cultivating.In this paper,the author will make an introduction of aviation cul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and focus on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ontent of that culture,the air show institution in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代军事航空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政府多次选派留学生赴国外学习先进的军事飞行技术和航空工程技术。回国后,这些留学生积极投身于军事航空学校与基层空军部队的教育与训练,参与近代航空学校的组建;担任航空学校校长、教育长等高级职务;成为近代航空学校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充当空军基层训练教育的骨干;组建航空学会社团,编译出版航空杂志书籍,从而提高了中国空军的素质和战斗力,为中国军事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民航运输业,必须在行业内部加强供给能力建设,着力优化民航结构,重点解决瓶颈制约。  相似文献   

17.
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对空乘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多,同时也对空乘人员的自身素养与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保证服务质量的基本条件,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养空乘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章主要分析了空乘人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措施,以期促进空乘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民航概论课程是民航高职院校的民航服务类专业学生认识民航行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基于民航服务过程的相关专业以及岗位群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探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标准为依据,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为指导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给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带来了巨大冲击 ,本文从服务观念、网络技术、资源建设、管理制度等方面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航空气象服务是保障民航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气象对航空的影响不仅限于某一气象要素或某种天气现象,而是受多种气象要素或天气现象的综合影响。因此,开发出一套先进的民航气象观测信息系统,加强航空气象服务,对于进一步加强飞行安全、减少由于气象原因引起的各类飞行等级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向某机场气象台的应用需求,讨论了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气象观测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