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一世间,壮士多悲心”,胸有大志的人总是忧国忧民并为之奋斗,至死不渝。采写通讯《用生命搏击贫困——铜川市郊区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郭秀阴追记》似下简称《搏击贫困》,执笔人黄卫平,合作者有陕西日报记者王天乐和铜川日报记者卢尚玉、段海洲、靳涛),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正是郭秀明这种让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的建设需要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我们的人民也需要讴歌先进典型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继陕西日报3月推出长篇通讯《秦岭忠魂——记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田建国》之后,由新华社、人民日报和陕西日报联合采访报道田建国的长篇通讯《生命,为人民燃烧》于7月9日新华社发了通稿,翌日,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解放军报等报台立即全文登载或摘编刊播,随之,有10多家省报(电台)也相继转载通讯全文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愿乡镇干部都像他》。田建国的动人事迹在全国产生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3.
《生命,为人民燃烧——记陕西凤县坪坎乡党委书记兼乡长田建国》(作者 人民日报记者孟西安 新华社记者边江 陕西日报记者蔡方祖 见《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7月10日第1版)这篇通讯的意义似乎不在于其自身的完美,而在于《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继焦裕禄、孔繁森之后,又报道了人民之子田建国这样优秀的党的基层干部的形象。 在生命的终程盖棺论定,古训有之。然而反观中国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他们生命展示的千秋大义,不绝于民族命脉,而且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闪射生命的光华,又非盖棺所能论定。“生命,为人民燃烧”,不仅仅是对田建国短暂一生的评价,也昭示了“为人民燃烧”的“生命”的永生。因而这一典型有着巨大的历史感召力和现实凝聚力,因为这一典型的基点与我党的宗旨是很契合的。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5月18日至22日,第11次全国部分档案期刊负责人研讨会在古城西安召开,《档案学通讯》《档案与建设》《浙江档案》《兰台内外》《云南档案》《档案》《山西档案》《兰台世界》《上海档案》和《陕西档案》等10家档案期刊的18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围绕“提高期刊质量,扩大期刊发行”的主题及办刊中的其它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井商定2000年第12次全国部分档案期刊研讨会在云南召开。第11次全国部分档案期刊负责人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彦生  相似文献   

5.
1988年10月18日,陕西《法制周报》刊登了题为《名落孙山之后》的案例通讯,这篇通讯叙述了男青年郑舟因心上人变心而将她杀害,然后自己引爆自杀的案件。通讯第一部分有这么一段描述:  相似文献   

6.
秦殿杰 《新闻三昧》2005,(12):47-47
人民日报10月26日《立法与执法》专页,用一个整版。报道了陕西咸阳市政府、山东威海市等地创建服务型政府,千万百计为群众服务的感人事迹。特别是头条“新视点”栏登载了记王乐写的通讯《市政府拆围墙之后》,更是引人爱读。  相似文献   

7.
人物通讯《中国卫星定轨人》(原载《陕西日报》2001年5月23日一版)发表后反响强烈。读者纷纷写信、打电话给报社,说通讯中的人物形象可触可感,擎起了理想和信念的火炬。不少地方和单位号  相似文献   

8.
一等奖消息:《西安工业垃圾漏洞和浪费惊人》作者:侯嘉荫(《新华社陕西分社》1987.4.19) 《脚趾头案件》作者:郗居正、戴民中(《陕西日报》1987.9.1) 《兴平化肥厂门前大做黑交易》作者:万武义、张新民、张喆锋(新华社陕西分社1987.8.3) 通讯:《在阵痛中觉醒》作者:郭凤展(《陕西日  相似文献   

9.
到今年7月,《新闻知识》月刊已出了36期。总结3年来的经验教训,大致可以用两句话加以概括,这就是:抓紧5个环节,努力办出特色。抓紧五个环节头一个环节是抓如期出版,解决令人头疼的脱期问题。《新闻知识》的前身《陕西日报通讯》,多年一直不能如期出版,往往拖后两三个月,编者被动,读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报刊竞相热衷于吹捧大款、大腕、大星的浪潮声中,能读到陕西日报记者吉虹同志写的《当代雷锋式的大学生》(见《陕西日报》1993年11月1日一版)这样高品位的人物通讯,实在令人欣慰。通讯介绍了空军第十六飞行学院学员章伟舍身抢救落水儿童和平素多次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读后不仅感到格外亲切,更重要的是深深感到人与人之间情谊之可贵,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党中央一再提出和强调的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号召,无比英明伟大。 但愿今后能读到更多这类用高品位的人生楷模去启迪和引导人们奋发前进的佳作。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2002,(6)
《中国新闻出版报》9月25日在《综合新闻》版发表程德写的通讯《面对洪水的考验》,介绍了陕西新闻界在今年6月陕西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后,打响抗洪抢险的宣传战役,为抗洪救灾营造良好氛围的经验:一是高度重视,反应迅速。洪灾发生后,陕西全省各级新闻机构反应非常迅速,及时调整工作部署,精心策划,认真组织,抽调精兵强将深入灾区一线进行采访,及时将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12.
我采写的《清廉“财神”》这篇通讯,被评为陕西省1989年好新闻通讯一等奖。事后,我扪心自问:这篇通讯究竟算不算成功?从中应汲取些什么经验教训呢? 《清廉“财神”——建行安康扶贫受到交口称赞》,发表在1989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陕西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先后转载,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国家建设银行专门打电话给人民日报表示感谢:事过半年之后,习仲勋、马文  相似文献   

13.
荣获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通讯《旱原情》,在我们面前耸立起一个卓绝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形象,同时也令人信服地指出了知识分子应走的路。 《旱原情》的主人公李立科,与旱原结下的是生死缘。读完通讯,我们感受到的是李立科那种如痴如醉、浓得化不开的旱原情,他不只是用科学、用智慧,也是用全部情感和生命,在改写旱原的历史。正是这种无私博大神圣的爱,酿造了  相似文献   

14.
华北石油地质局所属基层单位分布在内蒙、山西、陕西和河南等省,野外作业,流动性强。华北石油地质报领导非常重视各单位通讯人员的培养工作。以前,他们订阅《河南日报通讯》,发到广大  相似文献   

15.
《洛水三千》是《陕西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一本颇有特色的新书。全书24万言,收集的报告文学、通讯、小说、散文、游记共33篇。作者杨玉坤是《陕西日报》主任记者,其功力深厚、观察锐敏,文笔细腻、流畅。《美男子与金发女郎》作为篇首,约4万字,生动地揭示了佛坪自然保护区绿色王国的奥秘,翔实记录了从其王国发现,捕捉的一对雌雄大熊猫的趣闻软事。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知识  相似文献   

16.
省新闻学会主持的一九八五年全省报纸优秀新闻作品评选结果最近在西安揭晓,共有六十四篇(幅)好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十一个,二等奖十六个,三等奖三十七个。以下是获一等奖的新闻作品目录: 新闻三篇:《李爱琴三改广告见风格》(陕西日报)、《丧事中的大红匾》(陕西日报)、《省公路局“企业验收团”在安康大搞“吃、喝、拿”》(陕西日报);通讯二篇:《哥哥今日走西口妹妹欢喜不再留》(陕西日报)、《张斌杰轶事》(宝鸡报);评论一篇:《年龄的紧迫感与“危机感”》(陕西日报);来信二篇:《值得深思的掌声》(法制周  相似文献   

17.
翟边 《报刊之友》2002,(3):64-64
《新闻战线》2002年第3期刊登周胜林写的评论《浓墨深情铸丰碑》。对2001年度中国新闻奖获一等奖的通讯《用生命搏击贫困——铜川市郊区惠家沟村党支书郭秀明追记》,进行了评价,指出这篇通讯的叙述凝炼,没有铺张,没有渲染,实实在在,饱含深情;记采访深入,和当前普遍存在的记作风飘浮,有的采访半天即写出半个版面章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8.
刊登在《光明日报》2002年9月4日上的《生命有限笑声永恒——记曲艺艺术家夏雨田(下)》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光明日报》有关夏雨田长篇人物通讯中的第3篇。前后3篇体现了层次感,从夏雨田的艺术人生和艺术理想过渡到主人公夏雨田的心灵本质。《生命有限笑声永恒》一文正是这种心灵的流露。从采访写作上来说,这篇人物通讯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报道典型人物郭艳先进事迹的通讯《群众的事装在她心里——记宜君县云梦乡驻村干部、共产党员郭艳》,该文先后在《铜川日报》和《陕西日报》刊登,被评为2004年度陕西新闻奖二等奖。郭艳也先后获得了"陕西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铜川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笔者作为当年郭艳专题报道组的一名记者,  相似文献   

20.
“人生一世间,壮士多悲心”,胸有大志的人总是忧国忧民并为之奋斗至死不渝的,采写长篇通讯《用生命搏击贫困》让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正是郭秀明这种让生命充满了悲悯、充满了份量、充满了意义的激情激励我们写下了这篇长篇通讯。我们是在郭秀明遗体告别仪式后的第三个晚上,经过几天的采访、思考、通宵未眠,一夜写出了这篇长篇通讯的。写到激动的时候,我的眼里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